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傅宁军长篇报告文学《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研讨会 >> 正文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有一个梦,大到民族国家军队小到个人,那么这个梦其实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强。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强盛、军队强悍、民族富强,个人自强。这样一个梦的由来是什么?因为我们弱和强的对立,我们受过打,挨过欺凌,所以我们渴望强就特别强烈。傅宁军写到这个强国梦、强军梦以及青春自强不息的阶段,他用交响曲来谱奏的70年代、80年代组合的青春的交响,当然是宏大的叙述,它提到了现代化的军队、国防,现代化的军事事业如何来重塑现代化的中国。如何去实现靠谁去实现,他提出了很好的思路。靠谁实现,大学生和军人是一个主体的部分,如何实现?他提出了人才,人才强国、人才强军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那么在他宏大叙事当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看到理想,看到青春,看到奉献义务责任,看到价值和牺牲,也看到代价。但是从我说的这些概念当中,他还原了很多细部的东西,他其实勾勒了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就是他对这一代青年精神状态,改革开放30年后在这30年中受教育然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精神状态的解读,我是从这个意义理解这本书的。
这些人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转变,从校园到兵营到军营,面临了很多角色的转变,人格的历练,正好是青春期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必须融入另外一个集体。从校园相对来说非常自由,非常纯真这样一个求知的领域,到兵营那样一种严谨,甚至对个人苛刻的训练。我们看到一个细节,特种兵训练,一天只睡两个半小时,其它时间都是在行军在训练,挑战一个人生理、心理的极限。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考验,我觉得他写得非常好。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在这种交响曲当中,他有一些对于青春的爱情的协奏曲,我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部分,重塑(第四章),可能这本书面貌就过于单一。比如说,我举他写到的两个例子。他写到贺霖,清华大学研究生,崔颖,北师大的大学生,两个人不约而同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阅兵式,一个是北师大一个是清华,一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由此两个男女青年展开了长达7年的恋爱,清华大学研究生后来到了东南沿海去部队,崔颖读了研究生就跟他到厦门,在电视台应聘,从一个实习生做起。在我们这个时代,长达7年的恋爱,两个人两地最后走到一起修成正果,这个是非常感人的,经历了很多的痛苦困恼,最后两个人非常幸福的经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协奏曲。
这里头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萧黎和雨涵,他们一个来自小镇一个是城市出生,他们两个相约,萧黎要进军营,雨涵愿意等五年,之后你愿意到哪儿我跟你到哪儿,当然后来天各一方,包括纪律包括只有礼拜天才能打一个电话问候,最后女孩毕业之后又到上海。两个青年人经受考验谈了8年恋爱,但是最后为什么要终止恋爱?我觉得也是写到了一种牺牲。刚才看到是军嫂的牺牲,放弃了留京到了地方电视台,而这个牺牲写到了军人的牺牲。萧黎觉得雨涵太优秀,英语那么好,上了研究生还要留学,他不想让她成为军嫂,我爱你要成全你,他这种成全是把自己作为牺牲作为代价的。女友留学之后在国外结婚,他们两个变成友情的关系了,萧黎谈了8年恋爱,内心承受的巨痛自己慢慢消化,这是军人的牺牲。我觉得这里是两头,他写了军嫂女性这样一种巨大的牺牲,也写了军人为了对方真正爱对方,然后他的那种牺牲。所以说我觉得这里头写了大量的细节,靠什么来强大一个民族,强大一个国家,强大一支军队靠什么来建设,来做我们的重塑,来做我们的复兴,最大的一点其实靠的是人格。这些青年人他的这种人格非常正直、坚韧,就是秉承了中华民族自古而今的对于青春非常正面的一种传承。少年强而国家强,在这个里头确实是体现了这一点。就是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我们下一代人的希望,非常感谢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