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记者 郑琳
5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从此,雷锋成为家喻户晓的平民英雄。
50年以后,平民英雄总是首先在网络上被发扬光大,就像浙江出的一系列“最美”们。最美妈妈、最美爸爸、最美警察、最美司机、消防战士……通过网站和微博,他们的事迹被传播到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
也许在信息轰炸的当下,人们感觉“模范”两字有点高高在上,但这些草根英雄的确为转型期的社会注入一种正能量。50年后,“新时代雷锋”这个称号,以“最美”的方式,将精神传承。
昨天,记者采访了长篇小说《雷锋》的作者黄亚洲,他回忆起50年前的场景。
“当时,我在杭四中读初一。”黄亚洲说,“3月5日那天,学校开大会,1000多个学生齐集大礼堂,校长王鸿礼把报纸拿出来给大家讲雷锋,讲领袖题词。大家都很激动。从第二天开始,人人抢做好人好事。”
说起那股风潮,黄亚洲现在回忆起来也不禁莞尔,“杭州有很多河道,我们上学背书包会经过很多桥,看到桥前面有手拉车的人,大家就会蜂拥上去帮忙。推完以后让师傅休息一下,师傅就感谢我们这些红领巾,我们就很高兴,回去写在日记上。”
早上抢着帮人推车,中午抢着帮同学洗碗,放学了还要抢扫帚扫地,“如果一天下来没有做成一件好事,会觉得内疚。这股风潮持续了很长时间。”
“虽然现在想来,当时未免有点形式主义,但这样的风潮确实让我们养成一种主动助人的习惯。”黄亚洲说。
这两年,浙江出现一系列“最美”,存在了半个世纪的“雷锋精神”以新的形式重新流行起来。
“现在,我去外地开会,常听人说,你们杭州出了那么多‘最美’,真好。”黄亚洲说,“也有人说,过马路时,只有杭州的公交车司机会主动停下来,那一刻,感觉这个城市很温暖。作为杭州人,我听了就觉得挺骄傲的。”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我觉得不是说当我们宣传了‘最美’英雄,或者再次宣传雷锋以后,大家就都要变成雷锋,或者都要像‘最美司机’一样舍命救人。而是这样的故事能让大家有所感悟,能传递一种正能量,并促使我们去关注他人,关注一些细节。”
雷锋没有惊天壮举,他的事迹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说雷锋精神在今天的社会有什么意义,也许就在这些细节。无数细微的东西加起来,社会就会更温暖,就像人行道上对你挥手的司机。而无数的彼此温暖、关心、互助,就有了“最美”的社会。
毛泽东秘书林克回忆——
50年前,题词是这样出炉的
1963年2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
大约过了两三天,杂志编辑部的同志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询问主席是否答应写题词。当时,我了解毛主席已经看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
大约两天后,该编辑部同志又打电话来询问。当时,毛主席已经答应题词。他们说,《中国青年》杂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将他们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拟好了十来个,送给了他,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等等。
2月22日,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他已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
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谈完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打电话给编辑部,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全国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作者:郑琳)
原载《人民政协报》1997年11月12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