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网络视域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23日15:57 来源: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李 强 邓湖川 光明网-《光明日报》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介,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崭新阵地和有效渠道。我们应当有效运用网络这一便捷、广泛、高效的现代传播工具,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网络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独特优势

  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共享性和海量化特征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网络覆盖的社会生活面广,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同时,网络广泛的覆盖面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实际。以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站为载体,网络媒体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搭建了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马克思主义评论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网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库”网站等凭借较快的更新速度有效地增大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信息量。

  拓宽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范围。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攀升,呈现出网络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广大网民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拓宽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范围。显性受众人数日益增多、分布越来越广。从职业分布来看,网民分布于各行各业,打破了行业类别、文化程度高低的限制,网络信息及时传递至各行各业人群之中,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受众范围。从年龄结构来看,虽然当前青少年网民仍是主体,但已呈现出逐渐延伸至中老年人群的趋势,网民的年龄结构在不断优化且日益成熟。隐性受众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网络具有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传播者在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播者和接受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主客体的限制,拓宽了受众范围。

  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网络作为第四大新型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网络条件下受众不仅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与传播者适时交流和对话,其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体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网络信息超时空、容量高、速度快,能够迅速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上传下达、权威解读并将其与广大受众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缩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其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周期缩短,提高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如传播者可以通过开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网站、博客、BBS、论坛、即时通信工具(MSN、QQ),设定相关虚拟社区等途径来加强理论知识传播,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接受效果。

  网络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打造素质过硬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队伍。在网络视域下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应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按照“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原则,着力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重点精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内容,就当前来说,即要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工作者还应具备较高的网络传播技能和相应的网络知识,为运用网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技术保障。

  提升网民素质,增强学习接受能力。广大网民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理论大众化的实效。网络条件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取得实效,必须着力提升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素质和网络技术素质。虚拟的网络环境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相互关系,容易产生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缺失现象,出现道德管辖之外的真空地带。面对虚拟的网络环境,网民自身应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树立自主意识,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受众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相关知识是运用网络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必要技术支撑。为此,网民必须加强网络媒介知识学习,了解相应的网络舆论规范和网络话语规则,树立正确的网络话语观,理性行使网络话语权,提高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和网络媒介素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