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建议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照顾和扶持、倾斜。”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银邦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民族文化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无法实现的。”银邦克介绍,目前中国30万人口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共有28个,总人口达到169万。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护,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
银邦克同时认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事业都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消失;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滞后等。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
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也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中仫佬族人口12.55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80%以上。
银邦克说,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例,罗城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工作,切实把文化建设放到全县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来谋划和推动,理清文化发展思路。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以实施仫佬族非遗文化、依饭文化、走坡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文化、乡土文化、精品文化、公共文化等“十大文化”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文化名县”工程,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知名度的仫佬族文化品牌。
近年,罗城先后被评为“广西文化先进县”“广西文学创作强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银邦克表示:“由于罗城是欠发达地区,财政十分困难,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一些优秀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将逐渐消亡,一些破旧的有地域文化的古村落、古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特色文化资源和现代旅游产业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步伐缓慢,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开展仫佬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保护和传承仫佬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这为我们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银邦克说,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国80%以上的仫佬族人口聚居在罗城,罗城90%以上的仫佬族群众生活在县城周边村屯,仫佬族民族习惯、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均集中在罗城。因此,保护和传承仫佬族文化,对于促进仫佬族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情况和仫佬族人民的愿望,银邦克建议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照顾和扶持、倾斜。同时,建议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试点县,重点扶持仫佬族博物馆、展览馆、“非遗”传承与展示中心和仫佬族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仫佬族民族风情文化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