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新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千龙网讯 4月8日至18日,应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潇湘晨报等媒体的邀请,英国《泰晤士报》来华与同业分享和探讨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泰晤 士报》新媒体总监海克特·亚瑟(Hector Arthur)、新媒体艺术创意总监、设计师马修·克蒂斯(Matthew Curtis)以及新闻集团前首席技术官强尼·卡尔多(Jonny Kaldor)从战略、工作流程、技术研发、视觉设计、商业合作等全方位解析英国报业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历程,并讲述他们所经历的报纸全媒体转型经 历。
2012年底,美国著名时事刊物《新闻周刊》发布了其最后一本纸质杂志,全面转向数字发行,杂志完成全数字化;2013年初,英国《金融时报》 总编辑宣布,该报将把部分印刷版资源投向数字领域,他同时强调:“我们要确保首先服务于数字平台,其次才是报纸。” 今年2月,拥有《每日镜报》以及100多家地区性报纸的英国三一镜报集团宣布裁掉40名编辑,以保证“将更多精力集中推出地区性电子报纸上”; 3月,英国《每日电讯报》集团宣布即将裁掉80名编辑,彻底重组业务。与此同时,集团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印刷版广告急剧下降,销售额继续减少,而其网站的 访问量却有所上升,他宣布将投资800万英镑使报纸“完成向数字业务的转变”。
近年来,“去纸化”的媒体战略在欧美的报纸杂志领域成为关键词。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使得拥有百年历史的多家传媒集团被迫转型。读者的阅 读习惯发生飞速变化,报纸杂志的经营者在赤字面前,不得不根据读者阅读者的习惯,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在技术层面的投资,在内容方面的调整以及在呈现方式上 的转变已经成为了决策者在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近年来,作为英国乃至世界老牌大报《泰晤士报》在新媒体、商业模式的转型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方面均走在世界报业转型的前列。
“这是一个巨大的探索和转变历程,”《泰晤士报》新媒体总监海克特·亚瑟说,“但是转变是必须经历的,不变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工作方式 要变,如何讲述故事要变,怎样抓住并留住读者要变,和读者的关系、对记者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要变。还有一点,如何赚钱盈利,当然更要变。”
在中国新闻网授课现场,新媒体艺术创意总监、设计师马修·克蒂斯(Matthew Curtis)首先以《泰晤士报》的一本科技杂志《DESIGNER》为例,讲述了如何将一本杂志设计为手机终端的过程与创意,与中国新闻记者进行交流, 给每一位在场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意新鲜感。马修说,对于设计师来说,伦敦奥运会是一个极好的创意机会,我们用崭新的创意和精美的设计给读者带来 身临其境的感觉。马修重重地甩出了一句:“当然,我们还需要‘耍酷’” 。在奥运会期间,最后一期纸质报纸成为了读者纷纷抢购的收藏版。打开这张报纸,无论是内容文字、版面设计,都精美极致,读者纷纷抢购、收藏,使之成为珍贵 的纪念品。手捧着一张《泰晤士报》,封面吸引眼球,横着看,一位获奖运动员躺在地上对天说“妈妈我爱你”,竖着看,运动员正在欢庆胜利。如何把传统媒体与 新媒体和移动终端融为一体,用前所未有的理念和大胆创新的方式推出《泰晤士报》的品牌。
当看到一段视频《The Times》,马修说泰晤士报分为两种,一是快捷数码化,二是除数码外还有纸质媒体,我们的创意就在于要给读者讲故事,怎么讲故事,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将标题、名字配上图片,杂志本是传统的,用看图表和文字形式表述,但是现在却不同,我们用创新思维和高科技手段来使画面色 彩多样、内容丰富,借用不同终端与不同方式,特别是直接用视频与读者触及心灵的沟通,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想法。此时,屏幕上偌大的星空上“EUREKA" 一幅巨大的画面震撼人心。接下来是一幅用特殊的机器拍摄到的在母体内20周大的小婴儿,清晰可见,而在报纸上用绿色的图画来表达,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还用一幅图片来呈现热带雨林被砍伐的情境,呼吁人们关爱自然,保护雨林。
这次讲授给中国媒体记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提问,就怎样树立媒体品牌、新媒体的尝试与创新、怎样培养专栏作者和设计师等问题进行了 交流与探讨。新媒体总监海克特·亚瑟(Hector Arthur)回答,《泰晤士报》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挣钱,因为我们是一个有创新人才和多种媒体的团队,《泰晤士报》这个媒体是集团化运作,我们就是想在 快捷简单的呈现中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与收获,同时我们也想有更多的在竞争中赢得学习和挑战的机会。有记者问我《泰晤士报》的品牌是什么,在这里我可以告 诉大家,“观点评论”这个栏目就是我们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积累起来的品牌,其信息量和点击率非常之大,在不断尝试和创新中,我们也放弃了一些原来传统的 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挑战,同时我们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年轻人,在我看来,媒体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开发新内容与品牌,媒体才有 竞争力。在媒体转型中新媒体需要支持,保护公信力,维护品牌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媒体的转型,我们将会给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新闻。
《泰晤士报》专家团此次来访带来的不仅仅是讲述转型所需的技术和视觉设计方面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对转型的历史及现状的解读,以及对未来媒体走向的战略分析。同时,几位专家纷纷表示,他们的到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访问,而是与中国同行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学习。
《泰晤士报》新媒体总监海克特·亚瑟说,“我们对中国报业了解甚少,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次到访看做是技能的传授,那是愚蠢的想法。我相信中国的同行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媒体的发展充满热情、兴奋感和信心。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无尽的可能吧。”
策划和承办本次交流活动的英国C立方传媒公司总裁白帆表示,在今天发展和变化空前迅速的媒体领域,没有所谓的最后赢家,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沟通交 流,让国内正在经历转型的报业集团和媒体人,了解英国同行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顺利进入数字时代。“C立方传媒愿意做搭桥牵线的人,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用媒体责任感担负起历史使命感。”
在《泰晤士报》中国行之后,C立方传媒策划并承办的“英国电视精英中国行”活动也即将拉开帷幕。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球政策与战略总监约 翰.泰德 (John Tate)、研究与发展部总监马修·波斯特盖特 (Matthew Postgate)以及BBC网站首席运营官安迪.康罗伊 (Andy Conroy)一行,将与国内电视同行分享英国电视产业发展以及新媒体改革经验,探讨未来媒体行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同 《泰晤士报》专家团相似的是,此次BBC专家的到访同样不仅是简单的技能培训,C立方传媒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为转型中的中英两国媒体提供深入探讨新媒 体转型思路以及技术对接的机会。(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