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邹静之:《我爱桃花》是一棵自由生长的树

//m.zimplifyit.com 2013年03月27日15: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 淼
《我爱桃花》剧照《我爱桃花》剧照

  3月10日,北京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首演10周年纪念演出的最后一场,编剧邹静之坐在观众席中,第N次看舞台上的演员将自己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他说,那时,他仿佛并不是舞台上那个故事的创造者,而是观察“过去的自己”的那个人。这样,似乎更好。

  涮羊肉“换”来的剧本

  2001年冬日的一天,时任北京人艺领导的刘锦云、任鸣、马欣请邹静之、刘恒、毕淑敏、王刚等几位作家吃饭、看戏。邹静之回忆说:“那天,吃的是北京人艺有名的涮羊肉,晚上看《茶馆》。请吃饭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给北京人艺写一些戏。”

  邹静之说,那天看戏的时候,他心旌摇摇。因为,北京人艺一直是他心中的殿堂,而殿堂中的那些演员都是圣人。“突然,北京人艺让我写剧本,我兴奋得恍惚。”于是,邹静之成了这几位作家中第一个响应的人。

  “那时,任鸣副院长心脏不好,住院了,我跟他通电话。他问我想写什么样的戏。我一气儿说了3个选题,其中就有《我爱桃花》的创意。”当时,邹静之给任鸣讲了《醒世恒言》中的一个小故事:唐朝时,风流少年冯燕与牙将张婴之妻通奸,某夜张婴突然醉归,冯燕欲逃时发现张婴醉卧压住了自己的巾帻,便示意张妻将巾帻拿来,但张妻错以为冯燕要张婴腰间的刀杀自己的丈夫,遂抽刀递与冯燕……

  除了《我爱桃花》,还有一个选题让邹静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我从一个纪录片得到的灵感,讲一个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要入学了,所有亲戚聚在一起算账,算得很热闹——车票多少钱,置办行李多少钱,见了老师送礼要多少钱……最后,有人问孩子他爸现在有多少钱。他说,‘我一分都没有。’那时,我很想写这样一个小剧场话剧。”

  然而,任鸣将这个选择题又还给了邹静之,而邹静之最终决定将《我爱桃花》作为他的第一个话剧作品。

  生长式的创作方式

  邹静之说,《我爱桃花》的创作过程与他的其他作品完全不同。“现在写戏,我会先写大纲,故事结构了然于胸。写《我爱桃花》时,只有那个帽儿,后面怎么写完全不知道。第一次写话剧,也不会做结构打造、戏剧性分配这些工作。但是特别奇怪,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初稿就完成了。”邹静之说,金圣叹就主张写作不必胸有成竹,写作的偶然性有时是神来的。

  “《我爱桃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偷情又误会而产生的杀人事件。冯燕拿着刀,杀张妻,不行;杀张婴,不行;自杀,也不行。怎么办?把刀插回去,当一切没有发生,但杀人的念头已经产生了。佛教有一种说法叫‘护念’,就是要护住自己纯正的念。我相信每个人都曾产生过恶念,但往往就在闪念之间止住。如今念头已经显现出来,就没法‘插’回去了。”最终,邹静之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爱情的桃花为意象,将古代和现代两条线索交织并行,探究了因偷情陷入的感情困惑。

  邹静之为《我爱桃花》的创作过程做了生动的比喻。“写诗,就像看见尘土中的一颗珠子,你去捡,发现一颗接一颗地出土,最终拎出了一串。但这次不一样,《我爱桃花》像一棵自由生长的树,不断分叉,然后顺着枝杈延伸。”邹静之说,正是因为这种生长式的创作,让《我爱桃花》有了如此长的生命力。“过去北京有种养蝈蝈的葫芦,长的时候要用泥封住,长成了就是你需要的形状。《我爱桃花》不是模子里长出来的,是完全天然的。我相信观众也会感受到天然与刻意的区别。”

  消失的“第三维”

  2003年,由任鸣导演的北京人艺版《我爱桃花》首演,并成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开幕戏。2009年,龙马社版《我爱桃花》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揭幕,这一次演出与北京人艺版不太一样。

  “我创作《我爱桃花》的时候,受了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影响,有了写戏中戏的感觉。后来任鸣说,能不能再加一维,变成戏中戏中戏?这个想法对我有挑战,但我想,没问题,就回家琢磨,又加了一维。但是,北京人艺版最终只呈现了‘两维’。后来,龙马社排出了三维版本,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我觉得,二维版更加自然、通俗,三维版可能有些牵强。”经过多次演出实践,如今“第三维”的结局已经鲜见于舞台。但邹静之说,“第三维”的台词却是他所有话剧作品中最满意的。

  “桃花”的烦恼

  10年来,《我爱桃花》有了多个演出版本,其中北京人艺版已经演出超过200场,并出访日本和意大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国内9家专业话剧院团先后排演过该剧;龙马社版和梅婷主演的明星版《我爱桃花》也深受观众喜爱;此外,每年还有众多学生剧社在排演此剧。

  但《我爱桃花》10年500余场的演出,也给邹静之带来了烦恼。“这个戏,给我稿费最多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其他剧团,多的给了1000块钱,也有象征性给1块钱的,我都没拿,留给剧组置办舞美、给演员买夜宵用了。除了我授权的版本,听说在陕西、江西、贵州都有剧团在演这个戏,我们主动跟他们联系,他们都找各种理由推脱。我知道不少院团很困难,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他们能够履行两条:第一,你赢利之后,应该付给我相应的稿酬,没赢利不算,这是最基本的义务;第二,演不怕,请你寄一份节目单给我,也算是《我爱桃花》的一个履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就有点过分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