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作者江东出身于浙江名门沈家,祖父沈士远、叔祖父沈尹默和沈兼士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北大三沈”教授,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以及诸多名人的逸闻趣事使得江东的一篇篇小文章显得情趣浓浓,怡乐深深。书中记叙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马一浮、李石曾、夏丏尊、沈尹默、丰子恺、张大千等众多文化名人的治学之道,61篇文章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名人采访以及书画点评。
1947年春,南京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邀请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到南京讲学。消息传出后,那天,考试院内外的听众已黑压压一大片,原安排在院内公明堂的会议厅已无法容纳,后经戴季陶同意,改在院前明志楼大考厅举行。
那天上午,矮小精灵的戴季陶身穿蓝袍黑缎褂,留着短须平顶头,两眼眯成一线,他提着长袍一角,陪胡适跨上了讲台。胡适是个洋博士,“学而优则仕”,1938年即任驻美大使。听众估计他是一个西装革履、洋气十足的学者,可是出人意料,那天,他却穿了一件灰布长衫,白长袜黑布鞋,冲起圆顶头发,也没戴眼镜,一副安徽乡巴佬的模样。
胡适左手撑在讲桌上,右手不时插在长衫口袋里,一开始就风趣地说:“看我今天的穿着,有人知道我是来讲中国文学的,如果穿着西服来研究‘国粹’,总有点身心不符,说我胡适在‘胡说’了。”他介绍说,《镜花缘》这本书,估计不少人都读过。它是清代李汝珍所作,共有100回的长篇小说。前半部记述唐敖等人历游南洋欧洲时记下的一些传奇性和浪漫色彩的见闻;后半部是唐润臣等所记100个才女佳人的生动故事。他强调这本书总的思想是突出说明古代女子的才华,对封建时代的丑恶现象作了揭露,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是一部佳作。胡适又结合他在海外的见闻,进行了“大胆假设”,他说:“自古以来女子受到歧视,海外各国亦然。然十九世纪以来,西方风气骤变,女子的地位提高了。女子受到尊重后,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摆脱对男人的依赖,争取了男女平等。中国古代是重男轻女,一直延续到今天。丈夫对妻子厌倦,可以‘休妻’,赶出家门。现代的西方不同了,丈夫怕妻子是常见的事。妻子对丈夫在外行为不端,屡训不改的,就可以‘休夫’,也赶出家门。我不管其合不合法,这种相对的做法倒是天公地道的。”
他对《镜花缘》中所写男女之间的浪漫情调,“小心求证”说,在封建社会里,也不是普遍的题材,只是一种文学作品,作为饭后茶余之趣谈而已。此时,听众中有人递上一纸条,书道:“中国人有怕老婆的,这是否是男女平等的吉兆?您在海外多年,是否了解到外国人也有怕老婆的习惯?先生亦如此吧!而今西方或有‘女尊男卑’的迹象,是否违反了男女平等的原则。请先生‘小心求证’之。”纸条传到戴季陶手里,他一看这个提问文不对题,丢在桌上不作理会,待胡适随意拿起一看,他很感兴趣地当场作答。他认为这个条子内容有研究价值。俗称“怕老婆”就是对女性的敬畏,确能消除“男尊女卑”的恶习。自西方女权兴起后,所谓“怕老婆”是趋于男女平等的先兆。时代进化了,男权女权均等,生活文明了,不会另外形成“女尊男卑”的体统。
胡适最后诙谐地说:“我和冬秀(即其夫人江冬秀)都有‘均权思想’,互不侵犯的。不过冬秀属老虎,我属兔子,兔子是怕老虎的,更怕被吃掉,但兔子有条飞毛腿,也避免了这种危险。”演讲就在哄堂大笑中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