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追随时尚与保持趣味

//m.zimplifyit.com 2013年05月15日14: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闻 言

 

 

 

  电视系列剧《新编辑部故事》播出后,在观众中引来嘘声一片。很多期待续接《编辑部的故事》趣味的观众,纷纷表达失望之情。这一“续写”和“新写”说明,任何成功作品的“续集”、“新版”、“二部”创作,都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的举动。接受者的欣赏趣味被抬高,期望值额外增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创作者是借旧有之名吸引眼球,还是确实有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才是真正的内力考验。两相结合看,《新编辑部故事》尽管尽力保持原有团队的基础,又努力融合时代新风,但其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

  《新编辑部故事》刻意追逐当代中国的时尚生活,尽力将这些生活元素写入作品当中,但这些语言过度夸张、行为过度变异、讽刺过度黑色幽默的做法,让人时有不舒服的感觉。编剧明显脱离真正的生活,无法有效融入时代风尚当中,感悟其中的要害,读懂其中的意趣,一味靠搞笑式的场景、光怪陆离的打扮、夸张却无趣的语言比拼来吸引观众,结果却是相反。这种拼凑式的编剧方式,同《编辑部的故事》编剧对时代生活的感受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就像《编辑部的故事》里的“百龙矿泉壶”已经成为历史一样,迅速变革的时代风尚淘汰率极高。创作者仍然把“杂志编辑部”视作引领时尚的符号化领域,也是一种错识。在《编辑部的故事》那一时期,《人间指南》这样的杂志类文化机构,还可以说是“有文化”的象征,可以集结并引领文化思潮甚至生活时尚,所以在这里尽管有“刘总编”、“牛大姐”这样的老派角色,但整个“编辑部”还是充溢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各色人等纷纷上门要求释疑解惑、期待商业合作、请求帮助出名,各种生猛趣味也因这种种碰撞而挥发出来,让人观之忍俊不禁,时有会心。但时代发展到今天,《新编辑部故事》仍然描绘出一幅同样的场景,让人觉得有“迟暮”之感。各类杂志早已不再引领时代风尚,更何以奢谈去吸引公众、指点“江山”?正是这样一种错位感,让人觉得全剧中的故事失去基本真实的根基。世上如果真有一份《人间指南》杂志,身处网络时代,估计也多半在忙着寻找自身出路吧。

  与此同时,超越趣味和追逐趣味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编辑部的故事》的编辑们面对那一时代中国城市出现的各种现象,均可以凭自己身为“文化人”的优越感和判断力,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有效评价,诙谐调侃皆有尺度,嬉笑怒骂分寸得当。他们并未见得追逐时髦,却有足够的自信评判时事,且淡然面对。《新编辑部故事》里对虚假文化的批判看上去火力更猛,言辞更激烈,揭丑更卖力,却给人一种努力向“恶俗”靠拢的印象。事实上,文化自信并非来自于你是否敢于冷嘲热讽,而在于你能否有一种定力,充满自信地去面对。劝诫与鼓励、调侃与鄙视,全在这种“文化根基”稳固性的有无上。

  郑晓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导演,《新编辑部故事》播出期间,他也在接受各种访谈,回忆《编辑部的故事》的趣事,也夹杂着推荐《新编辑部故事》,可谓是为了电视剧尽心竭力之人。就像一个杰出作家的创作也有成功与失败的交错一样,希望《新编辑部故事》只是郑导创作历程中的一页,并用下一部新作成功地翻越过去。(闻  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