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难续,此话不假。无论是《新编辑部故事》还是《金枝欲孽2》都怀抱着一颗超越前作的野心呼啸而来,而且沾了前作的光,制作费用方面自然是不 用发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剧二代”的先天优势不可谓不明显。但这两部电视剧出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新编辑部故事》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都实在 只能称得上是“狗尾续貂”之作,而《金枝欲孽2》虽然在香港依然保持绝对的收视霸主地位,但与第一部的收视率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新编辑部故事》的导演郑晓龙虽然曾执导《甄嬛传》等热播电视剧,但在续集方面似乎一直遭遇“滑铁卢”,从《金婚》的续集《金婚风雨情》到现在 的《新编辑部故事》都在观众的骂声中一路走来。到底“剧二代”为何总是陷入“狗尾续貂”的怪圈中?现在我们就抱着样本分析的科学态度,来解析近期播出的这 两个“剧二代”为何如此不受人待见。
《金枝欲孽2》致命缺陷:耍文艺腔小主们歇着,奴婢们开斗
有一种电视剧,可以从中看出制作者的野心,《金枝欲孽2》当属其列。大段的昆曲唱腔,文绉绉的对白,甚至演员们走步低眉的姿势,乍一看还以为是 中年版《红楼梦》。从制作的水准上来说,《金枝欲孽2》的精良程度比起前作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最明显的细节是虽然舞台上的昆曲唱段都是后来加上的配 音,但香港演员们的姿态表情竟毫无一丝突兀之感,可见训练之仔细。而从剧中的人物设定来看,这一部确实如之前导演戚其义所说,更突出了红门之内深宫中的无 奈之感,从身居高位的太妃到盛极一时的宠妃,甚至是地位卑微的奴婢、戏子都逃不出命运的捉弄。这个主题比起当年纯粹的宫斗戏显然在哲学层面上高了一个境 界。
要说《金枝欲孽2》是一部烂剧雷剧,显然有些冤枉它了。为什么看起来更上一层楼的《金枝欲孽2》收视依然不给力?答案就在于太文艺。文艺腔显然 是现在古装剧的一大新趋势,《甄嬛传》半文半白的台词就颇受观众追捧,可见观众对此还是有一定接受能力的。但《金枝欲孽》当年凭借节奏明快的宫斗戏脱颖而 出,如今硬生生地将节奏放慢了一倍,就好像酣畅淋漓的一壶烧酒突然变成了味道清淡的一坛清酒,让许多观众觉得落差太大。事实上,香港和广州地区的观众调查 结果也显示,“看不懂”成为观众诟病最多的问题。当年《金枝欲孽》风靡全国,各位小主们使尽手段争宠堪称最大的一个看点。但在第二部中,唯一延续的角色如 妃从霸气外露的奸妃变成了善良忍让的小白兔,三宫六院的各色小主们更是集体歇着,活跃的反倒是奶妈、奴婢们,将紫禁城搅得天翻地覆,留给观众的印象难免是 主角散场了,只剩下配角们在台上瞎折腾。
虽然有些残酷,但一部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电视剧的成功往往不靠大俗、也不靠大雅,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往俗里说,《金枝欲孽》当年的 成功除了题材新颖、节奏扣人心弦之外,小生花旦们的卖力演出也加分不少,邓萃雯、佘诗曼、黎姿、张可颐都是当时TVB一线的花旦。而在第二部中,眉清目朗 的昆曲小生、花旦居然是早已长出法令纹的陈豪和关礼杰,而女主角邓萃雯、蔡少芬、伍咏薇离二八年华早已远去,再加上拖沓的剧情,自然很难留住现在的观众。
内地电视剧《甄嬛传》的成功,开创了后宫戏的“文艺样式”,很明显,金牌监制戚其义也想脱离以往TVB的“大龙凤”套路,向这个方向靠拢。但他 或许忘了考量两个因素:第一,内地的电视剧是一天播两三集,所以节奏慢一些并不是大问题;第二,内地电视剧可以从主子到丫鬟、从阿哥到奴才都由各式各样的 靓女帅哥出演,但香港电视圈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条件去吸引观众看下去。
《新编辑部故事》致命缺陷:二气侧漏不搞文斗,改武斗了
郑晓龙似乎又遭遇到了“续集魔咒”:当初他翻拍自己的作品《金婚》,结果收视差强人意;如今翻拍《编辑部的故事》,更是落得被口水淹死的状况, 根据五一期间的收视率调查,《新编辑部故事》可以用收视惨淡来形容,收视排名名列第九,远低于同期播出的《那金花和她的女婿》以及偶像剧《幸福的面条》、 《盛夏晚晴天》等。
有人说,收视不好是因为《新编辑部故事》太闹腾了。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那金花和她的女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才是真正的闹腾。究其原 因,很可能在于《新编辑部故事》并未找准观众定位:虽然郑晓龙一直强调这部戏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但年轻人对段子的敏感度并非他这个中年大叔可以把握的,剧 中那些笑点如“你才是文艺青年,你全家都是文艺青年”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流行过了,指望年轻人对着已经过时这么久的段子发笑,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郑晓龙希望 《新编辑部故事》能和《武林外传》一样创造一种新的喜剧样式,但两者的区别在于《武林外传》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段子,而《新编辑部故事》则是跟着网络的段 子集锦亦步亦趋,正如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说:“第一个用的是天才,以后用的都是蠢材”,过多的“网络段子汇编”只能让这部剧显得“二气侧 漏”。
相比其他电视剧的类型,情景喜剧的走红与否和时代的关系更大,因为幽默必须和现实相连才能让人感同身受。“当年,文学氛围很浓厚,普通人会觉得 编辑部很特别很神秘,但现在的观众显然不会这么认为,光靠写编辑部的打打闹闹很难吸引观众。80、90后的新观众喜欢看的是情感或者职场,不会有怀旧情 结,而老观众对剧中的内容又不熟悉,《新编辑部故事》自然也就很难会有高收视。”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郑晓龙续集的不尽如人意。
▶▶短评
“彻底颠覆”
难讨好观众
如果按照原来的路子,必定超越不了王朔,因此《新编辑部故事》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这是郑晓龙解释新版“不王朔”的理由。看起来似乎真的很有道理,假设新版按照原来的路线,却找不到王朔来写剧本,估计骂的人更多。
拍续集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拍得跟原作一样就会有人说“没有新意”,拍得颠覆一点就有会有人说“失去原作精髓”,总之,众口难调,讨 好所有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作品多一些宽容是每个观众对导演和演员们的一种尊重。但从“彻底颠覆”派的《金枝欲孽2》和《新编辑部故事》这两个个案来 看,收视率大幅下滑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与书本不同,电视是一种线性的媒体,这意味着在播出的那一秒钟必须给予观众足够的心理刺激。对于看续集的观众来 说,多少都带有一点对原作的怀旧之情,你把与原作相关的人和事全部抽空,另起炉灶,自然会让观众觉得有心理落差。因此,撇开拍摄水准不谈,拍续集是一个心 理游戏,需要“循序渐进”,通过观众熟悉的事切入,慢慢在其中融合新的内容,会得到更多的认可。从这方面考虑,守旧不一定是个贬义词,它只是一个“彩 蛋”,在与原作一脉相承的过程中隐秘地夹带“私货”,以至于观众回首时才发现这是一部完全不同的电视剧。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