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争夺文学话语权重在作品而非设奖

//m.zimplifyit.com 2013年03月05日14:24 来源:重庆商报

  原标题:争夺文学话语权重在作品而非设奖

  来论

  莫言的诺奖效应蔓延到了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同是作家和政协委员的赵丽宏告诉南都记者,他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他甚至已为这个奖项想好了名字,就叫“李太白世界文学奖”。

  在国内文学界,此前就有一种观点,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西方人的文学奖”,评选过程中对中文作品和作家抱有偏见,以至于中文作家很难获奖。赵丽宏的建议,实际上仍是对此观念的延续。客观地说,由于语言原因,中文作品在诺奖评选中可能存在劣势,毕竟完全能用中文阅读的评委只是极少数,中文作品能得到诺贝尔奖评委会的认可,至少还需要一个优秀的翻译过程。不过,由中文作品受到的“偏见”而至要设立“中国的诺贝尔奖”,恐怕就未必那么理所当然了。

  事实是,诺贝尔文学奖虽然称得上一种水平象征,但这并不代表文学地位都一定得通过诺贝尔奖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文学地位,取决于拥有多少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而不只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当然更不在于是否设有国际性文学奖项。很多优秀的作家,比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等,都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退一步来讲,就算设立“中国的诺贝尔奖”真的很有必要,如何操作呢?设立一个面向世界文学界的机构,从人员经费到评奖活动,再到作品奖金,想来都需要一笔不菲的经费。由政府来承办,花纳税人的钱,问过老百姓的意见了吗?由民间机构来承办,有资金保证吗?有评选公信吗?恐怕,就算有人愿意提供基金保证,能否找到值得信任的评委,能否得到外国作家的认可,还未可知呢!作家的最大价值永远是作品,只盯着评奖的作家大概很难写出流传深远的作品。要想提高中国文学的地位,争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说到底只有拿出更多的优秀中文作品,靠作品来说话。作品的文学价值提升了,传播范围扩大了,影响力自然会提升,获奖才可能水到渠成,莫言就是很好的例证。反之,作家不安心写作,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创作之外的事情上,恐怕永远无助于文学地位的提升。刘楚汉(江苏 高校教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