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余艳:向实践学习,拜生活为师

——深入板仓创作《杨开慧》点滴体会

//m.zimplifyit.com 2012年12月19日17: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余艳

  作家如何将文学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如何努力使文学创作更生动鲜活、更有感染力、更贴近时代和人民群众。今年三月,随着党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深入开展,我走出机关、走出书房到最有素材的地方去。深入到革命烈士杨开慧曾经生活和工作的许多地方,向群众请教,拜生活为师。我先后五次去杨开慧故居板仓,在“杨开慧纪念馆”查资料;去开慧烈士陵园找灵感;在开慧故居周边走访、核实。以往“闭门造车编故事、凭空想象立人物”的创作惯性,被迎面扑来真实的鲜活、灵性的生动所吸引。这全新的学习和实践,让我的生活和创作呈现出崭新状态:素材跟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故事跟活水一样总有奔腾的朝气。几个月下来,创作是颇有收获,更重要的是世界观和方法的全新改变。

  一、深有感触: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

  刘云山同志在中国作协的讲话中提出,作家如何“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作为一个党员、一级作家,我要求自己真正蹲在素材的“最源头”,深挖细找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在一次次跑软了双腿、问干了喉咙,才真正体会“潜心观察、创新思路”是多么可贵。

  比如,写完《杨开慧》的初稿之后,我没急着往下走,而是在一次次去板仓、清水塘、爱晚亭和湘潭、长沙县等地走访。深挖细悟之后,终于找到这本书的魂——用杨开慧的手稿还原一个伟大女性的品质真实!现在,《杨开慧》这部书的每个章节都是杨开慧的手稿做篇头。这个像一根长线穿起整串珠子的突破,一下就把读者拉近了,紧跟其后的故事和人物都被手稿对应的有了极强的真实感。

  另外,为本书写后记时又卡壳了。书写到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就该结束。可杨开慧的特殊身份——她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妻子。人民群众关心她为革命、为丈夫牺牲后,会被人们怀念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来到板仓。听说了毛泽东终生怀念妻子的许多细节;人民群众把新陵园创办成烈士的新家。这个“家”以杨开慧与丈夫和孩子另一种团圆的愿望建立,颇有人性和温暖。终于,一篇《永远的怀念》成为向生活学习后的不呆板的结尾、

  现在,我真正体会到,在实践中探索,就是努力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也正是在这全新的学习中,我从一个闭门造车的作家,逐步转换角色,转换成一个明确主导方向、懂得服务对象、知道创作走向的与人民群众沟通日益加深的“服务员”——作品从群众中来,群众才会喜欢看;作家深入创作前沿,写好作品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不知不觉,我视野扩大了、情感丰富了、文学积淀增厚了——自己也全方位提高了。

  二、楷模在先:向深入基层、成果丰硕的作家学习

  一边实践,一边以成功作家为楷模。我知道,一大批深入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们都是定下周密的创作计划后,再深入火热生活采访、磨砺。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纷纷走进基层,关注底层平凡人的生存状态,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以及《浮躁》等新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作品问世。

  挂职八年、至今还在“体验路上”的女作家叶广芩写出了《青木川》《老县城》;广东女作家盛琼,就是在深入生活期间,写出的中短篇小说集《老弟的盛宴》一举摘下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大奖。随着“走转改”的深入,每年深入生活的作家都逐渐增多。更多的作家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起来。我如何向他们那样,深入生活收获更多的创作素材,去经历精神的历练和提升,并将来自现实的鲜活素材转化为文学作品,繁荣文学创作?成为我这次锻炼的核心主题。

  我在省作协工作15年,作为一级作家,视乎年年还算努力创作。但出版的16部个人专著掏空了自己原本就不厚实的生活沉淀。作品数量有,质量却离精品较远。我深深知道,“缺生活”是我最严重的“缺血”。现在,我总算幸运地走在创作接轨生活的“前沿阵地”上,真正地“在基层、在路上、在现场”。从伟大改革中找题材、从火热的生活中找灵感、从群众语言中取精华。深入生活的几个月来,体会最深的是: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必补的生活体验、创新的文学探索,又是一次难得的精神升华之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现场体验”。

  沿着老一辈作家的创作足迹,把深入生活当一次创新探索、精神洗礼、品质升华之旅。努力思索、刻苦实践、拼命积累,成了我每天的功课。但愿不久出版的杨开慧系列书籍,能出沉淀厚实、突破自我的精品。

  三:砥砺磨练:向火热生活要创作成果

  一切伟大的精神文化无不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下到基层,融入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中,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党为何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群众视为文学创作的主体。工作实践中,我努力找准历史方位,把日常文化工作融入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融入实现“两个加快”之中。并牢牢记住“一切进步文艺,都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我的艺术生命,也一定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深入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在与人民群众一道实践的“沃土中”磨练,每一个疑点的破解,每一个更好的策划,都在提醒我:我的作品会不会有人气、能不能接地气、有没有鼓士气。工作的衡量标准不同,创作的思路也变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流传久远的文学作品,成了我不敢轻易下笔、而是深深沉入生活、多多积累、好好体验的动力。并铭记创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理解自己作为文化人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才可能于火热生活多描绘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画卷,在厚实的生活沉淀上谈自我突破、创作精品力作。

  在这片沃土中,我贪婪地吸取营养、获得灵感、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也带着真情实感、以艺术的眼光反应人民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奋斗历程。尤其是,在走访中营造文学的氛围和气场、让文学成为鼓舞群众的标杆和力量。深入生活期间,我经常记日记、做笔记,尽可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力争向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靠近、再靠近——我终于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期间,我还将完成红色经典人物——杨开慧的系列创作:除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之外,红色爱情长篇小说《天骄》和“中国第一爱情”纪录片“《蝶恋花》——手稿解读毛泽东、杨开慧爱情绝唱”都在创作中。我想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感受那段历史,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学的创新,尽最大努力鲜活书写毛泽东、杨开慧两个伟大的人物。

  顺应时代召唤和人民期望,我将牢记一个新时期作家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倍加珍惜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大好机遇,自觉砥砺人品艺品,全面历练和提升精神境界。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无愧于潇湘热土的优秀作品。

  湖南省作协2012年深入生活作家:余艳

  2012年9月28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