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默剧《安德鲁和多莉尼》是今年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近期在中国巡演。《安德鲁和多莉尼》的主角是一对共同生活多年的老夫妇,故事发生在他们的小客厅里。小客厅墙壁雪白、陈设简单,寻常得可以属于任何一个家庭,惟一为它烙上主人印迹的是满墙记录着美好过去的老照片。然而现实中的主人公已经忘记了年轻时候的美好,常常剑拔弩张、无言地彼此对抗着:丈夫安德鲁坐在打字机前写作,铿锵有力的声音显示了他的专注及愠怒;妻子多莉尼干完家务无所事事,坐到角落拉起大提琴,干扰着丈夫的工作,行为已有颠倒的迹象;惟一的儿子偶尔回家来探望他们,也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这样的庸常生活有一天被一纸诊断书打破,原来多莉尼已经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不仅记忆如潮水般消退,生活也变得难以自理。于是安德鲁开始寻找他们过往的美好时光,努力帮助她恢复记忆,顺从她孩童一般的行为。故事结尾,安德鲁先生独自拉出琴盒,抚摸妻子珍爱的大提琴,女主人公已经逝去,而爱却找了回来。
这部作品看似简单,却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它关注的对象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睡思昏沉、在炉火旁打盹儿的老人。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充分知晓,很难予以表现,却又不能不去揣测。因此这部剧的表现形式适度与传统断裂,在常人的理性世界之外辟出一片空间,于是观众看到:首先,演员头戴夸张的硅胶面具,造成一种冷冰冰的陌生化效果,以命运本身的残酷苍白来打破观众惯常的欣赏心理。其二,不用对白,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常理性语言对病人经验世界的压制,唤起一种凝神体悟的观赏姿态。其三,使用意识流的视觉叙述,经常有电影式的对美好往昔的闪回,并用灯光的明暗交替在较小的舞台范围内很自然地分割出不同的场景空间。其四,较多地运用了打字机、大提琴等自然声响来表现人物情绪,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安德鲁和多莉尼》取材于法国哲学家安德鲁·高兹及其妻子的真实故事。多莉尼40岁的时候在一次碘油造影术的医疗事故中落下后遗症,并发展成为蛛网膜病变,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到了晚年愈加严重。2007年,在多莉尼82岁、高兹84岁的时候,两人在巴黎家中打开煤气自杀。此前一年高兹出版了两万字小书《致D的信》,不仅回顾了自己与妻子的感情经历,也在末尾表达了誓不独活的心声。《安德鲁和多莉尼》这部默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它的故事原型,把阿尔兹海默症作为主要原素,却和高兹的《致D的信》一样,是一个回顾人生、重新自我体认的过程。高兹在《致D的信》里说,他不知道与D的爱情是以什么为基石,他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在生存经验中找到答案。然而高兹所追忆的两人共同生活的吉光片羽,是自我赖以建立的根基,以至于他忍受不了它的缺失。是否选择独活,并不能把舞台上的安德鲁和生活中的安德鲁分出高下,重要的是当我们还能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就要用心去体会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