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孔子是圣人,但圣人是一种做人的层次,一种别人给的评价,而非职业,吃饭还得靠职业。孔老师从事过什么职业呢?
在他年幼时,因家庭贫寒,为了谋生,做过一些民间艺人的活,后来的最高职位是鲁国司寇,甚至代理国相。然后被解雇,于是做了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列国漂了一阵,有好几次都人在囧途,最后待在家里编书。
孔子干的工作,大概就这些了,那么,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到底是什么呢?他找工作的态度又如何呢?
孔子职场自白:
开玩笑说最理想的老板是颜回
让我们还原孔子人在囧途时候的一个场面吧。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63岁那年,即公元前489年,孔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一带,要吃没得吃,要走也走不了,有很多跟随的人已经倒下了,只有孔老师还淡定,肚子里没食物,胸怀中却还有文化和音乐,每日里还坚持讲课,不时地还开演唱会,“讲诵弦歌不绝。”
孔老师这样做,是为了安抚学生的情绪,学生焦躁,但老师不能焦躁,同时,孔老师还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一天,在分别做了子路、子贡的思想工作之后,将颜回叫入办公室进行辅导,孔老师用《诗经》里关于动物的句子开启话题:颜回同学啊,我们怎么混得这么惨呢,简直就像动物界的犀牛和老虎一样,在旷野上跑来跑去,“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孔老师本来想以一句埋怨的话开头,诱发学生的消极情绪,然后进行辅导。
颜同学不愧是孔老师的得意门生,他反过来辅导老师:“老师,这说明您的学问和理论大得天下没法容纳,您的理论没有被容纳,是天下人的羞耻,不是我们孔家班的羞耻。”
一番话说得孔老师心花怒放,“欣然而笑”,说:这颜家的孩子真有出息,要是你是个大富豪的话,老师我愿意当你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做你的管家“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职业偶像是周公
颜回同学在最艰难的时候,在同学们信心最受动摇的时候,坚持了老师理论的权威地位,孔子在乎的就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品牌:礼和仁。如今被颜回同学说到心坎上了,孔老师当然高兴,一高兴就说出了自己最向往的职业:“职业经理人”。哪怕是给学生当管家,也心甘情愿。那么,也说明在孔子的心目中,理想的老板就是颜回同学这种人。可惜颜回同学的资产状况实在是有负老师的厚望,连饭都吃不饱,遑论聘请老师当管家了。
由此可见,孔子最心水的职业确实是“职业经理人”,他不喜欢创业,他精心重塑了商朝和周朝遗留下来的礼,打出“仁”的品牌,而这些都不是用来当老板的,是用来打工的,是用来找一块试验田来实现自己的策划方案的。
那么,孔子的职业偶像是谁呢?就是周朝最有名的“职业经理人”——周公,无怪乎他老人家经常在精神上搞穿越,穿越五六百年去见周公,可能是向他请教管理经营之道吧。
有一个细节能说明这一点。在孔子56岁那年,即公元前496年,孔子成为“鲁公司”的代理管家,“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他老人家那个乐啊,史载他“有喜色”。
圣人不淡定,影响很不好,学生们有点不解,问:“老师,您平常教导我们要淡定,祸来了不要怕,运气来了不要喜,您今儿个怎么自己先不淡定了?”孔子老老实实承认说:“老师我是说过这话,但我今天高兴是因为从此可以礼贤下士,这是君子之乐,跟升职没半毛钱关系。”不管孔老师怎么解释,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管窥到孔老师是多么在乎“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位。
孔老师是个很专业的“经理人”,在“鲁公司”干得不错,最能说明他工作业绩的是:引起了竞争对手“齐公司”的恐慌。在竞争对手的介入下,孔老师不得不辞职。
从此,孔老师就急着找新工作。
孔子也妥协:
只要能实现理想 小“企业”也愿意去
从56岁那一年开始,孔老师就失业了,他其实很着急,从高尚的动机而言,“鲁公司”这块试验田没了,得到别处去找,好培植他的策划;从浅近的动机而言,就是要谋一日三餐。据儒家经典《礼记·檀弓》记载,孔子想去楚国找工作,他心情很急迫,先派子夏去联系单位,然后又派冉有去联系,这样接二连三派人去联系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学生有若说:咱们老师这样做,是不想让自己陷入物质上的贫困,“以斯知不欲速贫也。”手里头没有职业,没有单位聘用,连圣人也慌张。孟子也说过,孔子和学生们还在准备生火做饭的时候,一听说有“公司”意欲聘用他,他老人家赶忙放下正在淘米的篮子,跳上马车就赶路。
曾经有几份很好的工作机会摆在孔子面前,孔子也很珍惜,但总是有人作梗。“齐公司”要聘用他,结果晏子作梗,说孔老师是个古董,不顶用;“楚公司”要聘用他,甚至要给他一家方圆七百里的“分公司”去操作,结果子西作梗,说怕管不住他和他的孔家班。
孔老师郁闷之极,他一时间想转移工作的空间,他曾经想到过去海外发展,据《论语·公冶长》记录,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的策划不能实施,我就坐一条船去海外发展。
在那个时代去海外当然是不现实的想法,于是孔子也在观察本土人才市场的变化,看有没有上市的新“公司”供他施展手脚。
将自己比作没用的葫芦
机会来了,据《论语·阳货》记载,有一年,有个叫公山弗扰的“小企业家”,占据了一个叫费的地方,自己创业,这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不要说跟“楚公司”、“齐公司”相比,就是和弱小的“鲁公司”都没得比。公山弗扰看中了孔子,给他发来聘用书,孔子很想去,子路同学实在看不下去,说:老师,找不到工作我们就认了,何必去那种地方,丢脸啊。
孔子却认真地说:人家诚心诚意招我去,肯定不是说着玩的,要是真的重用我,让我当经理人,我肯定能在东方重塑一个强大的“周公司”。“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言下之意,我孔子会和周朝的“经理人”周公一样优秀。
又来一个机会,还是《论语 阳货》的记载,当时的“晋公司”有一个叫佛肸的小混混,占据了中牟,开了一家“公司”,也给孔子发了聘请书,孔子也想去。还是子路同学很生气,很不赞同老师自降身价去那种地方。孔子有点沮丧地说:我又不是挂在门口的葫芦,就这么吊着悬着不能吃。“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两起招聘案,没有下文,估计是孔子不敢试水,毕竟形势强过人,那样的小“公司”生存能力太差了。
八卦一下:孔子的年薪是多少
关于孔子的年薪,《史记》是有记载的。
就在他去卫国谋职的那一年,卫灵公问到孔子的待遇问题:“孔老师,您在鲁国任职期间,年薪多少?(居鲁得禄几何)”孔子回答:“奉粟六万。”
那时候的薪水都是以粮食为计算单位的,例如汉朝的太守被称为“两千石”,就是说年薪是相当于两千石粮食。孔子的薪水大概是相当于小米六万斗吧,卫灵公起初还厚道,就按照孔老师在鲁国的待遇发放年薪。
但过了一阵,又觉得心痛,于是就派人监督孔老师,孔老师这年薪也拿不安稳,于是再度走人,再度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