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争鸣 >> 正文

没有艺术自觉就没有电视剧艺术

//m.zimplifyit.com 2013年03月01日10:12 来源:文艺报

  近期以来,电视剧界对电视剧艺术水平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强烈。从导演到编剧到影视批评家,集中于批评电视剧创作的粗制滥造现象,很多电视剧甚至被炮轰为让人不忍卒看。这不是对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全盘否定,而应看作是中国电视剧从业者的一种艺术自觉的信号。

  近日,电视剧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连续发表言论,批评粗制滥造已成为国产电视剧的通病,正切中了电视剧艺术最普通、最根本的问题和痼疾。目前,国产电视剧以每年上万集的速度生产,而且在制作成本上一再创出“新高”,成为所有艺术门类里耗资最大、投入最多的领域。电视剧在观众中的影响力也是最强的,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少电视剧创作重点在于寻找“市场需求”,迎合想象中的观众欣赏“低点”,却很少在艺术上进行大胆探索,把精致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理想的投注视作终极目标。客观上这是因为电视剧是“赔不起”的创作,必须适应当下需求,保证多台播出、多轮播出。但创作者主观上的问题、把精致的艺术创作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契合作为创作突破点还没有成为共同追求,使得电视剧成了同质化现象最严重的创作领域。从题材选择到价值观表达,从剧本创作到导演和表演,雷同与“似曾相识”现象时有所见。

  电视剧作为长篇艺术作品,把故事演绎作为头等大事对待无可厚非。通常是先设计好一个要表达的主题概念,以及用于表达这一主题的人物群体,然后就集中力量去演绎故事。在故事推进中设置矛盾,在冲突过程中突出偶然性和激烈度,化解结果回归到原先设定的主题框架。这些基本套路被反复使用,在一个“大概念”主题下推演无数“小故事”,而几乎忽略细节精彩、轻视语言美感。现在,连从业者自己都无法再忍受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电视剧不能变成无艺术理想、不讲究艺术品质而只用“收视率”说话的创作。

  电视剧同所有的艺术一样,应当向精品进发,而精品不是由“故事梗概”和“主题概念”的拼贴构成的。精彩纷呈的细节,精致讲究的镜头语言,生趣盎然、令人回味的人物对话,包括场景、服饰、年代感、人物表情等等在文学和电影里存在的艺术讲究,电视剧创作都不应忽略。只有在艺术创作上的全方位讲究,才能全面提升电视剧的艺术品质。在中国已经成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的今天,向电视剧要艺术品质,是适时、合理、必要且非常迫切的。

  近些年来,中国电视剧不乏优秀之作。不同的作品靠不同的因素在竞争激烈、几近残酷的电视剧播出中浮出水面。

  有没有因为制作的精良而被人称道的作品呢?认真考察还是不乏其例。电视剧《长征》《大秦帝国》《媳妇的美好时代》《沂蒙》《暗算》《悬崖》等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甚至走向海外华人的电视剧“市场”,靠的不仅是题材和故事。成熟的剧本、出色的表演和精良的制作,这些必需的艺术要素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再以《甄嬛传》为例。大约3年前,导演郑晓龙不无担心和委屈地宣布,自己正在创作一部“后宫”戏叫《甄嬛传》,当时正是“后宫戏”热度过头,扎堆制作而备受批评的时候。郑晓龙一再强调自己是用尽心血在创作一部艺术作品而并非为了赶时髦,但作品难产和被混同为“后宫戏”的忧虑并非多余。近两年来的播出反响证明,《甄嬛传》被国内、港台甚至海外观众持续关注,热播、热议不断,国内出现所谓“甄嬛体”,美国有关机构要将其翻译成“英语片”播出。《甄嬛传》靠的不是主题、不是史实,但也绝不是“戏说”,不是刻意“穿帮”的“无厘头”。讲故事时不忘细节的讲究,人物对话表达的是细腻的感情,动作也是语言,表情也是对话,穿缀物也是意象,悬念有开始也有收束。正是这种艺术上的“精打细算”,让一部本不被看好的电视剧,在观众中产生持续反响。去年以来,该剧及相关编导演员,在“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导演工作委员会”评奖等专业评奖中多次获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电视剧界对艺术精品的认可。

  今天听到的是批评和指责,明天收获的是艺术上的更大成功。中国电视剧创作仍然处于投资热情高、受众期待高、传播平台广、回报频率和比例高的有利环境中。从创作者到专家到观众,共同呼吁创作精致的电视剧精品,共同抵御粗制滥造之作的盛行,预示着这一领域的创作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开端。(闻  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