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学,为我国文学大花园的繁荣增添了光彩。长期以来,中国作协把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抓实干、富有成效。2012年,中国作协领导带队分四个片区进行少数民族文学现状大调研,了解了大量情况,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2012年,也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文学年”。
一个美好的“约定”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中国作协组织鲁迅文学院第1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重返母校,参加学习《讲话》精神培训班。
令“鲁十二”的学员们欣喜的是,两年前结业时,刘云山同志曾来到鲁院亲切看望大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珍惜我国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面临的极好机遇,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刘云山还曾与学员们“约定”,邀请大家适时重返母校,他也将再来与大家见面。
5月22日,刘云山兑现了自己的“约定”,再次来到鲁院,亲切地与返校的各族学员交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也交流了学习《讲话》的心得体会,畅谈了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思考。
仡佬族学员肖勤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谈起了参加“鲁十二”学习的感受。她说:“我们每一个成员的确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文学的决心,回去后,我们的经历和得到的关心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激励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学爱好者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学研讨集中推介作家
从5月26日至7月10日,中国作协先后召开了5场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集中推介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
“内蒙古当代蒙古族诗人研讨会”集中围绕已故的蒙古族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和巴·布林贝赫,以及当代蒙古族诗人阿尔泰、勒·敖斯尔、特·官布扎布、特·思沁、恩克哈达进行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内蒙古有着丰厚的诗歌传统。蒙古族当代文学薪火相传,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特别是蒙古族诗人用母语创作的诗歌,是蒙古族文学乃至当代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以彝族作家普飞、哈尼族作家存文学、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佤族诗人聂勒、德昂族女诗人艾傈木诺、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傈僳族作家李贵明和白族作家张乃光8位作家的作品为基点,以点带面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果。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云南作家的创作一直紧贴大地,呈现出丰富的形态。
“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以照日格图(蒙古族)、苏笑嫣(蒙古族)、鲍尔金娜(蒙古族)、陶丽群(壮族)、马金莲(回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维吾尔族)、艾多斯·阿曼泰(哈萨克族)、陈克海(土家族)、张牧笛(满族)、朱雀(土家族)10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为研讨对象。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对每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具体评论,对他们的成长道路和创作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
“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集中研讨了买买提明·吾守尔(维吾尔族)、夏侃·沃阿勒拜(哈萨克族)、朱马拜·比拉勒(哈萨克族)、博格达·阿布都拉(维吾尔族)、夏木斯·胡玛尔(哈萨克族)、阿里木江·司马义(维吾尔族)、帕尔哈提·伊力牙斯(维吾尔族)的作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幽默风趣、浪漫乐观、内涵丰富,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绮丽的想象力。
“藏族中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对次仁罗布、尼玛潘多、白玛娜珍、江洋才让、达真、亮炯·朗萨、格绒追美、严英秀的作品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8位作家的创作颇具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在继承藏民族文化、文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
这5场研讨会在作家的选择、地域的选择、文学样式的选择上,既兼顾各地民族文学的历史,又体现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最新态势的准确把握,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骏马奖”见证丰收的喜悦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自1981年首届评奖到今天,历经31个春秋,生动体现了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30多年来,“骏马”奔腾于大地,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和想象空间。
第十届“骏马奖”的评奖工作从2012年初启动,到8月中旬结束,共评出25个作品奖和4个翻译奖,涵盖15个民族的29位作家、翻译家。9月19日晚,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一座座奖杯金光灿灿,昂首奋进的“骏马”见证了少数民族文学丰收的喜悦,也凝聚着广大少数民族作家和翻译家辛勤耕耘的汗水。
第十届“骏马奖”评选,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力求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借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成功经验,采取了大评委制,评委阵容为49位,由关注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状况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构成。
第十届“骏马奖”获奖作品的整体风貌丰厚壮观,代表了近4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多元共生、蔚为大观的大格局。
积极交流文学工作经验
9月18日至20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京举行,先后有11个团体会员及15位个人会员代表发言,交流有关组织工作与文学创作经验。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以来,各团体会员在文学的组织工作上不断开拓进取,在会员发展、作家培训、采风创作、作品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内蒙古作协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概念,希望内蒙古作家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文学作品。新疆作协实施多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西藏作协积极吸纳包括藏漂作家、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作家加入到西藏文学的建设中来。广西作协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作家创造条件。四川省作协成立了“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先后召开了6次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贵州省作协对有创作潜力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重点关注。云南作协建立了“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重点文学期刊作品发表奖励”等多项制度。甘肃省作协多次组织作家到民族聚集地区举办笔会,掌握基层作者创作情况,大力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基层作者。青海作协积极开展文学平台的建设。宁夏作协通过举办回族作家笔会、刊发回族作家专号等形式,大力扶持回族文学。延边作协积极引进国外机构、个人的捐赠,设立文学奖项,促进朝鲜族文学的发展。
全面扶持民族文学发展
中国作协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在未来5年将分别以人才培养、优秀作品创作、优秀作品翻译、优秀作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为切入口,全面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具体说来,中国作协计划每年扶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100部,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语言、不同文学门类确定扶持项目;计划每年安排由少数民族文字翻译为汉文、由汉文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文字之间互译、由汉文或少数民族文字翻译为外文、由外文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的文学作品共100部;每年由鲁迅文学院分别与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作协联合举办少数民族作家或翻译家培训班;每年确定并资助一批选题,有计划地安排若干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研讨会,加强少数民族文学评论;编辑出版涵盖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精品文库》,翻译编辑《中国和世界文学名著翻译丛书》,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5种文字出版。
2012年,在这一系列举措的带动下,少数民族文学走过了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作协发展少数民族新会员67人,使少数民族会员增加到1117名。在创作上,广大少数民族作家在文学百花园里辛勤耕耘,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创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作品紧贴时代脉搏,真实描绘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而少数民族文学评论、翻译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收获。新的一年,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充满期待。(黄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