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理论探讨 >> 正文
2012年成交额骤降,成交率仅42%,市场回调成定局
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占全球份额40%,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然而2012年,市场却从高处一路探底。在2012年国内文物艺术品秋季拍卖季中,全国共有272家拍卖公司上拍拍品28万件,其中仅11.6万件成交,成交率仅42%。而用以衡量市场热度的高价拍品数量更是急剧下滑,亿元拍品仅有1件,较之于2010年秋拍的16件,2011年春拍的15件,2012年的秋拍可谓“愁云惨雾”。
在连续多年的高歌猛进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以不可阻挡的下滑之势收场,“调整”、“问底”等不可避免地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而对2013年的新展望也被广泛期待。
现状:成交全面下滑,市场回调成定局
在2012年保利秋拍古书画夜场上,封面拍品八大山人《荷花水禽》以2000万元起拍,喊至2400万元无人加价。拍卖师着急了:“不应该啊,这么好的八大,比齐白石还便宜。钱都到哪儿去了?买当代了?”现场一片笑声。这是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从高处跌落的一个写照。
艺术品市场的低迷,从拍卖行的成交额也可见一斑。以中国拍卖风向标嘉德拍卖为例,2011年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53.23亿元,到了秋拍已经降低到38.58亿元,2012年春拍更是降至20.6亿元,2012年秋拍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不到一年半之前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各大拍卖行的情况,也基本类似,2011年秋拍成交额高达49.2亿元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也只收获了23亿元;匡时则从2011年秋拍的18亿元骤降至9.32亿元……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遭遇严寒已是不争的事实。
探因:好拍品资源枯竭,投资归于理性
针对艺术品市场不景气的低迷现状,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市场上的好东西越来越少,资源的迅速枯竭成为制约艺术品市场继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新的资源补充到市场里,不支持艺术品市场向前推高行情,那么就只能回头了。”
艺术品市场真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012年拍卖中为何拿不出那么多好东西?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抛出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因为在市场下降的通道里没有人愿意卖东西。在他看来,2012年的拍品远远比不上前两年的拍品,这直接导致了艺术品市场成交额的大幅度下滑。
艺术品市场,与股市、房地产市场并列作为世界三大投资门类,其行情冷暖与资本、经济环境直接相关。北京永乐拍卖行总经理董军指出,前几年艺术品的价格相对虚高,市场下滑在预料之中,这也是宏观经济紧缩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体现。在整个宏观经济的作用下,流动资金在收紧,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资金纷纷退场,许多跃跃欲试进入艺术品行业的投资者也更加谨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这更是加重了艺术品市场的“病情”。
面对艺术市场“萎缩论”、“崩盘论”等论调,收藏家朱绍良表示不予苟同,他认为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要通过总量和质量来判断。好的收藏家的收藏行为不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之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些中低档的拍品是因为投资者和投机者所产生的强大破坏性力量。
展望:行业机制与规范调整将助推市场繁荣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1992年发展至2012年,20年间,经历了三轮牛市。第一轮牛市是1992年到1995年的春天;第二轮牛市是从2003年开始,千万级别的艺术品频频出现;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是第三轮牛市,这个牛市行情最为火爆,出现了大量亿元书画。经历过2012年的调整期,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3年会有大的改观吗?
“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呈现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面貌,从这一点来说我对未来长久市场有信心。”董国强如是说。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原副处长穆文斌也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抱有信心,他认为拍卖行业要趁机深入改革,更要瘦身。目前拥有文物经营许可证的拍卖企业已经达到350多家,而正在申请的企业还很多,已经到了该提高门槛的时候,入场要经过严格审批。同时,拍卖机构也要从费用等方面“瘦身”,并注重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拍品的标底真实,设立专门小组对拍品的估价和成交价做专门研究,真正能让藏家信服。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裁寇勤对市场看法也相对乐观。他认为,经过此轮调整,艺术品投资的心态、投资取向和行为都将更加规范,拍卖公司之间“你超我赶”的创纪录、收藏者不顾自身能力扩大艺术品投资规模等现象也有明显改观,市场参与各方渐趋理性,有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众多业界专家呼吁建立基金会机制,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前几年拍卖中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投资资金。若想再扩大盘子,真正把艺术品的投资市场转换成收藏市场,就需要让国内各大机构比如银行、上市公司等介入,因此也需要建立一个基金会机制,并实行艺术品税收减免、退税的优惠政策,这样才可以吸引大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