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小说 >> 正文
一、日记本里的母亲
小渔喜欢写日记,一开始是隐秘着写。她的父亲死了,母亲悲伤了许多日子,将她关在门外。这样也好,她学习成绩不好,母亲顾不上检查,对她来说, 却是一个节日。吃完母亲留在桌上的剩饭菜,她自己听英语广播节目,窗台上有两只虫子在打架,一起掉落在风里。楼下有人将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一句一句地 像吵架一般,她觉得成人世界也挺无聊的,她找不到人听她说这些,所有的心事,都只能写在日记里。
小渔的朋友不多,并不是她孤僻,而是邻居家父母亲不许自己的孩子和她交往,说她有毒。
关于父亲的死,有很多种说法,一是说贪了一些钱被判了重刑,一是说畏罪自杀了。对于小渔来说,父亲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照片,或者存在母亲手机里的 一个电话号码。12年了,她只在电话里听到过他,只在母亲的电子邮箱里见到过他。他像是一位电影的配音演员,只有声音是变化的,模样永远是站在一棵树下笑 着。他不大好看,牙齿向外扩张了些,这影响到小渔。所以,小渔不大喜欢笑。
一个私生女,凭什么天天过快乐的日子呢?小渔知道身边这些人的心思。每当她遇到给她脸色的长辈们,她不会像其他孩子那么计较,只是觉得这些世俗 的成年人可怜,靠欺负她这样一个孩子来获得尊严。所有这些,都是她日记里必写的内容。有时候,她会呆望着窗外的雨天,希望找些快乐的事情来写。果然出现 了,是班里的一个男生,在晚上放学的时候突然叫她的名字。她喜欢那个男生,干净,沉默,身高也刚好比她高一些。
那是学校组织演出的晚上,一直到很晚才结束,小渔在前面,男生在后面走,一直走,一直走,突然男生叫了一声她的名字。小渔便在路灯下等着他,等 两个人的影子并在一起了,又一起向前走。路灯很调皮,将两个人的影子一会儿交织在一起,一会儿又拉得很长。但终于,两个人没有说一句话,在一个十字路口分 开了。小渔每每会想起那天晚上,他突然叫自己的名字,那声音里满是欢喜。小渔也做过试探,问他,喜欢看某某电视剧吗?说完后,小渔心跳加速,以为男生也看 过那个有不少接吻镜头的台湾偶像剧。哪知,那孩子泛着单纯的眼白,摇了摇头,说没有看过。小渔便失望极了。小渔觉得自己像是满腔欢喜捧着一盒香草味的冰激 凌,可是打开以后,却全部融化了。那天晚上,小渔第一次在夜晚失眠了,黑夜原来如此丰富。原来,黑夜在她熟睡的时候,一直还藏着这么多的声音,除了幽远的 虫子和鸟鸣声,数不清汽车刹车声以及楼梯间清脆的高跟鞋的声音,还有邻居家的狗叫声。后来,她将这狗叫声,写到了一篇作文里,天啊,作文交流时,被六年级 的一个学生看到了,大声叫好。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被重视起来,只是得了一个有讽刺意味的绰号,叫做诗人。
当了诗人的小渔并没有写过一句诗,她不喜欢老师总让她背诵的那些诗,她觉得比起背诵那些绝句和律诗,她更喜欢做数学题,这和她的母亲有关系。母 亲总是在她面前算计美容院的收入以及支出。母亲是个贪财的人,喜欢做人生的加法,而不喜欢被减去。比如小渔要交赞助费的那几天,母亲会没来由地骂她。
小渔在日记里写母亲的自私,以及她自己的无助,她开始暗暗地往一本数学书里夹钱,她天真地夹在了乘法的页码里,想着有一天,那些钱突然相互乘积,她打开一看,呀,书里全都是钱。
自然,这也是她在日记里的幻想。然而,现在,母亲的哭泣让她看到了母亲另外的模样。她以为母亲永远是那个声音提高八度命令她向东或者向西的王 后,她以为母亲不论赚了多少钱也不会离开美容院呢。现在,母亲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不但哭红了眼睛,还对她温柔起来。哭泣的母亲补充了小渔对母亲的全部 幻想,她幻想着母亲有一天会突然抱着她。可是,现在,当母亲突然抱住小渔的时候,小渔感到极端不适。的确,她还没有做好准备被母亲这样拥抱,抱得太紧了, 她都有点喘不上气来了,她挣脱母亲,说,妈妈,我给你拿纸巾。
小渔给母亲煮姜糖水喝,这是母亲常常煮给她的,母亲像个孩子,听话地喝了。小渔便去房间里写作业,她想将自己日记里的内容修改一下。尤其是之前 骂母亲的那些话,她用橡皮擦掉了一些。她又在日记里夸奖了母亲几句,隐约有些得意,心里想,会不会日记里写了什么,母亲就听从安排呢。
母亲的美容院小渔去的次数不多,母亲不喜欢小渔去,里面裸露着的女人的身体像是性教育课堂,母亲不喜欢她过早地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现在,母亲因 为伤心,不想动弹,派她去美容院找小荷阿姨。母亲交代了三遍,一是要看一下抽水马桶是不是修好了,二是看一下挂在墙上的出勤表都填上名字了吗,三是要将小 荷阿姨手里的账簿收回来。
二、可能与马桶事件有关的琐碎
小区的名字叫一品江岸,临一条江,便起了这奇怪的名字。小区里有开阔的花园和迷宫一样的地下停车场,还有儿童游乐园。小渔都去过,游泳馆也去过,只是她不会游泳,只能在浅水区学青蛙,实在是没意思极了。
小荷姐姐正在谈恋爱吧。小渔觉得是,她常看言情剧,电视上说,女孩子谈恋爱就会不停地有短信息。小荷姐姐就是这样子,还咧着嘴笑。
小渔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签名板,上面的名字一看便是一个人写的。母亲不在,这里的人便悠闲多了。
马桶坏了,卫生间里有一股不易排放的臭味。喷了空气清新剂都不行,小荷便将驱蚊虫用的花露水洒了进去,也不行。气味交杂在一起,让人呼吸困难。
她当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告诉她卫生间的臭味已经赶上去年夏天在经七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吃过的臭干子的味道了。说完以后,她大声喘了两口气,以示她刚才在卫生间里一直没有敢出气。
领了旨意,小渔便和小荷一起去物业公司报修。小渔对物业公司的人员说,可臭了,马桶坏了。小荷说,需要换配件。小渔说没有配件换整套也行。小荷说,要到现场看一下才能定吧。小渔说,一定要去的,妈妈也要物业叔叔去看看的。
物业公司登记了,听明白了,可以整套换掉。那位修理工解释了很久,小渔听得半懂不懂,只记得那房间里的吊扇的声音很大,仿佛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
登记了维修表格,要签名的。小荷说,小渔你要替你妈妈签下名。小渔说,好啊,我签妈妈的名字和她签的一模一样。说完,觉得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又后悔着解释,说,我只学着妈妈签过两三次,老师检查家长是不是看作业,可妈妈她从不看我作业的。
小荷并没有揪住她的话不放,这让小渔更是气馁,她觉得第一次在成人世界里变得力不从心。好在签完名字以后,事情便结束了。
物业公司的水电工是个烟鬼,他的牙齿暗黄,像是楼道里的声控灯发出的光。可是,这位大叔却不像声控灯这么听话,说好的下午来修理抽水马桶的,却迟迟不来。
小渔等不下去了,杂志上的女人照片都是裸体的,不好看。还有母亲美容院里的气味让她呼吸不畅。她决定去物业公司的值班室再看一下。
出门便遇到了他,小渔叫叔叔,那人愣在半路上,牙齿依旧暗黄。果然,他已经不记得小渔了。小渔只好补充说自己是美容院董蔷薇的女儿,母亲病了, 咳嗽不止的那种,说着,小渔还模仿了两声母亲的声音,这很有效,那人立即想起了接下来的工作。笑着返回来,边上楼边说,来,到二楼看一下,他们家也是马桶 坏了,你看看是不是和他们家的马桶一样,你们这栋楼当初是精装修,抽水马桶是统一标配的,款式奇怪,一旦坏了配件很难买,如果一样的话,我就一下购置两 套。
二楼的马桶果然和美容院的一模一样,泛着土黄色的水箱已经被打开了,里面竟然养了一条金鱼,红色的,特别红,像是画上的。在马桶里养金鱼。小渔 觉得有趣,还将手伸到水里面搅拌一下,鱼便游到下面去了。是真的金鱼。回过头来,便看到那房子的主人。那人头发荒芜了一般,胡子是干净的,只是觉得他的头 发太乱了,不好看。这是小渔第一次见冯天才的状况。
小渔问他,叔叔,你这金鱼在冲水的时候会不会被水流给呛着啊?
冯天才答,不会的,这条金鱼是我专门挑选出来的,它不会呛水的。
小渔问,那它是游泳冠军吗?
冯天才答,是啊,它自幼吃苦,发愤努力,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说完,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水电工,两人一起笑了。
配件并不好找,水电工抱怨了好久,大意是说他为了找这款老式的洁具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小荷将客厅里的灯也打开了,仿佛光线强一些能缓解那人的抱怨。
马桶修好以后,小渔要试马桶,让美容院的几个女孩子去拉屎,都不去。
小渔急着要试那新换的配件是不是好用,她便去敲冯天才的门,开了门,小渔愣住了,冯天才竟然没有穿上衣,他肩上竟然绘着一把小刀,好看。冯天才将门开了,穿了上衣,喊小渔的名字,以为小渔要进来。可是,小渔却没有进来。冯天才问她有什么事?
小渔支支吾吾了几声,说,想请叔叔到我家里去拉屎。
冯天才觉得意外,没有忍住,哈哈哈地笑了,他的姿势是向后仰的,就那样一直向后仰,停在45°那里时,猛地回过神来,说,你为什么要请我去拉屎。
小渔说,我妈说了,要想试一下新修好的马桶是不是彻底好用,就要冲下一坨屎,看看是不是一下子便冲干净了。如果不是,便说明排水量有问题。
小渔几乎是将妈妈的原话背诵给了冯天才,冯天才依旧哈哈地笑。他走进屋里,一边刮胡子一边说,好的,我拿一本书去你们那里。
冯天才拿了一本书出来,摇晃着让小渔看,说,我去厕所必须要带一本书的。
冯天才将拉屎这项工作完成得有些快,这多少让小渔有些不放心,她检查着那马桶里干净的水,甚至还用鼻子闻了一下卫生间的臭味,又一次问:叔叔,你真的拉了很多吗?
冯天才说,这涉及隐私,暂时保密。
三、秋天的三种形式
马桶修好以后,小渔便喜欢上美容院了。只要小渔一去,小荷便将自己的零食拿来分给她一些,还不仅仅是这些,因为要交接每天的账目,所以,小荷要将一些琐碎的事情说给小渔听,然后再让小渔转给母亲,小荷的声音里充满着献媚,让小渔隔着这些懵懂的事情一点点了解了母亲。
母亲的病很快便好了,给小渔炖了好吃的芋头羹,说了一些她半懂不懂的话,庄重又隐隐约约。大抵是表示,她的父亲是一个值得爱的男人。母亲将父亲的一张照片做成了一个怀表一样的装饰品,给了小渔,说,死去的父亲是可以成佛的,会保佑她。
小渔不大喜欢父亲的模样,但是对母亲又不忍拒绝。晚上的时候,她打开了那个盒子,父亲笑着。
父亲的一些新闻就在客厅茶几下的一个文件夹里,是母亲偶尔剪下放在那里的,小渔不大喜欢看那些报纸,大多是到一些地方讲话的新闻。父亲模糊在那 些僵硬的照片里。小渔曾经刻意地去数过,没有一张不是将头发梳得干净的,小渔便觉得遥远。小渔在楼道里见过很多个父亲,从来没有一个是将头发梳得这么整齐 的。小渔在日记里也写了这一点,她不喜欢在报纸上的父亲。
然而,这个父亲却永远消失在报纸上了,化作了母亲的几滴眼泪和一段又一段莫名其妙的嘱咐。
“你要记住你的姓啊,你姓秋,秋天的秋,你父亲曾经是个很有名的诗人,他说过,我是他秋天的第一种形式,你是他秋天的最后一种形式。”
小渔倒是喜欢这样的父亲,问母亲,为什么是最后一种形式。
母亲答,大概是你以后,他不会再有亲人了吧。
小渔似懂非懂,在日记里抄下了这一句诗:你是我秋天的最后一种形式。
母亲在美容院里发呆,小渔去的时候,她正在翻看小渔小时候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是小渔吃蛋糕的照片。小渔知道那张照片是父亲最喜欢的,是个好笑的 故事。仿佛是小渔的生日,说好了的,父亲是要来看小渔的,然而却因为有事不能来。母亲只好答应小渔去公园对面的蛋糕房吃冰激凌蛋糕。吃完了以后,横过公园 去游乐园,却被一个舞蹈团看上,给小渔穿了宽大的舞蹈服装便让她登台表演。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跳什么样的舞蹈都显得好看,跳得总比别人慢半拍的小渔自然 获得了无数的掌声,所以,她得了全场最受欢迎的小舞蹈家奖,还有奖金呢。照片上的小渔笑得很甜,那是秋天的一种形式。
小渔将书包递给母亲,转身跑出去,她现在开始和冯天才学习舞蹈,是极其好玩的街舞。小渔喜欢机器人舞蹈,她甚至也有这样的天分,将自己的身体打开,每一个关节都是可以打拍子的节奏器。
母亲很快便发现了小渔的异样,小渔早熟,总是喜欢与比她大许多的男性交往,母亲是知道的。她警告小渔说,冯天才进过监狱,不能和他关系亲密。
为了限制小渔的时间,母亲开始监督她写作业,或者将美容院的事情打理完,早早地回到家里做饭给小渔吃。
总之,母亲不让小渔去美容院。这样就避免了小渔和冯天才的接触。
小渔是一点点了解冯天才的过往的。冯天才的个人史的确不那么让人愉悦,他因为打架而入牢狱三年半,因为在监狱里组织了一个舞蹈队,获得了减刑。然而,关于他的传言很多,传说他借助于辅导女人舞蹈去摸女人的奶子。所以,母亲一直不喜欢他。
小渔有时会想,母亲是一个有传言的女人,她怎么可能会再喜欢另一个有传言的男人呢。
冯天才出狱后稳重了许多,他平时在舞蹈班授课,私下里在家里也特别辅导一些学员。他的家宽阔,像一个舞蹈教室。小渔喜欢冯天才的家,一面墙都是 镜子,小渔第一次认真地看到了自己,在不同的镜子里活着。她喜欢自己在不同镜子里生长的样子,仿佛一进入冯天才的家,她便可以立即变成很多个自己。
冯天才喜欢她,每一次她敲门的时候,他都会半开着门问,是不是又要我去拉屎。直到小渔求饶着说不是,才开门让她进来。
小渔的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运动会之后有一个篝火晚会。小渔报了一个独舞,这是一个好的借口。母亲一直希望她能在学校里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够人缘好一些,所以,当小渔说冯天才要单独辅导她舞蹈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终是答应了。
果然,经过冯天才的动作设计,小渔在学校运动会的晚会上跳舞跳得疯了,那些平时刻意疏远她的女生们也开始喜欢上独来独往的她,在下面给她加油。
小渔的舞蹈给她带来了友谊,班里的胖丫和钢琴女开始主动借书给她看,连班主任老师也私下里找她谈话,要她多看一些音乐书。
小渔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她的确比别的孩子对节拍敏感,要不然,连狗叫声到了她这里,怎么也会成为节奏呢?
四、硬币的反面
冯天才竟然意外地从楼上跌落在地上,幸好是二楼,受了伤,却并不致命。小渔是从母亲的嘴里知道的消息,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到了冯天才的家,看到了模样怪异的冯天才。
打了绷带后的头部比原来的头大了近一倍,有些难看,却也有趣。小渔看了以后觉得有些心疼,问冯天才,疼吗?
小渔听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跑到冯天才的卫生间里去了,她用力地打开抽水马桶水箱的上盖,看到了两条金鱼,一黑一红。
去冯天才那里的次数越多,越能发现秘密。小渔在日记里写下了她发现的秘密,原来是母亲上次去国外带来的硬币,竟然在冯天才的茶几下面也有,一模一样的日期。还有更可疑的事情呢,是母亲和小渔说话的时候,无意中说出了她去金鱼市场的事情。
冯天才的金鱼死了,而母亲恰好又去了金鱼市场。小渔已经看到了那两条金鱼,一条黑色,一条红色。
小渔隐约觉得有些关联,却又不十分确定,因为,母亲依旧禁止她往冯天才那里跑,在母亲的口风里,冯天才仿佛永远是监狱里的犯人一样。
小渔在日记里记录着她的发现,并在空白的纸页上画出了她所记下的线索。
冯天才的摔伤,亲生父亲的死,硬币,金鱼,以及舞蹈时所听的音乐。
音乐是一把钥匙,小渔回到家里,将母亲收藏的音乐CD全找了出来,发现了更大的秘密,原来,每一张CD上面,都有冯天才的名字,那时间,正是小渔出生的年份。
小渔像看了一个好莱坞大片一样兴奋,她为自己的细节的发现而感到骄傲。然而,她将自己的作业本交错了,将她用圆珠笔画下的图片和列举的线索交了上去。语文老师一看大吃一惊,以为发现了一个伟大的11岁的诗人。虽然只有这简单的几句,却已经像风一样,能扫落许多树叶:
摔伤之后。金鱼。马桶里的金鱼。
硬币的反面,是人的头像。
父亲死了。
舞蹈时的音乐彼此复制。
这些都是钥匙。
语文老师把这些句子抄写了一番后立即发表在一份新创刊的文学新生代杂志《合唱》上,一个11岁的诗人横空出世。
然而,这的确不是小渔的初衷,她只是交错了作业。小渔这一次彻底体味到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其一是母亲对父亲的背叛:一面让自己记住父亲的姓氏姓 秋,一面又和另外一个男人勾勾搭搭。其二是媒体对11岁孩子的小看,认为世界上其他11岁的孩子就不应该成为诗人,所以,她交错的作业本成了媒体热炒的焦 点,一时间,小渔的照片在晨报和晚报上随处可见。
然而,随着小渔成了著名诗人之后,母亲也很兴奋,总觉得自己所吃的苦如今有了回报。但是,母亲对小渔却更加小心翼翼了,大概是想到早些时候对小 渔的苛刻,使得孩子早熟。母亲用尽力量去弥补她,凡事依着她,买新衣服给她。总之,母亲和四周的邻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小渔,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了。
然而,关于母亲和冯天才的拼图,总有一些细节合不拢。
母亲去金鱼市场,到底和冯天才马桶里的金鱼有无关系,小渔并不能确认。还有冯天才和母亲一直刻意回避她的疑问:冯天才究竟是如何摔下楼的?她需要母亲在生活中继续漏出破绽来。
然而,生活真让人无奈,采访和闪光灯过后,便是让人不能拒绝的约稿,给低年级孩子做报告,甚至连无聊的捐款活动也会无端地找上她。
小渔安静的时候十分不满意现在的自己,她几乎觉得,自己随时都会爱上现在的状态,虚荣。她又实在不喜欢这种虚荣,她更关心父亲的死,母亲是不是 真的伤心。她可以被老师欺骗,同学们欺骗,甚至一篇篇新闻报道欺骗(有一篇报道说小渔通读了张爱玲全集,知道出名要趁早等等),但是,小渔不想被母亲欺 骗。她觉得,如果母亲的话都是假的,那么,她的信任的根基便倒塌了,她到底该相信什么呢。
小渔有很多疑问想问母亲,当有一个征文活动邀请她参加的时候,她将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发表了。编辑给她的信起了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标题,叫做《猜 测母亲》。在信里,小渔问了母亲很多个问题,自然大多幼稚,比如她出生的时候窗外面有没有一只小松鼠?比如她问她的父亲最喜欢的香烟牌子?比如她问她的鼻 子是不是在出生的时候被挤压过或者被老鼠咬到过?比如她在游泳池里游泳的时候总会想起一只蝴蝶,为什么?
除了这些千奇百怪的儿童思维方式,小渔还问了一个非常讨好母亲却又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你抱着我哭的时候,我觉得我长大了,我应该照顾你了,可是,你能告诉我,爱是什么味道吗?我好做给你吃。
母亲自然看到了这封信,这封信被《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等四个方向乱吹的四种不同的杂志同时转载。母亲晚上给小渔煮了一碗芋头,全是很小的零头,母亲称呼它为“芋头零”。母亲看着小渔吃完了,告诉她,爱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味道。
然而,第二天,小渔便在冯天才的房间里发现了芋头,不是芋头的零件,是芋头母,大大的个子。她偷偷吃了一个,凉了,吃到最后,有些麻嘴。比起“芋头零”的柔软,这个“芋头母”特别温饱。小渔仿佛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比喻。
母亲20岁的时候跟了父亲,生下了她。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享受过任何道德的优待。小渔知道母亲吃过的苦,所以,特别想证明母亲和父亲的真爱,她特别想让别人知道,她有爱她的母亲,和一个从未见过面却也爱她十分的父亲。
可是,如今这道数学题的标准答案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远离小渔的猜测。直到有一天,小渔在母亲的包里发现了冯天才家的大门钥匙。小渔知道那钥匙的 模样,一只兔子的模样。小渔仿佛还问过冯天才,兔子钥匙是在哪里买到的,她也想买一把这样的钥匙。冯天才说,在玉石街上。可是小渔去了两次玉石街都没有见 到。然而,今天晚上,小渔竟然在母亲的包里发现了这把兔子钥匙。
小渔有些悲伤,她发疯般地跑到了一品江岸的小区,顺利地打开了冯天才的门。她在冯天才的镜子前扭动了几下腰,又将冯天才厨房里的一只碗放到了碗盆里。还坐在冯天才的马桶上,冲水两次。一边冲水,她还一边看着那一黑一红两只金鱼,它们果然是游泳冠军,欢欣十分地游动。
小渔知道,黑色的是冯天才,而红色的,是母亲。她狠了一下心,将两只小鱼扔到马桶里,冲走了。
晚上,小渔做了一个梦:小渔找到母亲的一枚硬币,在桌子上来回地滚动,突然停下,心里默默念着,硬币如果是正面,母亲就不是骗子。结果,硬币是 反面。小渔紧张极了,连忙说,三次。小渔改了自己的前提,如果硬币是反面,那么母亲就不是骗子,果然,那硬币仍是反面。小渔像是第一次看到冯天才马桶里的 那只金鱼一般,就那样在那里反复地试,硬币竟然只落在反面。小渔懂了,原来是一枚魔术硬币。
赵 瑜:著有长篇小说《暧昧》《六十七个词》,散文集《小忧伤》《小闲事》等。曾获海南省文学双年奖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