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有脾气的邓正来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24日16:18

  近阅《漂泊的洞察》,“青黄不接”一辑中,王铭铭有两篇文章谈到邓正来。邓正来是当代中国一位真正的学者,他的学术品格已经深深地嵌入二十五年来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史,可以说是一位具有平民色彩的知识英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正来就对自己的学术工作有着文化自觉。当时我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的一位喜爱读书的种子,恩师萧先生曾经一度介绍我到《北京青年报》帮助打杂,我的志向非小,愿意进行类似《光明日报》“学者访谈录”的工作,为此,拜访过当时就已经崭露头角的杨念群先生,遗憾的是,由于学养的不足,我的工作并没有深入进行下去。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小插曲。事情是这样的,大约是1988年,邓正来成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自己任所长,夫人任总干事。《北京青年报》把邓正来的做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改革中出现的东西,那时是很能鼓舞人的,因此该报记者对邓正来进行采访,发表访谈文章。我到北京青年报,正好刊出对邓正来采访的报纸。报社的朋友委托我把这期报纸,送给邓正来本人。事情就那么凑巧,原来邓正来住在中国人民大学简易的苏式房子。好像在挨近楼梯的二层一间很狭窄的房子里,我找到了这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邓正来与人交往,并不注重风度,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就问我来自哪个系。当他听说我来自中共党史系,露出一脸的不屑,我带着满腹的委屈离开了邓正来的家。后来,当我见到谢选骏先生时,把我的遭遇告诉了谢先生,谢先生倒是非常通达,说过“何不告诉邓正来你是研究国民党党史的”。

  邓正来引起我的注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邓正来的能量充分地显露出来,香港出资,由邓正来主编两本刊物《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邓先生主持两本刊物,注重学术规范,主旨在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邓正来的生活方式,值得一说。在我的感觉中,他很早就是学术自由人,独立于当代中国的大学或社科院系统之外。这一点,确实是相当不简单的。当代中国学术史中,邓正来的确是特立独行的一位。躲过北京的学术界的喧嚣,在海淀区的家中,寂寞地读书,寂寞地译书,按照王铭铭的说法,从事于知识增量的工作。大约1998年,开始看到邓正来的著作。邓正来著述有三个特点:第一,喜欢小册子,不喜欢大部头。所以邓正来的著作,篇幅都不大。第二,邓正来喜欢进行长篇学术文章的撰写,别看著作的篇幅不大,但是每一篇文章都特别长。第三,邓正来的文章非常不好懂。也许的确是思想深邃。邓先生的学术工作,得到香港学术界的赞许,被香港学人认为是大陆关于市民社会研究的重量级人物。我曾对王元化先生的《九十年代日记》进行过初步的研究,发现邓正来到上海过年时,拜访王元化先生,得到王先生的款待。

  顺便说一下,邓正来的弟弟在石家庄就业,开设一家书店,名叫嘟嘟知识书店,书店的学术品位在石家庄算得上最高的,我从那买了不少好玩的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