中国作家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正文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有藏、彝、羌、回、苗、土家、白、满、蒙、布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域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三以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过去文学创作比较落后。是改革开放为我省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广阔空间。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迅速成长,其中不少作家跻身中国当代优秀作家、诗人行列。迄今为止,四川省少数民族作家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4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141人;市、州作家协会会员365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作家为主、思想活跃、创作成果丰硕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
四川少数民族作家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文学的正确方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勤奋创作,勇于探索,发表和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如阿来的《尘埃落定》、吉狄马加的《初恋的歌》、意西泽仁的《松耳石项链》、倮伍拉且的《绕山的云》、何小竹的《梦见苹果和鱼的安》、列美平措的《心灵的忧郁》、远泰的《阳光与我》、章戈·尼玛的《流动的情歌》、羊子的《汶川羌》、谷运龙的《飘逝的花瓣》、罗庆春的《虎迹》、阿蕾的《根与花》、贾瓦盘加的《火魂》、达真的《康巴》、格绒追美的《隐蔽的脸》、雷子的《雪灼》、时长日黑的《山魂》、沙马的《沙马诗选》、木帕古体的《鹰魂》、马德清的《诺日河》、根秋多吉的《高原心迹》、栗原小荻的《背水历程》等等。他们的作品民族特色浓郁、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魅力独特,为我国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先后有34人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诗歌奖。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这些作品,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浓浓深情,凝结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充满了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历史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切身体验,倾注了少数民族作家对真、善、美的呼唤和追求,艺术地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感受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四川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党和政府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扶持下,我们始终把为四川少数民族作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使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基本作法是:
1、不断深化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思想认识
发展我省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促进创作繁荣,不仅是文学事业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需要。因此,四川作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着深厚的民族感情,积极主动地开展民族文学工作,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的大事来抓。积极探索繁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抓住机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构建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的新机制
发展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事业,首先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四川作协与四川省民委共同成立了“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在省作协创联部内分工专人长期负责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纳入省作协年度工作计划,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积极开展各种创作活动。先后召开了六次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并根据各个时期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召开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专题研讨会、羌族文学研讨会、民族母语创作研讨会,举办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讲习班,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我们还组织省作协的文学刊物《四川文学》、《星星》诗刊、《当代文坛》、《作家文汇报》到民族地区举办笔会。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资深编辑到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开办讲座,帮助少数民族作家提高创作水平。先后有20余名创作成绩突出、发展势头好的少数民族作家被聘为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创作员,让他们在一到两年时间内,暂时放下日常工作与生活上的负担,集中精力读书创作,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2011年10月,四川作协安排十多万专项经费,组织17名少数民族作家走出偏远山区,到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东部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思想水平和创作水平。我们还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四年评选一次,目前已经评选了五届。对取得创作成就的少数民族作家给予及时的表彰与鼓励。
3、狠抓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以中青年作家为主,由藏、彝、羌、回、苗、土家、白、满、蒙、布依等十余个少数民族优秀作家组成的创作队伍。如阿来、吉狄马加、意西泽仁、木斧、章戈·尼玛、倮伍拉且、何小竹、远泰、格绒追美、列美平措、仁真旺杰、尹向东、根秋多吉、达真、谷运龙、杨国庆、雷子、李炬、索朗仁称、阿库乌雾、况璃、栗原小荻、阿蕾、贾瓦盘加、沙马、马德清、时长日黑、木帕古体、觉乃·云才让、亮炯·朗萨等等。他们的作品在四川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我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近几年来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作家为主体的“康巴作家群”,他们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已出版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诗集7部、散文集13部、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3部,还在全国性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四川少数民族作家已成为文坛上创作十分活跃、成就非常显著的有生力量。
4、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园地建设
在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园地建设,对民族地区的文学期刊给予大力支持。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期刊整顿工作中,地、市级文艺期刊大量压缩,我们八方奔走积极争取,争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保留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贡嘎山》、《草地》、《凉山文学》。并经常派出著名作家和经验丰富的文学编辑参加这些刊物举办的笔会、改稿会,帮助他们提高办刊质量。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作家出书难的问题,我们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争取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四川少数民族作家丛书——环山的星》,选编了藏、彝、羌、回、苗、土家等10名作家的作品。2005年我们又在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筹集经费20多万元,编辑出版了《四川少数民族作家选集》,选编了我省创作成就比较突出的藏族、彝族、羌族、白族、土家族等12名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共12卷250余万字,每卷20万字左右。极大地调动了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积极性,促进了我省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5、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建设
在大力抓好创作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努力加强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建设,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对我省创作成就突出的少数民族作家和优秀作品进行及时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我省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广泛充分探讨,不断提高我省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水平。2011年四川作协与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民族文学》合作,先后在北京为羌族诗人羊子的长诗《汶川羌》、藏族作家达真的长篇小说《康巴》召开研讨会,对促进四川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积极参与并协助西南民族大学开展“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重点课题的研究,2003年出版了由西南民族大学徐其超教授、江春罗布研究员主持撰写的长达40多万字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专著《族群的记忆——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对新时期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文本检视与理论评述。2010年我们在《文艺报》的大力支持下,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个整版的四川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的文学理论批评文章,对繁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关心扶持少数民族文学母语创作
我省两大主要少数民族藏族和彝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母语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关心扶持少数民族母语创作,是民族文学事业繁荣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民族母语作家的扶持和培养。积极与西南民族大学藏文系、彝文系的民族语言专家合作,分析研究母语作家作品,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在“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中,设立专门的藏文、彝文母语奖项,对母语创作给予鼓励和表彰。近年来,四川少数民族作家不仅在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且在民族母语文学创作中也成绩斐然。在藏文文学创作中,章戈·尼玛的散文集《金色的花》、根秋多吉的散文集《高原心迹》、江泽·东科的诗集《复活》、娥荣初的诗歌《绽放在生命里的期待》、觉乃·云才让的中短篇小说集《角受伤的牦牛》等优秀作品,在民族地区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四川的彝族作家在母语创作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贾瓦盘加的《火魂》是我国第一部彝文长篇小说,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阿库乌雾的诗集《冬天的河流》和《虎迹》、女作家阿蕾的小说集《根与花》、时长日黑的小说集《山魂》、木帕古体的诗集《鹰魂》等优秀作品,在彝族母语创作中有着重大影响。在他们中间有的不仅在母语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汉语文学创作中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不可多得的双语作家。
四川作协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促进创作繁荣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全国先进的省、市、自治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将把兄弟省市区的先进经验带回去,认真贯彻大会精神,为使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