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诚然,按照现行的大学课程设置,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排斥英语教学和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在“外国文学”的考试中加点“英译汉”的能力测试,当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什么,其教学与考试的重点究竟在哪里?让以“分析鉴赏”为最终目的的考试先过英语翻译关,是不是有喧宾夺主、舍本逐末之嫌?
“外国文学”毕竟不是“外国语言”,欣赏外国文学非要精通英语翻译吗?这种无谓的增加难度,除了迎合时下“英语万能”的过度崇拜误导外,与中文系的专业学习究竟有多大帮助。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张需先翻译后鉴赏的全英文试卷,极有可能因为考生翻译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无法真正考察出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分析鉴赏水平。未必精通英语的汉语老师,面对翻译结果参差的试卷答案,批改者又该以怎样相对“统一”标准评估考生的鉴赏水平?更何况,英语不太好的考生,压根就对有些试题的内容“没看懂”,何谈鉴赏?由是观之,要确保“全英文”的创新效果,还需对中文系的学生进行英语补课才行。
“创新”不是追潮,更无需猎奇。遵循教育规律、考量学生实际、致力科学与周延,方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王道。 张玉胜(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