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民族题材优秀影片显示出一种新的电影品质——它们具有真诚的“文化自觉”,并正在形成为一个追求以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烘托独特的人性美的“艺术流派”。刚刚结束的民族电影展是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展映了11部优秀民族电影,举行了包括元上都影视基地等项目的签约仪式,签约额达13亿元。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民族电影受到了海内外电影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然而民族电影追求的远不是热闹一时,民族电影正蓄势图强,并希望借助各种平台,不断推进其市场化、产业化与国际化。
伴随中华民族复兴,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本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加强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同,以及面对现代性进行文化反思、面向未来文化展开想象,是当代民族题材电影的一大特点。这类题材影片不仅在意义层次上表现出发人深省的当代文化哲学意蕴,还在电影表现手段上坚持了唯美主义的艺术取向,擅于营造独具审美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的优美电影画面,自觉使用多民族母语进行拍摄,许多作品还呈现了博大的世界性主题,诸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虔诚思考。可以将这类体现文化自觉以及具有上述艺术表现风格的影片,称为“新文化电影”,并积极加以推介,希望这类影片的创作能够从稚幼走向成熟,为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创造新的希望。
回顾中国电影,其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它不仅产生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还源于本土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版图,以及在这片大地上众多民族孕育出的多元文化。中华文明自起源到今天不曾中断过,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多元文明相互灭绝,而是相互整合,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聚合,虽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分裂出去,直至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形成近代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在“中国”这个观念还未形成时,人类早已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活动。而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空间是十分广大而多姿多彩的。从北看起:有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蒙古地区;有以森林、山地为主的东北地区;有以黄土高原、黄土平原为主的黄河中下游;有湖泊、河流众多的长江中下游;有自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和岛屿;有高山、盆地和纵横谷地的西南地区;有遍布山峰和高原的西北地区。在这些风格迥异的人文地理区,生息着众多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不到人口总数的9%,但民族自治地方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4%,而少数民族的文化总量更是大得惊人,这已远不是人口所占比重能够说明的。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创作中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以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彩的民族风格、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优美的音乐舞蹈以及对自由生活、真挚爱情、英雄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一直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还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就是少数民族电影对电影语言的大胆创新、对电影类型的探索和突破,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例如,《青春祭》《黑骏马》《益西卓玛》《季风中的马》《碧罗雪山》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都开拓了新的电影领域。
中国电影与世界上所有国家不同,它是使用着几十种民族母语来创作生产的。2011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中,专设有“中国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展”,参展的30部影片是用11种少数民族母语拍摄的。这些语言包括: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鄂伦春语、哈尼语、黎语、哈萨克语、羌语、苗语、侗语、傈僳语。影片的导演也来自各个民族。中国境内有5大语系,已识别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多种,有37个民族以本族语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人们在观看电影时语言可能是陌生的,但情感却没有障碍,心灵贴得更近,这正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以往向国外介绍交流得还比较少。近些年来,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以及世界各国的电影展映活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特意在“北京电影市场”中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回顾展”,介绍了跨越60年的60部少数民族电影作品。这些作品因不同的人文地理区而被设立为五个单元:“天上草原”、“神奇藏地”、“影像西域”、“歌行云之南”、“白山黑水间”,说明中国电影不仅只有“西部片”,而是丰富多彩的。
这些影片,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在不同文化区生活繁衍形成的特有的审美观、审美表现意识;包含了这些少数民族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特别启迪;表现出民族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与调适、吸纳与放弃的智慧而痛苦的选择。这些包含在电影作品中的特质,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与面貌,也折射出人类共通的人性温度与光彩。而这类影片的人类学、民族学价值,更是其他影片所不可比拟的。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业快速发展,在每年创作制作的几百部故事片中,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一直保有50部左右的数量,而且其中的优秀作品大都具有世界性的主题。可以预计的是,在功夫片的热度逐渐衰退的趋势下,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在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
近代史的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曾长期作为被解构的对象。而百年后的今天,中国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华各族儿女塑造了一个多彩斑斓的“中国梦”,中国电影正在成为这个“中国梦”的影像记录。这里面有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也映照着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春夏秋冬”。这些,就是为什么要特别推荐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缘由。尽管它在制作上还不够成熟,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但它所孕含的发展潜力和艺术能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真诚地希望这些优秀影片能够被交流到更多的国家,为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所喜爱。(牛 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