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警惕“人工化”的“民族风”
挖掘少数民族“好声音”需专业制作
从《中国好声音》的吉克隽逸,到“2012中国红歌会总冠军”的阿普萨萨,随着各种歌舞才艺展示平台的扩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好声音”,而不少歌手也以“民族风”作为标志。对此,以创作《黄土高坡》、《同一首歌》而闻名的音乐人陈哲表示,对于曝光率渐高的“人工化”的“民族风”,应采取慎重的态度。
在日前举办的普洱首届国际乡村音乐节上,云南少数民族许多极富原创性和乡土特色的音乐文化亮相舞台,成为国际乡村音乐节的亮点,吸引了国内外音乐人的关注。“独到的音乐特性、种类繁多的乐器展示和各具特色的歌唱技巧,这些极其富有独特性的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是一种生态文化的资源。”陈哲说,“其实中国的乡村音乐就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村里,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但是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谈到如何开发,陈哲认为,一些民族音乐还没有在公众间形成审美疲劳,更应当以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策划、专业的制作团队来打造,如果只是抢着干而不是想着干,就会流于浮躁、缺乏文化积淀,最终对民族音乐不是开发而是消耗。 (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