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遵循艺术规律 塑造感人形象

//m.zimplifyit.com 2013年04月25日15: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荣广润

  沪剧《挑山女人》所写的并非上海题材,也非都市生活,而是安徽山区的一个挑山女人,按说与沪剧观众距离颇远,但它却赢得了上海观众的由衷赞赏,以致有的观众连看5遍意犹未尽。这一艺术现象很有启示意义。

  《挑山女人》根据真人真事而作。多年来,以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的作品有过许多,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搬上舞台都能感动人,有的处理不好还会流于概念空洞。《挑山女人》为什么能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创作遵循了戏曲艺术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创作团队选择题材的眼光和处理题材的方法与态度上。

  这个戏的题材是真正戏剧性的。首先,其主体是主人公悲欢离合的人生命运。剧中主人公的原型汪美红婚后5年丧夫,大儿子先天失明,加上一对龙凤胎刚及3岁,公婆又离他们而去,她靠挑山17年抚养龙凤胎儿女考上大学,其间她也有深藏心底的感情涟漪。这一充满甜酸苦辣的人生经历具备丰富的跌宕起伏的戏剧元素。中国戏曲历来以写人物命运取胜,《挑山女人》选材的眼光敏锐而准确,成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其次,伴随人物命运必然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供开掘。这个戏既有母子情,夫妻情,婆媳情,兄妹情,又有含而不露的爱情,既有悲情,又有欢情,情感的喜怒哀乐随命运的变化而生而强化。剧中的主人公王美英是一个草根的山区女子,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下3700级台阶挑山的人生既伟大又平凡,她的情感是普通人都具备都能触摸得到的,这情感于是就可以冲破地域冲破城乡的疆界而引起普遍的共鸣。以曲抒情是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挑山女人》抓住了这一点,自然就有了感人的力量。

  《挑山女人》的创作团队处理这一戏剧题材的方法也很得当,其追求的是平实无华、含蓄深沉的风格。王美英在全剧没有豪言壮语,她只是坚韧地面对生活的重压,默默地用自己登山的脚步去实现养育儿女成才的人生目标。编导不刻意渲染矛盾冲突的尖锐,而是细致地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剧中,在婆婆责怪王美英是“扫帚星”并弃她与儿女而去时,出现的是王美英向丈夫的遗像哀哀倾诉的场面。在暗恋她十余年的成子强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出现的是王美英在家人面前强忍悲痛竭力克制,待到儿女离家上路后才放声悲恸的场面。这样的处理符合人物和题材的特质,因为其内在含蓄,所以格外感人。

  《挑山女人》得到观众好评的原因还在于其创作态度的真诚和热忱。主演华雯和剧组成员不仅二上齐云山,与汪美红同登3700级台阶,亲身体会挑山女人的艰苦,感受她的情感心理,更可贵的是华雯与她成了知心朋友,从汪美红的日记华雯触摸到了她深层的情思,如今,汪美红还时时向华雯诉说她现在的难处苦恼和希望。这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所谓“采风”所能得到的收获,而是真诚面对生活才能收获的感悟与体验。有了这些,艺术之树就会有真正鲜活的生命——这正是《挑山女人》给我们提供的重要的创作经验。(荣广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