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作品展示 >> 正文

//m.zimplifyit.com 2012年12月25日16: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床

  [美]林韬 著

  王彦达

  译

  目 录

  爱情,一件无价之宝

  游轮三日行

  郊区,少年,荒原,忧伤

  真诚

  爱,苍穹下的冷漠之神

  剔除铁石心肠,融化冰冻之心,关爱弱小生灵;

  不安慰人,只谈八卦、灾难和虚无;不抱希望,

  不怀仇恨——空无一物;时刻准备彻底毁灭自我

  九,

  十

  为迎接美好明天的失眠

  大脚野人

  爱情,一件无价之宝

  近来,人们开始怀疑恐怖分子已经潜入中美洲,学金花鼠在乡下挖地道。令人害怕的是,恐怖分子随时可能顺着地道爬到你家里,把你养的狗换成一枚模样类似的炸弹。在新恐怖主义时代,恐怖分子变得更敏捷、更机智、更狡猾。他们会讲本地话,谈吐优雅。暗地里,他们使用文绉绉的词汇小声挖苦麦当劳、耶稣和美国——如果他们乐意。情急之下,他们还会抄起肯德基快餐店的叉、勺划破你的脸。

  人们纷纷辞了工作。他们预见到自己危在旦夕,因此更加珍惜生命。他们变得淡定从容,对事物怀抱感恩之心。到头来,他们百无聊赖地闷在家里,心情抑郁,小疾缠身。他们养了许多宠物,却总忘给它们起名。他们多疑,令人讨厌。他们总认为惹人讨厌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一切都是鬼把戏,一个玩笑。“哈。”他们暗地里笑了笑就睡觉去了。每当夜深人静,这些吃过泰诺退烧药、头脑昏沉、缩在被子底下的人才敢窥视自己的生活。他们看到地上趴着一堆泛着恶臭、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全身毛茸茸的破烂——竟然还斜眼看你!它们是一群想拥有自己名字的宠物。只想让人起个名字而已。

  人们认识到生活不易。它不是蛋糕,不是一块胡萝卜蛋糕,而是别的什么。它是复活节岛①上的团聚。是你、你的四不像克隆兄弟、迈阿密海豚队②、可可味麦圈、纸盘子和快见底的蛤蜊汁。这才是生活。

  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犯罪率下降。总统先生在电视里搬出各种图表,指着它们一一解释。他提醒民众说,自己不是恶人,只想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总统躺在床上思考如何废除愤怒和痛苦,让它们非法化。可以吗?他有能力做到吗?为什么之前没想到?近来,总统先生大脑一片空白。他开始服用药丸——人参、金科八③、的嗒糖④。今年是选举年,情况尚不明朗。世界各地的领袖都忙着在电视上展示各种表格、饼状图和一连串的复杂问题。

  ①南太平洋岛屿,位于智利以西外海三千六百千米至三千七百千米以外。——译者注。全书同。

  ②来自迈阿密的职业橄榄球队。

  ③一种取自银杏叶、帮助提高记忆力的保健药。

  ④tic tac,是一种在欧洲、美国等地流行的糖果,有芒果、香草、薄荷等多种口味。

  就在这段时间,加勒特和克丽丝蒂戒掉了咖啡因。他们已经交往一年半了,这期间,曾喝过各种咖啡、茶、咖啡和茶的混合物(他们发现茶叶所含的咖啡因和咖啡的不同),吸茶,嚼咖啡豆,吃抹茶蛋糕,最后又回到喝咖啡。

  现在,他们在服咖啡因药片。和维生素片一样,一天吃一片——心照不宣,大言不惭。

  他们在曼哈顿上大学,家住布鲁克林。这地方的天阴霾不清,就像一只滴血蘑菇;污染物从各种物体——汽车、建筑、路面上升腾起来,人们如身临恶臭冲天的海市蜃楼。

  加勒特常瞥见黑乎乎的东西从猩红色的天空中嘶嘶划过。他怀疑未来就在眼前。就在眼前,还是正在临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末日题材电影他全看过,此处,末日预兆处处可见:流浪汉醒来后四处游荡;商务人士从早到晚坐在公园里,直到深夜才离去(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关心如何逃命——经常有人说逃去加州、夏威夷或佛罗里达;科技发展停滞不前,他们承诺过的发明——水下房屋、飞翔汽车、月球上的穹顶之城、帮你洗头并会说宽心话的机器人全没出现,或许永远都不会出现。他们骗人。总有人撒谎。

  日常生活场景频频在加勒特梦中出现,正因为它们毫无寓意,反倒让人感到不祥,仿佛灾难将马上降临。有一次,加勒特梦到自己洗澡:他涂完香皂,不小心将它掉到地上,他捡起香皂放到洗发水瓶旁,看到瓶子上写着“飘柔”。

  “我打算歇一年。”克丽丝蒂说。因为修了暑期课程,加上高中预修的学分,她提前一年毕业了。“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搞清自己到底是谁。我不是什么篮球明星。我不是珍妮·古道尔①。我也不是玛丽斯·图尔特·马斯特②。”

  ①珍妮·古道尔(1934—

  ),英国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②玛丽斯·图尔特·马斯特(1966—

  ),美国著名女演员,代表作有《油炸绿蕃茄》和《玫瑰花床》。

  周五早晨,两个人躺在床上。

  “我一直以为那只黑猩猩叫珍妮·古道尔。”加勒特说,“我搞错了,珍妮·古道尔是那个金发女人的名字。”

  今天,加勒特要去听一堂心理学讲座。他们约好下了课四点钟在熟食店见面。

  “就是那家撑红遮阳篷的熟食店。”加勒特说,“四点,别迟到。”

  “我三点五十就到。”

  “我保证你一定会迟到。”说完,加勒特走出家门。克丽丝蒂为什么总迟到?在飘雨的冬日,布鲁克林酷似一座刚刚沦陷的海底之城,被天幕所笼罩(那天幕就像小学天文馆的那种廉价的仿佛纸糊的穹顶),皱皱巴巴,像被水泡过。地铁里弥漫着一股尿骚味儿,路面上堆着一摊又一摊绿色淤泥。加勒特走进撑红色遮阳篷的熟食店里坐下。他不喜欢“遮阳篷”这个词,无论是整个词还是字母片段全让他讨厌——不过是把“打哈欠①”的开头字母“Y”拿掉罢了。人们全都疯了吗?他望着人行道,然后朝华盛顿广场公园②里的崎岖小径和更远处的脚手架望了望。他坐了好久,直到熟食店老板走出来对他说“成天坐在这儿可不是办法”。

  加勒特点点头站起来。“很抱歉。”他说。

  “搬到夏威夷去吧。”老板拍着加勒特的后背说,“坐飞机去夏威夷,快乐地生活。”

  “好。”加勒特应了一声。他买了一盒沙拉、一杯橙汁和一块曲奇饼。他决定逃课。他想道:耶稣施爱众生,但他不会爱上谁。他琢磨了半天,然后又想起遮阳篷、啃③、啄木鸟④。

  快到五点钟克丽丝蒂才出现。她湿着头发跑进来。

  ①“Yawning(打哈欠)”比“Awning(遮阳篷)”少一个字母“Y”。

  ②位于纽约格林威治村,是纽约最富盛名的公园之一。下同。

  ③“Gnaw(啃)”和“Awning(遮阳篷)”拼写近似。

  ④由“Gnaw(啃)”之意想到了啄木鸟。

  “我忘了你是说四点集合。”她说,“我以为是四点出门。”

  他们朝联合广场走去,身子倚着对方,就像快散架了似的。雨停了,但天依旧阴沉。克丽丝蒂问加勒特的心理学讲座听得怎么样,加勒特耸耸肩。然后,两个人沉默不语。天气好像突然暖和起来,他们开始流汗。没准是全球变暖大驾光临。全球变暖是老生常谈了,人人都在说它快到了,说它迫在眉睫,好莱坞还为此拍了部电影。现在,它可能真来了。

  他们把商店逛了个遍,还去喝了咖啡。加勒特漫不经心地讲起一个关于恐怖分子的笑话。“假设恐怖分子经营一家危险用品商店,”加勒特问,“他们会卖什么呢?

  加勒特认为,保持公平有利于感情良性发展,所以,他打算只讲一半,让对方完成剩下的部分。否则这就不叫爱情,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怜悯,娱乐,相声。“你说,他们会卖什么?”加勒特问道,“在这段关系里,我不能永远大包大揽。”近来,咖啡常会让他犯困,还让他乱发脾气,甚至犯小心眼儿。他想起克丽丝蒂每次约会都迟到,每次都承诺下不为例。

  “你可以大包大揽。”克丽丝蒂说,“你乐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总要哄你开心。”加勒特说,“这么说吧,我尽力逗你笑,可你老是闷闷不乐。”

  “让恐怖分子揍你一顿怎么样?”克丽丝蒂说。

  蒸气从路面上的缝隙冒出来。一辆巨型卡车从远处开来,酷似古代攻城用的大夯锤。这样的画面屡见不鲜。

  “我有个计划。”加勒特说。他在冷饮摊上买了两个撒着七彩糖粒的冰激凌蛋卷当晚饭。“这就是我,为所欲为。”他对克丽丝蒂说。他环顾四周,想瞧瞧谁对自己一口气买这两个冰激凌蛋卷不满。他差点发出一声冷笑。克丽丝蒂买了一大袋多滋乐软糖①和一杯超大杯咖啡。他们回到布鲁克林,躺在床上。屋里的灯全关了,他们搂着彼此。“我爱你。”克丽丝蒂说。可她声音太轻,被头顶的空调噪声盖过了。挂在高处的凸起的空调盒如同一架从墙里长出的古董机器,饼干色的塑料盒一边颤抖,一边滴水,还发出吭哧吭哧的响声。也许它已经坏了。

  由一支流行摇滚乐队演绎的R&B②歌曲《叹息(洞)》正在电台热播。

  ①美国著名水果糖品牌。

  ②全名为Rhythm & Blues,广义上指黑人流行音乐。

  你体内有个洞

  随时间流逝,它愈加空虚

  你不必悲伤

  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副歌部分,节奏吉他手用说唱方式重复唱着“我们叹息,我们叹息”,乐队其他成员则冲着麦克风安静地叹息。音乐录影带上的演艺明星对着镜头叹气——眼睛直勾勾盯着你!晕!——好像发自肺腑似的。有人说,他们在为世间疾苦叹息,或是为无孔不入的狗仔队而无奈。为此到处发生了争吵和谩骂。人们站在连锁餐厅里,手指着斜下方说:“当然是因为狗仔队,你这个蠢货。”然后,他们要了一间包厢。深夜,他们发出成千上万封言辞过激的垃圾邮件。明星对此不置可否。

  心理学讲座结束后,加勒特约一个女同学吃午饭。对方皱皱眉。整个学期,她成天戳加勒特肩膀,还对他笑。“嗯,”她说,“我想还是算了。”

  加勒特来到公园。树叶掉得差不多了,暗灰色的枝丫像耙子一样朝天空张牙舞爪。一阵干冷的阴风徐徐吹来,就像大理石打在脸上。大象墓场①,加勒特突然想。他坐在长椅上给克丽丝蒂打电话,问她晚上要不要看电影。她刚下课,不过之后还有一节课。“我回家等你好了。”加勒特说。可他根本不想去看电影。“我要先去图书馆上自习。”

  ①比喻群体死后的安息地。

  “那我们在图书馆见。”克丽丝蒂说。

  “还是回家等你吧。我先去做功课。”

  “这次我绝对不迟到。”克丽丝蒂说,“我去图书馆找你。”

  “别,不要这样。我要做功课。”

  “不要什么?”克丽丝蒂问。

  “什么?”

  “没什么。”克丽丝蒂说,“五点见。拜拜。”

  加勒特穿过马路朝图书馆走去。人行道上有个浴缸那么大的窟窿,道路工程永远处于收尾状态。重要的是过程,加勒特糊里糊涂地想,通往终点的过程。这是市长和总统竞相使用的说辞。“我们的目的地在哪儿?”市长曾经问,“多久才能到达?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他真心想得到答案。

  一位裹红头巾的女士走到加勒特跟前,递给他一张反战集会传单。这段时间,加勒特已经闹不清世界其他国家正在发生什么。地球有多大?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口?这样的问题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范围。他一会儿想到枪林弹雨的中东,一会儿想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生活在那里的大章鱼与金枪鱼,然后思维又跳到日本和居住在那里的一亿多人。思绪在日本这儿卡了壳——他试图想象一个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可单凭小白碟上堆着的一坨薄荷味芥末酱,他感到力不从心。

  加勒特看见克丽丝蒂走出大楼,穿过马路。他转身躲到柱子后面看。克丽丝蒂身边站着一个高个子男生,他脑袋很小。只见她开怀大笑,高个儿男生也跟着笑。他们走进另一栋大楼。

  反战集会上,人们计划废除“我们”和“他们”。还有人想禁止“我”这个字。他们愁眉不展。“我们这个,我们那个,我们这样,他们那样;我们同他们势不两立,难怪世道会变成这样。”参会者希望统一语言。他们想和恐怖分子握手言和。这就是他们的计划。一位长者(也许是教授?)站起来说:恐怖分子不想结交新人,因为他们的朋友足够了,事实上是太多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浪漫的爱情。这个人大概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另一个站起来说:“爱是一件无价之宝。”这话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学,或是因为太过愤世嫉俗,所以没人搭理他。最终,与会者达成共识: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平相处。人们纷纷签名。随后,一支六人爵士摇滚组合带来一场演出。鼓手面前摆着六面镲,其中四面特别小。听众斜眼瞧着鼓手。六面镲,四面小、两面大,这种搭配符合战争潮流吗?

  加勒特离开时,天已经黑了。他头很疼,口渴得要命。他在外面站了一会儿,然后拨通克丽丝蒂的电话。

  “克丽丝蒂在她姐姐家打盹呢。她睡着了。我是她姐姐。”

  “克丽丝蒂的姐姐?”加勒特问。

  “嗯。克丽丝蒂睡了。”对方挂断了电话。

  周末,他们离开学校飞到加勒特妈妈在佛罗里达的别墅,打算在那儿玩一个礼拜。

  他们去红龙虾餐厅吃饭。克丽丝蒂点了一份蟹肉沙拉。

  “我发现我手上有关节炎。”加勒特的妈妈说。她一直在跟一个年轻人学钢琴。她被丈夫抛弃了。他说自己找到了真爱,所以要离开她。她有时心生嫉妒,但大部分时间她只想睡觉,她对生活感到满意。为了抵抗恐怖袭击,她买了四副防毒面具。一天晚上,她独自待在家里,给狗狗洗完澡,她把说明书通读了一遍,然后哭了。

  “四副防毒面具,”她说,“我可真傻。干吗买四个?为什么不是五个,不是一千个?”说完,她笑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打哈欠。克丽丝蒂低头凝视蟹肉沙拉。加勒特的妈妈冲着克丽丝蒂的额头微笑,然后让儿子考虑转学到佛罗里达。

  加勒特哼了一声,然后耸耸肩。他用叉子叉龙虾吃。龙虾面目全非,就像一条大虫子。

  三个人回家试戴防毒面具。他们把头凑到两只玩具贵宾犬面前,狗狗转身朝两个不同的房间跑,然后冲着墙大叫。假如按人的寿命折算,两只狗都已经九十多岁了。

  “假如我胖了三十磅①,”克丽丝蒂问,“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

  ①1磅≈0.45千克。下同。

  加勒特坚信,让感情顺利进行只有两个办法:一直撒谎或者从来不撒谎。“不知道。”他说。二选一,同时让对方知道你的选择。你要始终如一,有时还得装傻。“我无法预测未来,”加勒特回答,“这是显而易见的。你能吗?”

  几分钟后,克丽丝蒂起身给航空公司打电话,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飞回纽约去了。谁知第二天,她又回到佛罗里达。余下的几天里,两人相安无事。他们一起去划独木舟。透过水藻幽幽的湖水,他们看到一条鱼,足有人的一条大腿长。加勒特的妈妈烤了蛋糕,上面写着:亲爱的加勒特和克丽丝蒂,祝你们一生幸福。三个人从早到晚埋在沙发里看电视。民意测验显示,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人类安全的第一大威胁,紧随其后的是癌症、心脏病、荒郊野外的暴徒、食人鱼和饱腹游泳。

  在布鲁克林散布着一股新恐慌:恐怖分子可以在墙壁里安家,他们可能已经住进去了——成群结队的恐怖分子正在密谋、训练,他们带着手电筒沿管道放绳降落。

  近来,加勒特总爱说“我没咖啡不能活”,“恐怖主义、恐不主义、空怖主义、空不主义”①。他说这些话纯粹因为它们听上去单调而苍白。他觉得下巴和头骨不断膨胀,嘴唇越来越肿,嘴和脸后面的骨头胀得难受。他在中国城找了份工作,不去学校上课了。他试着什么也不想,单纯去爱。他试图不顾一切地爱,虽然那根本行不通。就是行不通。毕竟,爱,不打捆出售,也不论斤卖。爱,不是中国城超市卖的发蔫芦笋。

  ①Schmerrorism、Berrorism、Schlerorrism,连续三个自造词,以“Terrorism(恐怖主义)”为原型,替换部分字母。

  加勒特想,假如把爱比作动物,那它八成是尼斯湖水怪。如果它压根儿不存在也就无所谓了。人们把模型放到湖里,然后拍一堆照片。这出恶作剧已经够好了,这个点子真不错;虽然许多人害怕水怪,祈祷它赶快离开,还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以防被它生吞活剥。

  深夜,克丽丝蒂起身上卫生间。

  “这上面是什么东西?”加勒特问,“克丽丝蒂,你干吗撞门?”刚刚他梦见自己走进熟食店,点了一个奶油面包圈。可他拿到的面包圈上没有奶油,而是放了别的东西,他还没弄清到底是什么——就在这时,传来重重的关门声。

  “我要上厕所。”克丽丝蒂回答。

  “上厕所也不用撞门。”加勒特说,“请体谅一下别人。”他把头转向另一侧。头发和枕头摩擦发出一声长长的噪声,仿佛永远停不下来。

  他们很少做爱。除非早上醒来有人在对方身上磨蹭几下才会触发一场艳事。他们就像脑袋裹上了鸡蛋面糊,怀着投身烤箱的欲望,在床笫间翻云覆雨——他们把脸背过去,浮肿的嘴唇紧紧闭住,皱巴巴的眼皮死死合着。

  事后,加勒特感到无比满足,全身酥软。

  他又去参加反战集会。据说,一场新战事将很快打响。人们纷纷起身发言。一个人说:“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大家应该明白,人们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幸福。所以应该少管闲事,顺其自然。”说话的女人戴了一个鼻环,就像公牛一样。鼻环是用浅色骨头做的。“革命是自内而外的。”女人说。“一切都完了。”另一个人说,“世界彻底完蛋了——我想说,哦,那好吧,哦,那好吧。”说完,他站起身大步往外走,走到门廊时,他跳起来在天花板上重重拍了一下。全场一片沉默。过了好久,坐在加勒特身边的一个慈眉善目的大块头男人冲着地板大声喊:“傻×战争,去你妈的,战争。”人们围过来拍拍他的后背。有些人看起来疲惫、迷茫,或许是懒洋洋,他们拍拍加勒特的后背,再拍拍其他人的后背。墙上贴着各式文书,又到了署名的时候。加勒特统共签了三份名单。他走出会场。虽然才到周三,依旧有不少醉汉在马路和人行道上踉踉跄跄挪着步子。

  加勒特盘算回佛罗里达去,也许可以在高尔夫球场找份工作。他曾经有个朋友就是在球场里开车四处捡球的,兴许他也能干这活儿。

  “回家来吧。”加勒特的妈妈在电话里说,“你可以休学一个学期。叫克丽丝蒂一起来。你们俩回家住,这里更安全。”她说,恐怖分子正谋划劫持曼哈顿人。她是在一档互动广播节目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恐怖分子打算在岛上安一组发动机,像开驳船一样把曼哈顿拖进大西洋。没人知道恐怖分子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兴许他们会拖曼哈顿做一次环球航行,一个打进电话的听众说,在航行中,他们会低调地点一杯无醇凤梨椰子汁喝。另一个听众说,他们没准会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将恐怖主义信仰合法化,把它变成人道的、高尚的和——

  说到这儿,电话被掐断了。

  克丽丝蒂让加勒特陪她去拔智齿。加勒特说他早上有课,可以下课去找她。

  术后,克丽丝蒂的脸又肿又硬。“我觉得自己像个丑八怪。”她说。他们走进一家冰激凌店,她忍不住哭了。加勒特想抱抱她,可他没有。他伸手摸摸她的头。“看上去没那么糟。”他说,“况且这只是暂时的。”

  然后,克丽丝蒂去了她姐姐家,加勒特则回到布鲁克林。

  他们一直没联系。一周后,加勒特给克丽丝蒂打电话。她解释说,因为脸肿得太厉害,不想让加勒特看见,所以没同他联系。加勒特说他根本不在乎她脸肿了。他们约好九点见面去看电影。她说,从今天起,她要洗心革面,再也不迟到了。他们还打算去滑冰。

  八点五十九分,克丽丝蒂匆匆赶来,半边脸又红又紫,像是被棍子打过,又像是害了场重病。

  加勒特买好电影票和她一起走进放映厅。屏幕上正在播预告片,克丽丝蒂把手伸到加勒特膝盖边上,握住他的手。加勒特侧身在她耳边小声说:“跟我出来一下,有事和你说。”

  克丽丝蒂站在门口冲他微笑,加勒特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假如恐怖分子威胁你说,再迟到就杀了你全家,这样你就能提前一分钟到?你他妈能提前大半天就到。”这些话已经在他心里酝酿好久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加勒特?”克丽丝蒂问,“你在逗我吗?别闹了,听听你在说什么疯话。”

  加勒特懂得,一个人必须为某些事操心费神。假使继续纵容下去,她迟到的毛病会越来越严重,二十分钟、一小时,最后干脆不来了。说不定,等她到了还要朝他脸上扔馅饼。人要把握自己的生活,要抢占先机。即便不情愿,也要让生活看你的脸色行事。也许,人应该洒脱些,学会宽容、随和、放轻松点。解放自我,寻求隐忍、平和,还有——死亡?不,事情不该这样。人应该同死亡抗争到底。

  “我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加勒特说,“你不能总迟到。这么做太自私了。”

  “你知道自己在胡说些什么吗?今天我可是提前到的。”

  “没错儿,可你是跑来的。”加勒特说,“差点儿就晚了。”

  “那又怎样?反正我提前到了。”

  他们在门外站了半天。空虚之感不断膨胀、粘连,随后在心底安顿下来。他们像气泡一样飘在空中——两具令人作呕的尸体,腐烂、僵硬、头脚颠倒。在他们身边,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钻进商店,有人横穿马路,有人在人行道上走路。

  “你应该提前二十分钟到。”加勒特终于开口说话,“你该这么想,‘嗯,既然迟到这么多次,这回我该多匀出些富余时间,免得又出岔子。’”

  “你应该提前一个小时到。”他想,话既然已经说开了,就不该就此打住。他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火。“然后坐在这等我。补偿之前迟到的一百多个小时,保证下不为例。”夜色中,城市霓虹交错更迭,色彩斑驳,令人目眩。究竟哪些话是理性的、必要的?哪些是彻头彻尾的蠢话?他应该道歉吗?大千世界仿佛已经统一,像一只肚皮被填满的火鸡,蹿出烤箱飞到夜空中,绕着轨道运行;一个熟悉的掌中物突然变得遥远而陌生,它孑然一身,满身伤痕,笨头笨脑,无人理睬。

  “我们到此为止吧,”克丽丝蒂说,“我现在就去你那儿收拾东西。”

  他们往加勒特的公寓走。一路上,他们穿过许多条街道,还有布鲁克林大桥。她走在前头,和他相距二十英尺①。他跟在后面。夜色漆黑,街上车水马龙,天上没什么星星,空气很温暖。也许现在不是冬天,而是夏天。

  ①1英尺≈0.3米。下同。

  他们回到公寓。加勒特坐在床上。

  克丽丝蒂把自己的东西统统塞进行李箱。“这玩意儿留给你下一任女友吧。”她举着两个三磅重的墨绿色哑铃说。

  “你小点儿声行不行?室友正在睡觉。”加勒特说,“你干吗发火?明明是你抛弃我。冷静点儿。”

  克丽丝蒂的嘴角开始渗血,让人想起变异人变身的前兆。她的脸肿了好长时间,兴许是伤口缝合出了问题。“你这浑蛋,”她骂道,“连陪我拔智齿都不肯。”她抄起加勒特的T恤衫抹抹嘴角,“还找借口说上课?——你他妈一堂课都没上过。”

  “这是我的衣服。”加勒特说,“你真无礼。”梳妆台前堆了一摞两人的合影。“把你的照片拿走。”加勒特说。克丽丝蒂一脚把照片踹飞,然后把拖鞋踢到墙上。两只鞋卡在百叶窗上,扬起的灰尘在空中飞舞。

  “你干吗要这样?”加勒特问。

  克丽丝蒂把行李箱立起来,冲门口放好。“你既然这么在乎室友的感受,”她问,“干吗不装一面隔音墙?”

  “我会的。”加勒特回答,“你终于替别人着想了。”他们四目相对。血从克丽丝蒂的嘴角渗出,接着,鼻子也开始流血,好像一团被碾碎的思想正从脑袋里汩汩冒出。她走到百叶窗前,把拖鞋取下来,然后把行李箱推到门口。她腾出双手,备好架势,准备狠狠摔门走掉。门板在门框上弹了一下,没有合上。

  克丽丝蒂拖着行李走出客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加勒特坐在原地听。他突然觉得自己、克里丝蒂和眼前这个饱受蹂躏、行将灭亡的世界同样可怜——真的毫无希望。但很快,他感觉好多了,觉得事情没那么糟。他心情平静,能拥有片刻的安宁和舒缓(哪怕源于疲惫)让他觉得心满意足。这种感觉既然真实存在,那么日积月累,一切都会好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突然,他很想和人分享这些,于是,他大声喊:“祝你下周愉快。”他站起来继续嚷道:“等等,我祝你能从此开心。真心希望我们还能做朋友。”过了一会儿,克丽丝蒂回到房间,望着他说:“你是个名副其实的白痴。”接着又嘟囔了几句。她的脸涨得通红。门被她狠狠撞上,发出一声巨响。

  游轮三日行

  给狗狗做完安乐死之后,他们便登上了巴哈马游轮。不久,爸爸死于一种不为人知的脑部肿瘤。妈妈在可可海滩①自学游泳时淹死了。儿子保罗也去世了。一天夜里,他刚好看到一场车祸,从车祸现场经过时,保罗突然冒出一个愚蠢的念头(突如其来的空虚和无聊差点儿让他睡着了)。他打了个哈欠,然后不由自主地扳了一下方向盘,朝发生车祸的地方开了过去。他猛踩油门,车子偏离方向,一头撞到柱子上。

  ①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度假胜地。

  唯独女儿玛蒂还活着。有时,她会紧闭双眼,然后再张开,假装穿越到了下一个礼拜天。小孩子很容易相信时光旅行之类的东西,虽然玛蒂非常清楚她不再是孩子了。玛蒂三十多岁,已经回到故乡佛罗里达。她总感觉世上存在另一个自己,能比她提前五分钟经历未来。有一周,她报名参加了健身俱乐部,买了价格不菲的面霜,坐在商场大排档里喝肉汤。那一周过得不赖。她记忆犹新,但很快又忘了。她什么也记不起。记忆混沌、喧闹、纷乱——它们就像牙齿形状的气球从大脑飞向眼眶,先叮叮当当响了一阵,接着就被挤爆了。时光不断累积,如同不毛之地上接连建起一幢幢房屋。她的冷嘲热讽、蹩脚的悖论、看似忘我的平静和对生活模棱两可的挖苦统统腐烂,仿佛一坨肮脏、沉重的废物堵在她的脑袋里。玛蒂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在信封上作诗。她老了,很难集中精力。她死于一种被自己遗忘的原因。

  玛蒂今年十二岁。她平生第一次感到快乐正从身边溜走。快乐像老鼠一样狡猾,这家伙悄悄溜进一个洞中之洞。

  “你难过吗?”在超市里,玛蒂问保罗。当时,玛蒂正盯着一个吹风机的包装发呆,她觉得图片上的女人一定是飞了起来,不然头发不会搞成那个模样。

  “你说谁更快乐?”保罗问,他今年六岁,“是世上最幸福的兔子、还算高兴的人,还是一块曲奇饼?从一到一百,

  一块曲奇饼的快乐能打多少分?假如是一块绿色曲奇饼的话。”他们是去超市买七号电池的。

  “四十分。”玛蒂回答,“你是指绿色曲奇饼?”她一直盯着吹风机的包装。“我的右眼看不清了。”她说,“模模糊糊的。哦,现在又好了。”

  “哦。”保罗应了一声,然后咯咯笑,“什么牌子的电池货真价实?这个包装上有迈克尔·乔丹。他真有意思。”

  “这个女人在飞。真叫人……无法接受。”玛蒂说。她想到灰尘——地上的灰尘,头发上的灰尘,空中的灰尘。她做过一个关于灰尘的梦。“我讨厌……上学。”

  “为什么?”保罗问。他满脸惊恐,好像被吓到了似的。

  “我十二岁了。”玛蒂说,“我已经十二岁了。”

  “迈克尔·乔丹真奇怪。”保罗说。

  他们买了劲霸牌电池。车灯把停车场照得明晃晃的。他们穿过马路朝自家小区方向走。一群大孩子穿着旱冰鞋在街上玩曲棍球。一个小姑娘手握棒球棍追着其他孩子跑。十月,天气晴朗,微风习习。“风吹得我发痒。”保罗说。想起迈克尔·乔丹,他不禁笑起来。他一边用手捂住脖子一边说:“现在手又开始痒痒了!”快走到家门口时,他在草坪上做了个侧手翻,然后冲到玛蒂面前,凌空踢了一脚。玛蒂拍拍他的脑袋。保罗围绕一朵红花蹦了好几圈。房子正门没锁,他看了玛蒂一眼便跑进屋去。

  侧院里,妈妈正举着水管给一棵矮棕榈浇水,她的衣服和头发都被溅湿了。她冲玛蒂招手。家里养的小狗一动不动地蹲在邮筒上。虽说热得够呛,它依旧保持优雅的坐姿,露出难得一见的心满意足的神情。

  玛蒂朝妈妈挥手,然后把狗狗抱进客厅。

  玛蒂跟狗狗在沙发上玩,直到天色渐黑。她歪在沙发里,透过推拉门呆呆地凝视夜空。记得三年级时,她跟同学说比欧纳德老师长得像一只海豚。坦白地说,她更像猫头鹰。能想到这样的比喻让她自己吓了一跳,但她喜欢这个说法。

  玛蒂起身抱起狗狗走回自己房间。她把狗放在床上,让它同自己面对面躺好。狗的耳朵虽然聋了,但它很听话。玛蒂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脸。书呆子,她想。有同学这么叫过她。她努力把灰尘这件事抛到脑后。关于灰尘的梦可不怎么样。她打了个喷嚏,脑袋嗡嗡作响——就像罩在一座大钟下面。狗狗从床上站起来。玛蒂抚摸了它半天,它才重新躺下。她把手搭在狗狗身上,又打了个大喷嚏,猛烈程度前所未有。从脑仁发出的洪亮叫声让她精神大振——自己仿佛一轮被洗涤过的新月,焕然一新。她闭上眼,一种陌生的、好似大提琴发出的声响从自己宽厚而弯曲的胯骨里传来。她听见院子里的蚂蚁正沿着一片草叶向上爬。她睡着了。早上醒来时,她头脑清醒,眼睛瞪得大大的。还要等四个小时才能去学校上课。

  一个周六中午,爸爸拿便笺记下大家点下的食物,然后出门买午饭。很快他就回来了。“是谁点了玩具贵宾犬?”他拎起一只杏黄色小母狗问,“纸上写的是……”他指着便笺说。

  “是我点的!“保罗应了一句。他今年八岁。因为担心事后不算数,他当即把这事揽在自己头上。他感觉世界正一点点缩小,自己像虫子一样关在里面,快被碾死了。他抱起小狗夺门而出。

  妈妈在屋外绕来绕去,给她的盆栽浇水。

  玛蒂从自己房间出来找另一只狗,然后把它抱回了屋。

  “这就公平了。”时隔多年,爸爸躺在床上又想起这两只狗,“一只公的,一只母的,两个孩子一人一只。”

  “你说得对。”妈妈说,“公平。”她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些从内华达州寄来的信,寄件人叫斯卡利特·莱森。爸爸曾经到内华达出过差。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妈妈想。“生活并不公平。”她继续说,“所以,我们应该创造公平,用来抵消不平等。”曾几何时,她还把“生活虽然不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挂在嘴边,但有一天,她吃桃子时突然决定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一年,她二十岁。

  “你说得没错。”爸爸说,“我完全同意。”他想伸手拍妈妈的肩膀,却不小心拍到了床上。他在黑暗中摸索,可这次,手落到妈妈脸上。她刚舔过嘴,嘴唇和牙齿湿乎乎的。“真不好意思。”爸爸说。他从床上爬起来洗了洗手,然后走出房间。

  妈妈梦到爸爸从一扇密门钻到地下室。地下室不停旋转,他蹲下又跳起,然后按动墙上的按钮。一条绳梯从天而降。他抓住绳子,身体悬在半空荡来荡去。沿着绳子,他慢慢向上爬,终于回到卧室,他侧身面朝她躺下。一个肥嘟嘟的大脑袋向她逼近,还打着呼噜,这可把她吓坏了。醒来时,她发现爸爸正躺在身边。他的确在打呼噜,可脑袋一点儿也不肥,更没朝她靠近。他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

  早上一起床,妈妈就开始在屋子里找那些信。可她一无所获。她坐到桌边,桌上摆着一块微波加热过的华夫饼、一碗酸梅干和一罐搅拌奶油。昨晚的噩梦又在她脑袋里重放了一遍。她觉得绳梯那段情景很有意思。她按说明把奶油罐垂直倒过来。

  久而久之,妈妈把信的事儿忘了。直到那天,她又在信箱里看到一封来自内华达州的信,信封上贴满了蓝精灵贴纸——身穿粉衣服的蓝精灵相互拥抱、亲吻。她把一根铅笔和一块手表扔进游泳池。她皱着眉头来回踱步,然后把一个松饼扔到地上,任它躺在那儿不予理会。她要复仇。她把自己锁在卧室,一动不动坐在床上。在她眼里,世界就像一枚纸杯蛋糕,小巧、精致、调皮。一声沉稳而清晰的中央C调突然在她脑中响起。这声音并不刺耳,她听了一会儿便倒在床上。

  爸爸被赶到沙发上睡觉。他从凯马特①买回一条绿色的新毯子和一个给狗用的枕头。睡觉时,他会在胸口放一盒甜曲奇——这东西,他总也吃不够。自此之后,他不再刷牙,改吃薄荷糖了。

  妈妈很挂念爸爸。她没有深究斯卡利特·莱森的事。她甚至把内华达州从脑子里清除了。在她看来,内华达州已经被熔岩、地震彻底焚毁。她基本原谅了爸爸。但她认为他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决定只做自己和两个孩子的饭。即便和他在厨房里打照面,她也尽量避开他的眼神。但有一次,她看见爸爸在嚼什么东西,还见他把三条酸黄瓜摆到面包片上。他们看了对方一眼。爸爸的嘴不停蠕动,然后突然喊道:“我能做到。”妈妈转头看向别处。她咧嘴笑了,然后离开了厨房。她觉得脑袋发晕。坚持住,她想。这样的惩罚是一种延迟的快感②,是对未来幸福的投资。

  ①美国大型连锁超市。

  ②心理学术语,意为克制当下欲望以换取未来更强的满足感。

  一天晚上,爸爸坐在传真机旁的凳子上,转头对保罗说:“叫你妈别生我气了。”当时,保罗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你……”保罗欲言又止。他今年十一岁,已经不是小孩了。保罗有点儿胖,他觉得自己脑袋太大了。每到晚上,他会把十指等距张开,搭在脑壳上,一边数数一边用力往里按,一直数到一百下。他得想个办法,比方说,把脑袋箍住——跟戴牙套一个道理。有时,他边照镜子边幻想一群侏儒涌过来戳他的身子。这个场景曾在梦里出现过。“嘿,听着。”他在梦里说。侏儒沿着走廊往屋里跑。“嘿,”他说,“你们要干吗?”

  “她不听我的,只听你的。”爸爸把脸凑到保罗跟前说。他一脸困惑——这张无邪的面孔难以让人产生信任。“她也不听我的话。”保罗回答。那天下午,他刚发明出一种新型激光玩具。“你得亲口告诉她。跟她谈谈——”

  这时,传真机响了,爸爸赶忙走了过去。

  “你要亲力亲为。”保罗强调说。他咬了一大口奶油夹心冰棍,又扮了个鬼脸。他现在热衷吃那种黏糊糊的混合口味的东西——樱桃派、巧克力糖浆味布丁、棉花糖、黑樱桃酒味樱桃汤,然后,一嘴甜腻腻地躺下来打盹。他喜欢睡觉,喜欢那种不咸不淡、不瘟不火的睡眠。

  几周后,爸爸被妈妈叫回了卧室。

  他面带微笑,目光炯炯。“这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他对妈妈说,“你发那么大的火。我吃健康食品是想引起你注意。”他咯咯地乐了,“你火气可真旺啊!”说完,爸爸笑着过去搂她。

  一到周末,爸爸就换上游泳裤在池子里游上两三个来回,然后浑身滴着水、意兴阑珊地爬上来。他回屋找到两只小狗。狗狗在浅水和深水区之间折返,爸爸严格把控它们的行进方向和速度,他假装冲它们大吼大叫。妈妈有一台便携摄像机。她常鼓励保罗和玛蒂游泳。跟两只狗玩腻了,爸爸又把注意力移到那根长柄刷上——全家一致认为,爸爸在那上面花的工夫实在太多了。

  晚餐,爸爸只能吃煮蔬菜。他胆固醇高,不能吃虾和蛋黄。他偶尔抱怨两声,但多数时候都很听话。“贵宾犬天生水性好。”他说,“在法国,贵宾犬在河边生活。一群狗在岸边依次排开,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跳。它们像企鹅一样上下扑腾,一边仰头用力划水,一边发出礼貌得体的叫声。人们朝它们扔吃的。”爸爸边说边笑,自得其乐。“整条河挤满了贵宾犬。”他说,“想想看,河里有三文鱼,还有贵宾犬。”他在电视前面的地毯上睡着了。他张着嘴,时不时地轻轻磨牙,满嘴散发出菜味儿。

  圣诞节,妈妈收到一台便携摄像机。小狗也有礼物——一根荧光防跳蚤项圈、一个橡胶芝士汉堡和一只橡胶脚!圣诞树是塑料的,今年,它鬼使神差地从暗绿色变为新绿色。爸爸有点儿不合群,他从不给谁买礼物。爸爸对圣诞节有心理阴影。他坚持不送礼,因为想不通有什么必要。爸爸是个发明家。他从房间走开,不一会儿,捧着一个大礼盒回来了。他把礼物放在地上。“快打开看看。”他说。“这是给谁的?”保罗问。“给你的。”爸爸回答。保罗拆开包装,发现里面包着两只小狗。狗狗四下张望,然后跑掉了。爸爸开怀大笑,差点倒在地毯上。这样的笑声他们谁都没听过。

  玛蒂在纽约读大学期间修了许多创意写作课。

  她讨厌跨行连续①、象征主义和《美国最佳诗歌丛书》。她内心狂躁,文风彪悍。有时,她想象自己满头花白的样子,便提笔写一篇小文,里面出现无数个我如何如何,仿佛一封写给孙女们的遗书——一些缄默、爱做梦的姑娘活在一个无趣的未来世界,一个没有树木和人行道的地方。

  ①诗歌中运用的手法,语意连贯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被换行强行隔开,但无标点停顿。

  玛蒂常在心底批判那些对她作品的恶评。

  “真想不通我究竟在干吗,”她对同学说,“我是指上大学这件事。你怎么看?”她喜欢凑到近处问,“你明白为什么吗?”一天晚上,她迈下便道准备过马路。晚风徐徐,她的头发轻拂面颊。路上十分安静,四周没什么人,她闭上眼。一辆双节公共汽车朝她驶来,像一架奏着轻快调子的手风琴。公共汽车没有鸣喇叭。她慢慢睁开眼,又合上,然后穿过马路。她时常回想那晚自己到底有没有死。晚风,漆黑的柏油路,一辆没有鸣笛的幽灵公共汽车,一切都刻在记忆里。

  大学毕业后,玛蒂留在纽约。

  保罗在波士顿读大学。“从家回宿舍的路上,我总想哭。”他在给玛蒂的电子邮件里说——妈妈鼓励两个孩子写信交流,“凌晨三点,我提着好多购物袋回家。一路上,我掉了几滴眼泪。这条路真长。我把购物袋统统塞进冰箱,然后上床睡觉。早上,我会吃四碗麦片,然后继续睡。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已经变了。置身生活琐事之中,学会了妥协。你最近怎么样?”

  “生活琐事会耗尽一个人的生命。”玛蒂回信说。她和保罗关系很好,始终心照不宣。“人被带进琐事的漩涡,然后慢慢死去。它喊你过来,然后杀了你。它把手架在你的肩膀上,将你一步一步推向死亡。”

  有一回,他们在联合广场旁的邦诺书店巧遇。玛蒂无意中瞟了一眼,几秒钟过后才意识到那个人是保罗。她觉得奇怪——保罗应该在波士顿,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恍惚觉得时空错乱。自己来到波士顿了吗?去波士顿意味着什么?保罗坐扶梯往上走时,看到玛蒂正在下行。他们差不多打了个照面。玛蒂一脸茫然,保罗本想喊她一嗓子,但转念一想,这样做有点儿奇怪。于是,他决定用一般音量喊。对,就这么干。他们从没跟对方提起这次巧遇,久而久之,连他们自己都拿不准这件事是否发生过。

  为了他的发明,爸爸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天,他涉嫌发布虚假公关稿被政府起诉。

  法庭里,来自平民阶层的陪审团成员神情疲惫,他们面朝同一个方向坐在陪审席上,就像一架多管火箭发射器。爸爸的律师因为童年不幸,性格有些内向、消极、怯懦。不过,爸爸很信任他。

  政府的律师嗓门洪亮,气势汹汹。

  在联邦不设防监狱①服刑期间,爸爸心态积极,身体健康。他交了很多朋友。狱友是一群好调侃的乐天派,他们之中百分之九十因为贩毒入狱。大家高谈阔论、做饭、打牌、玩乒乓球、看电视、健身,还一起谋划非法勾当、广建人际网、研究法律。

  ①美国监狱类型之一。这类监狱对服刑人员限制较少。

  爸爸要在看守所待七十个月。

  妈妈每周探视两次。“你给狗喂食了吗?”爸爸问,“它们也是人。”

  “别胡扯。”妈妈对着话筒说。她给爸爸列了一个“不准”清单:不准抱怨。不准八卦。现在,她很早就上床睡觉,梦境也发生了改变。她每晚都做梦——梦境有始有终,情节细腻,对白讲究。

  白天,妈妈心怀全新的寄托绕着房子散步。她在电子邮件中向孩子们描述自己的新想法,她感到内心强大起来。“我每天都做梦。”妈妈写信说,“你们呢?”有一回,她梦见一家人在巴哈马游轮上度假。在梦里,妈妈学会了游泳。吃晚饭时,她环顾大厅,发现对面女孩的牙非常小。她走过去,让女孩张开嘴。哇!她竟然有上千层的牙齿。当她把这个发现告诉女孩儿时,惹来全场哄笑。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出门买了四张船票,她打算等爸爸出狱后带全家去坐游轮。

  绕房子散步时,妈妈偶尔和两只狗撞到一起。他们停下来看看,确定彼此没事儿,就各走各的路了。有时,妈妈故意挡住狗的去路,把它们逼到墙角;但通常,她会跟着狗狗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看它们高昂着头、曲着四爪卧在地上——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新姿势。

  夏夜,每当屋外漆黑一片、空气湿热难耐时,妈妈总感到迷茫和恐惧。也许,很早以前,爸爸就带着两个孩子和斯卡利特·莱森私奔了。她搞不清今夕是何年,就像幽魂一样活在虚无之中。她担心深夜醒来,头底下的枕头变成一截血淋淋的残肢,而她自己就是杀人凶手。她甚至对两只贵宾犬产生了恐惧,毕竟它们是一伙的,说不定正谋划着什么。一天晚上,她听到屋里有动静。她把灯全部打开,走到沙发上侧身躺下,然后把电视调到天气预报频道——在她看来,这个频道最不吓人,心里不断默念玛蒂、保罗和丈夫的名字,然后轻声呼唤两只狗狗。

  爸爸在监狱里申请了三项专利,在妈妈的协助下还发表了八篇论文,他开始读庄子、东方哲学和关于死亡的书。他常给玛蒂和保罗写信。“我一周上两次健美操课。现在,我组织大家刨地、种草。我每天的安排是这样的——”然后,他开始描述自己的日常安排。

  妈妈给玛蒂发短信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记者被风吹跑了。”她写邮件告诉保罗:“今天早上,我喊了声‘流氓’,两只狗瞪着大眼睛从屋里跑出来,一脸的期待。它们肯定以为‘流氓’是一种好吃的。”

  杏黄色小狗得了糖尿病。每天,妈妈都给它打两针胰岛素。病情维持了一段时间。一天早上,妈妈给它注射了一针空气,狗狗死了。妈妈把它埋在后院,然后抱起另一只狗(它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有时还会朝墙上撞)坐了一整天。她忘了给它喂食。

  听狱医说,爸爸得了肾充血,但无大碍。

  整整一年,保罗音信全无。后来,有人听说了他的消息。他去加拿大住了一段日子。他读了一本书叫《荒野生存》①,讲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捐给乐施会,然后开始独自流浪。大学生一路搭车到阿拉斯加,在日记里写下“真正的快乐来自分享”,便在睡袋里死了。人们在结冰的河边一辆报废的公共汽车上发现了他的尸体。保罗极力向大家推荐这本非虚构的书。

  ①作家乔恩·科莱考尔的作品,所写为真人真事。

  爸爸出狱了。

  最近,小狗浑身颤抖,它得了白内障,牙龈开始出血。它不怎么吃东西了。玛蒂坐飞机赶回家。他们烤了一块香气扑鼻的肉排摆在它面前。热腾腾的肉排很快凉了。狗狗朝肉排瞟了一眼,蹲在原地一动不动。

  因为飞机晚点,保罗没能赶回来。大家带狗狗去宠物医院让它安乐死了。

  夜里,保罗坐出租车回到家。他又胖了,和常人相比,他显得行动迟缓。他带回一个朋友,名叫克丽丝汀。她总爱摸头发,看起来忧心忡忡的。

  船上挤满了服务生,但游客不多。这里就像一家高级疗养院——人们借助廉价药物维持生命,并对此心满意足。他们和动物园里饲养的动物没两样。栏杆、墙壁整洁一新,闪闪发光,但看起来刺眼而做作,让人哭笑不得。

  船上的食物相当可口,游客很开心。

  菲律宾船员看上去干劲十足。

  晚餐时,克丽丝汀独自坐在餐厅一头。她坚持坐在一旁,因为自己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她坐在他们餐桌的对面,低着头,小心咀嚼,看起来心事重重。似乎没有人知道她什么时候买的船票。

  第二天,甲板上举办了自助午餐。

  “我们利用饭前五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死亡。”爸爸提议。他们坐在游泳池边,游泳池被一块白色防水布临时遮住了。“想想死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同它抗争。我们要面对哪些困难?想好后一起交流。”

  妈妈十分赞赏爸爸的提议。小时候,她常有一些奇思妙想,却从不表达。当她还是小姑娘时,有一次课间休息,她幻想自己朝一根柱子飞奔过去,然后抓住它高速旋转,身体的一部分可以不停转下去,她也会从此一分为二。那天,她坐在猴架上构思一部电影——一部悬疑恐怖片,电影主人公醒来后发现枕头变成了一截血淋淋的残肢。

  “好了。”爸爸指着克丽丝汀,“你先说。”

  “死亡是一只蟾蜍。”克丽丝汀大声说,她扮了个苦脸,“一只来自外太空的长着颈羽的蟾蜍。”她张着嘴,显出很震惊的样子,“除此之外,它和普通蟾蜍没区别。”

  爸爸看了看妈妈。

  “梦的尽头是死亡。”妈妈边说边眨眼。她认真解释道:“梦醒时,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她把果汁鸡尾酒举到嘴边,低头咂了一口。

  “死亡是聋的复数形式。”保罗说,“人死后,世界陷入一片沉默。”

  “噢。”克丽丝汀应了句。她站起来,又重新坐下。

  “死亡是一种游离于所有情绪之外的情绪。”玛蒂冲着一脸忧郁的克丽丝汀说,“一颗彗星,幽蓝色,速度飞快。”她在引用一首自己的诗。诗的下一行完全不合逻辑:男人们的目光射进额头下方两英寸①深的地方。后面的诗句更是不知所云:我没要收据/却被人硬塞在手/强迫我带回家/铺展开来/像花名册一样/把墙钉在上面。对肮脏阴茎的愤慨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体现。这是一首长诗,玛蒂跳到结尾一段:“死亡是一个过度雕琢的概念。”说完,她感到头重脚轻,还有点儿难为情。

  ①1英寸≈2.54厘米。下同。

  “这是你写的诗?”妈妈笑着问。

  玛蒂严肃地点头。她又记起几行:生命是死亡讲述的一个冷笑话/死亡是一张讽刺的嘴,吞噬讽刺食物/有机水/布满牙齿的生活/你喜爱的山核桃、坚果/小动物的僵硬的大脑。一首没完没了的长诗。

  “死,就是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爸爸说,“为了避免死亡,我们不得不敬畏它,所以说,生命充满了恐惧。死亡是时间,因为时间把我们推向死亡,这个让我们一生畏惧的东西。因为恐惧,我们四处游荡,在空间中穿行需要耗费时间。如果死亡不存在,就无所谓穿越空间,无所谓生命,无所谓恐惧。对死亡的觉悟是对生命的觉悟、对恐惧的觉悟、对穿越时空抵达死亡的觉悟。”

  游轮最终抵达了巴哈马港口,那里停着另外五艘巨型游轮。在金碧辉煌的拿骚①,到处是深海潜水者、马车和皮肤黝黑的男女——一切尽收眼底。可游客却被赶到另一个岛上。岛上有一家自助餐厅、一座凉亭、一湾绵长的人工海滩和一个用轮胎围成的小棚。

  ①巴哈马首都。

  全家面朝大海坐着。克丽丝汀腰板挺直,坐在躺椅边上。玛蒂卧在躺椅上。保罗和爸爸去码头——一个低矮的袖珍码头看鱼。妈妈站在草地上喝果汁。她回想自己做的那个关于游泳的梦。眼前的场景和梦境如出一辙,不是吗?

  “你在担心什么?”玛蒂问克丽丝汀,“我发现你一直忧心忡忡的。”

  “我……”克丽丝汀一边搓手一边说,“天空……正离我们而去。它消失在宇宙里,永远消失了。没有天空的阻隔,我们会被上面的东西抓走。”

  “你瞎说什么?”玛蒂说,“你一张口就胡编乱造。当然,大家都这么干。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她注视着克丽丝汀。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没什么,这挺好,我喜欢你说的话,那只蟾蜍。我不想跟你争吵,一点儿都不想。”

  克丽丝汀猛地站起来,搞得躺椅嘎吱作响。她一屁股坐在沙子里,然后又慢慢起身。“我……”她摸摸头发,指着远处,欲言又止。

  那晚,游客们被安顿在一家赌场酒店。酒店里有一座水族馆,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一箱食人鱼。它们全身亮黄,长着考拉一样的扁鼻子,面朝同一个方向。除了几条神色慌张的鱼在箱子顶部摆着尾巴,其他的鱼全都静止不动。

  “克丽丝汀去哪儿了?”妈妈问。保罗耸耸肩。没人知道她的去向,便没多说什么。他们玩起轮盘赌。过了片刻,保罗说:“克丽丝汀曾经跟我说‘我可能会在巴哈马群岛消失’,大家想想吧。”

  他们仰面躺着。深夜,游轮驶离了巴哈马。

  第三天,游轮全天都在海上行驶。

  晚饭时,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

  妈妈朝克丽丝汀常坐的桌子望去。那里坐着一个陌生老女人,她戴了一副样式繁缛的耳环,妆化得很浓。一只空水杯摆在桌边。

  玛蒂拿着菜单默念:“……一层胡萝卜、西兰花和其他四种青菜。”她突然读出声来:“红色的健康的水煮蔬菜。”说完抬起头。

  “你是个愤世嫉俗的孩子。”爸爸看着玛蒂说。然后又从桌底下抽出手,指着保罗说:“你呢?你也一样。说得没错吧?”

  “我表面忧郁,内心快乐。”保罗回答。

  “他是最愤世嫉俗的家伙。”玛蒂反驳说,“两个愤青。”她合上菜单,盯着菜单背面发呆。

  “我表面忧郁,内心快乐。”保罗又重复了一遍。

  汤看起来很清淡,味道不错。沙拉口感清爽,汁液饱满。玛蒂点了一盘水煮蔬菜,差不多吃光了。她拿勺子用力在盘子上碾胡萝卜,搞出一阵刺耳的刺啦声。我是蠢蛋。想到这儿,她不禁露出一丝笑容。她刚要伸手拿糖罐,一转念,把手伸向水杯,接着又改变主意,把手收了回来。她抓抓耳朵后面的头皮。

  “被我发现了。”爸爸说,“瞧你拿勺子弄胡萝卜,幼稚得像个孩子。”他看看玛蒂,又瞅瞅保罗。你们是我生的,他想。他站起来,伸手拍拍玛蒂的头,又拍拍保罗的头。爸爸坐回原位,接着又伸手拍妈妈的头。妈妈也拍了拍爸爸。她笑了一下,然后飞快地转过身,朝克丽丝汀坐过的桌子望去。

  “不好意思,”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往那边看。”

  晚上,月光酒吧举行了一场告别演出,有歌舞、杂耍之类的节目。演出结束后是一场午夜自助晚宴。场地里摆了三座冰雕——一只天鹅、一头熊和一只海豚。连食物也被做成雕刻品,比如猫头鹰模样的苹果、海星形状的芝士,还有翻车鱼形状的曲奇饼。人们纷纷给盘子上的食物拍照。起先,他们还小心咀嚼,很快就狼吞虎咽起来,头、鳍、四肢统统被咬断,大家边吃边笑。妈妈回房间取来摄像机。

  自助餐结束后,大家走到顶层甲板上。夜晚的空气十分凉爽,黝黑的海面波澜不惊。夜空星罗棋布。他们走到下一层甲板,站在玻璃隔断后面。天晚了,甲板上的游客不多。

  一张乒乓球台立在甲板上。爸爸打算和孩子们杀一局。妈妈准备好摄像机。“要是我输了,”爸爸说,“就送你们一人一辆汽车。”妈妈把镜头快速推到爸爸脸上,然后往前走了几步,又把焦距恢复原位。保罗从头到脚全是赘肉,但手臂十分灵活。爸爸稳稳站在球台边,既没有弯腰也没有挪屁股。他把球拍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双手全拿。”他自豪地说。爸爸暂时领先。爸爸在监狱里苦练技艺,已经是个乒乓球高手了。他突然反掷球拍,用拍柄击球——一记速度缓慢的高球朝保罗飞去。玛蒂用打网球的姿势奋力抽杀,却不小心把保罗撞倒在地。球高高弹起,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爸爸跳起来,把球拍抛到空中,可球拍没有碰到球。爸爸接住球拍。“玛蒂,”爸爸叫女儿的名字,“玛蒂!”妈妈的手微微颤抖,她尽量用双手稳住摄像机。她听见玛蒂开怀大笑。保罗问:“你要干吗?你这么做什么意思!”妈妈把镜头拉近,给玛蒂的笑脸一个特写;然后又把镜头收回,对准地板上的保罗。他青涩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保罗脱掉一只鞋,朝玛蒂扔去。玛蒂接住鞋,用力掷向爸爸。爸爸错身躲过了。鞋子在围栏上打了个转,掉进海里。妈妈把摄像机塞到玛蒂怀里,玛蒂笑着接过摄像机。妈妈朝船头方向跑,那儿很黑,周围只有几张躺椅,以及围栏、天空和大海。玛蒂把摄像机立在乒乓球台上,跑去追妈妈。凉风习习,四周一片寂静。地板是木头做的。妈妈靠在围栏边,看起来弱不禁风。

  玛蒂凑到近处,听到妈妈正在低声抽泣。她犹豫要不要靠近点儿。她收起笑容,感到脸颊发酸。她转过头,任海风呼呼吹进耳朵,接着又把头转回来。她一言不发。妈妈微微转了一下身子,哭得更凶了。她把双手放下来,慢慢朝玛蒂走过来。“玛蒂。”妈妈叫道。她把拳头举过肩膀,伸向天空。一阵风把妈妈的头发吹乱了,头发斜贴在她的面颊上。在她身后,大海深不见底,暗流涌动,漆黑的天空近在眼前。“噢,玛蒂,”妈妈的声音既清晰又响亮,“我真开心啊。”

  郊区,少年,荒原,忧伤

  格雷格常被一种隔阂感折磨,他总感觉生活受到诅咒,尤其和人共处一室时,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变得难以忍受,好像有只老鼠在他肚里上蹿下跳。父母退休后把房子卖掉搬去了加州。很快,格雷格在一家快倒闭的二十四小时超市后面租了间公寓。他在家喝咖啡,看历史频道①。他减少吃饭次数,但每顿的饭量越来越大,像鳄鱼一样。他能吃一整袋培根、一大盒奶油松饼,一觉睡上二十个小时,然后一边想着中学以来喜欢过的姑娘,一边伤心地手淫。他变成一只性格古怪的夜猫子,像小孩子一样乖戾、急躁,从容优雅和他毫不沾边。有时,他还会自言自语,甚至对面前的物体——食物、纸巾盒、门说话。起先还会犹豫片刻,到了后来,他会把心里话统统喊出来,因为他知道无论做什么都无所谓。

  ①A&E电视网旗下的卫星有线电视频道,以播放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主。

  爸爸妈妈变了,一年的加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们。父母决定不再给格雷格寄钱,他不得不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这让他很高兴,因为他一直想做个能自如应对社会交往的正常人。从前,他总害怕尝试,可现如今,他必须克服这种恐惧。他在公共图书馆找到一份码书的工作,虽然不算图书管理员,但也差不多。这份工作弹性很大,忙时忙死,闲时闲死。

  自从做了图书码放员,格雷格感觉时间变得缓慢、遥远,它浩浩荡荡地从身边流过,好像月球一样。从前宅在家时,他感觉自己仿佛待在月球上,时而讨论一下世界末日和太空人不孕不育,时而凝视地球——一个宇宙中的艳俗装饰品,起初怀着嫉妒,后来变成一股无法名状的憎恨。

  格雷格认为,一个人最好别去思考生活的本质,只要认定和相信生活存在并将一直延续、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够了。也许还有更好的办法,比如:沾湿手纸擦地板;把冰箱盛满,看食物被一点点吃光;放空大脑,随声附和……诸如此类的事。只要将事情藏在心底的秘密小盒子里,任何事都会变得简单、清晰、富有深意。你将爬到这个小盒子里,它像一个藏身处,是你最后的归宿。

  即便如此,格雷格还是会思考自己的生活,一刻没有停止过。他试图给生活下定义。它是月亮。它也有生命。假如月亮只是天上的一个洞,那生活远比月亮伟大。或者说,生命是一头母牛、一条鱼,或者一只渡渡鸟①。他乐意将生命比作粗俗的动物。在蚂蚁和蟾蜍身上,他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它好比一架坠落侧院的UFO②。他喜欢双重比喻:两个比喻一起出现,用破折号与明喻。他会说:“生命是一只蚂蚁——它十分渺小,叫人禁不住想把它碾死。从卫生间出来时,你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可不一会儿又走回去把它弄死。”这样做对吗?讲得通吗?他常常模仿陌生人的声音在脑袋里自言自语。通常是一个女孩的声音,陪着他,替他解闷。这个声音让他害怕,这是假想症的先兆——这样下去很危险吧?格雷格不确定。不过这样最好。他今年二十三岁,早过了“过家家”似的、幻想自己拥有许多朋友的年龄。按理说,他应该在步兵营里服役——摘掉头盔,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再把头盔戴上;或者是读研究生——坐在蒲团上,一手抚摸女朋友的脑袋,一手在书本上涂涂画画。总之,他的生活本拥有无穷的可能。但这也说不通——一除以无穷大不是等于零吗?格雷格到谷歌上搜索,结果说,一除以无穷大将无限接近零。可这依旧讲不通。相信互联网?别傻了。

  ①一种不会飞翔的鸟,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

  ②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飞行物。下同。

  格雷格在工时表上签好名字,朝儿童读物区走去。蕾切尔正盘腿坐在地毯上。她是新来的,一个做义工的高中生,据说这样的经历对报考大学有帮助。

  蕾切尔抬起头说:“你好,格雷格。”

  “你好,蕾切尔。”最近,格雷格跟人打招呼时试着直呼其名。他向来觉得这么做很怪——用这种方式套近乎太突兀、太虚伪了,但现在,他决定改变。同事们已经开始凑在一起议论他了。他们扬起下巴,像参观动物一样盯着格雷格的脸,问他为什么这样愤世嫉俗。所以,格雷格决定和大伙儿加强交流。他还买了许多介绍社交技巧的书。其中一本建议和人打招呼时直呼其名,说这样显得友好。格雷格认为自己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即便如此,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让他感到有进步了。

  “河马和小孩有什么关系?”蕾切尔问,“所有儿童读物里都有河马。不是河马就是葡萄。你知道为什么吗?”

  “河马来源于什么?”格雷格说,“我是说,它们与什么有关?大象吗?我感觉河马是外星动物。”格雷格偶尔说些稀奇古怪的话,好像什么东西嗖地从心底冒出来,在空中玩耍一会儿,又回到原处,像飞去来器①似的嵌入格雷格心头,停留在那儿不再动弹。

  “外星?”蕾切尔笑着说,“就像儒艮②?”

  ①一种打猎用具。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掷出后可飞回。又称回飞棒、飞旋镖、回旋镖或回力镖。

  ②海牛目中仅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

  格雷格喜欢蕾切尔。他想和她多说几句,聊一些深刻的话题,比如那种二三十年之后才能领悟的人生感受。蕾切尔会兴致勃勃地倾听,然后感到晕眩。之后,他们会结婚,在海滩边开一家不起眼的冰咖啡店。想着想着,格雷格涨红了脸。他的心脏从胸口慢慢升起,在面颊徘徊,留下一圈红晕——火热的心不安地跳动,酷似一个十岁孩子。

  蕾切尔看了他一会儿,便低下头去。在蕾切尔身边堆着许多包装精美的精装少儿读物,她开始整理起来。“有人应该写一本关于儒艮和海牛的少儿读物。”她说,“起先,这两种动物之间有隔阂,最后,它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鲨鱼。”

  “蕾切尔,希望如你所愿。”格雷格小声嘀咕了一句。他不知从哪儿冒出这么一句蠢话。幸好蕾切尔没听到,她抬起头笑了。格雷格也想朝她笑,或者让自己看起来高兴些,显示出自信、成熟、勇敢,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转身默默走开了。他感觉自己像水彩一样慢慢消融,病恹恹的,就像一个患了感冒的游魂。

  午休时,格雷格朝停车场走去。他打算去温蒂快餐店①买个香辣鸡肉三明治吃。在停车场,他看见蕾切尔和另外三个人靠在一辆卡车边。

  ①美国三明治连锁快餐店。

  “格雷格。”蕾切尔挥手招呼他过去。

  格雷格绊了一下,差点摔倒。他突然忘了该怎样走路了。生命就像这样危机四伏。遗忘是常有的事儿。一个人甚至能像气球一样飘浮;或者像大树一样面无表情地缓慢倒下,牙齿磕碎在柏油路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你好,蕾切尔。”格雷格朝她打了个招呼。他本想咧嘴笑笑,却露出一脸忧愁。他没法控制任何事。控制是幻觉。控制是儿童胶水,一种无毒无害的蓝色液体。实际上,世上根本没有胶水,更没什么儿童胶水。一派谎言。没什么东西可以将彼此粘连。人们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诸如此类的情况不断孵化、繁衍,如同鸽子一样。到头来,生活中只剩下这些——鸽子。你不知如何是好。在鸽子咕咕的叫声中,你感到无所适从。你终究会适应,并开始模仿它们。起初还有几分挖苦,最后变得不遗余力。

  蕾切尔向格雷格介绍自己的朋友。加上刚从卡车里出来的家伙,眼前一共有五个人。他们聊得十分起劲,但格雷格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感到局促,又担心被大家看出来,所以尽力掩饰。

  “格雷格,跟我们走吧。”有人提议。

  格雷格认为自己有必要表示一下礼貌,于是他笑了,但又立刻收起笑脸——他觉得不对劲,因为他脸上写着:“我讨厌你,走开。闭上嘴,回家吧。我讨厌自己,我也应该回家去。”这表情就像一个上满发条的机器人发出的丧钟般的欢呼,想让它停下来,只有把它砸烂。

  “我们想去打保龄球。”蕾切尔说,“明晚一起去吧。”

  格雷格想象有人打了个大满贯,接着跳起霹雳舞来——动作一点点加快,最后就像抽疯似的从保龄球馆一路跳到停车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充实有益的生活?打一场保龄球,静候其他事发生,生命就功德圆满了?格雷格打算试一把。“好吧。”他点了好几下头。大家总爱谈论一个人应该积极地生活,听上去,生活就是商品,去某家商场随便挑一件就成。这让格雷格恼火。每当格雷格昏昏欲睡,便会对这种“商场理论”深信不疑。他认为这家商场不是在欧洲就是在俄罗斯腹地。睡醒后,他备感伤心,因为那儿离自己太远了。为什么会这样?

  “嘿,格雷格。”蕾切尔叫道。她向前跳了一步,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又回到原位,傻笑起来。格雷格低下头。他感到蕾切尔的朋友都在纳闷地看着他。他抓抓后脖颈,踢起一小撮碎石子,然后朝蕾切尔瞥了一眼。她面露微笑,眉毛微微扬起,显得既沉着又亲切。那一刻,格雷格鼓起了勇气,他觉得自己可以从容面对这个世界。(有一回搬书时,他又回忆起这一幕,感到十分欣喜。)

  下班后,格雷格开车去温蒂快餐店。买完吃的,他把车停到停车场。他坐在车里,车窗和空调全开着。他把胳膊抵在热乎乎的方向盘上,这感觉很好。他买了一个香辣鸡肉三明治和一杯冰辣椒博士①。日子过得不赖,他一边想一边把蛋黄酱挤到三明治上。生命还剩下四五十年,其间也许有好事发生,即使没有也无所谓,只要能坐在车里吃东西就行。生活不算糟糕。香辣鸡肉三明治味道很棒,而且永远不变。他会隔三差五找蕾切尔聊聊天,和她友好相处。这样真好。等她做完七十五小时社区服务就会离开图书馆去上大学。之后会再来一拨女孩。她们同样会离开,在大学里交男朋友、结婚,过属于她们的生活。

  ①一种碳酸饮料。

  格雷格开始觉得不妙。他感到不安,一种想毁灭一切的欲望在心底翻滚——他需要做一些激烈的事,需要逃离自己,需要改变。但如何改变?要变成什么样子?格雷格没有答案。吃完三明治,他准备开车回家。阳光仿佛一把把明晃晃的刀子划在挡风玻璃上。回到家,他看了会儿电视,吃了一片夜间强效泰诺感冒药后就上床了。他躺在床上睡不着。他想起了拉利叔叔。每次家庭聚会,拉利叔叔总爱站在角落里。他偶尔跟大家聊聊天——通常都是趣闻,每次张口都避开众人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地板。拉利叔叔很少哈哈大笑,他笑起来的样子既温柔又伤感——脆弱得仿佛一张揉皱的薄纸,让格雷格禁不住跑到一旁掉眼泪。大多数时候,拉利叔叔是一副迷茫、失望的表情——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他显得漫不经心、逆来顺受。他的脸上写满了“去你妈的”,但又为这种表情感到羞惭、不安,之后他会立即道歉,声音低得除了自己没人听得见。一年前,拉利叔叔患流感住进医院,昏迷了几天后死了。想起这些,格雷格忍不住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睡着了。

  第二天傍晚,格雷格开车去保龄球馆。他坐在车里设想,如果自己回到七岁,那其他几个孩子才刚满一岁。一个七岁大的小孩带着一群婴儿打保龄球!他不知如何才能平静下来。

  他听到蕾切尔敲车窗,便把玻璃摇了下来。

  “嘿,行动有变。”她说,“我们打算去一个小鬼家缠手纸,不打保龄球了。你想不想一起来?

  格雷格的心咯噔一下,喉咙像被什么卡住了。高中时,他也干过这事儿——把整卷手纸铺开,四散在人家院子里,树、草丛统统不放过。他一度觉得这事儿很有趣,直到有一天自己家也遭了殃。他觉得丢人,这出恶作剧一点都不好玩了。他想在妈妈发现前清理干净,不料她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了一切。她一言不发,转身回到房子里。后来,隔壁邻居气急败坏地冲到他家,因为手纸被风刮到了邻居家的院子。

  “都有谁去?”格雷格问。

  “史蒂夫、丹、利兹,大伙儿都去。”蕾切尔笑着回答。她把胳膊倚在车门上,半个头探进车厢,然后摆弄起雨刷控制杆。她的味道真好闻。格雷格向前欠身。她有一张十分漂亮的脸蛋,格雷格的心怦怦直跳。他把身子收回来,觉得自己的脑袋就像一个大西瓜。

  “决定了没有?”蕾切尔问,“走吧,我坐你的车。”她拉动雨刷控制杆,又朝玻璃上喷了点水。这时,她的整个头都伸进车里。格雷格很想将它捧到面前,亲吻它,把它像足球一样抱回家,然后和它的主人共度良宵。这种关系虽然不合法,却来得直接。

  “好吧。”格雷格答应道。

  蕾切尔从车前绕到副驾驶座,打开车门坐了进来。“大家说好在沃尔玛超市集合。”她说,“你认路吗?”说完,她伸手打开仪表板下方的小贮藏箱。地图从里面掉了出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