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范小青小说创作论》 >> 正文

第二节 城市现代化的主题特征

//m.zimplifyit.com 2013年05月29日14: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德明

  在中国当代文学群星般的人物形象中,共产党人的形象无疑闪烁着更为灿烂的光辉。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老作家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具有直接关系。对这些共产党员形象的全面认知,具有社会学和美学的双重意义。

  范小青的长篇小说《城市表情》①是她向“重大”、“主旋律”题材领域探索的重要收获,也是其“干部”系列长篇之一。作品以其题材的重大、视野的开阔、人物的众多与鲜活,以及作者融激情与冷静于一体的独特表达方式而分外引人注目。从小说的创作要素来看,一般而论,我们判断一部小说的水准优劣,不外乎是看它传递给了读者多少具有美感的富于价值的信息,它的传递手法的高下,以及它对所传递信息的认识把握、超越于具体信息之上的理性思索。从这几方面来看,《城市表情》都堪称别具风采、卓有成就。《城市表情》以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州在旧城改造中演绎出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展开情节,在写官场和商场中错综复杂的争斗与角逐的同时,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常务副市长兼工程总指挥秦重天的形象。《城市表情》将宏大叙事同婉约书写融为一体,将苏吴文化的底蕴同旧城在现代化改造中的矛盾冲突展现得跌宕起伏,暗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荣梦想与复杂命运。本书被列入作家出版社的“中国作家文库”,小说荣获2007年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等多个大奖。这部以城市改造与建设为核心事件的长篇小说,依然是关于“人化”——政治的人与文化的人。人化与物化的纠缠扭结中,情感立场上有着人文的留恋和痛挽。读者在小说中经常会看到见缝插针地映现声色恍惚的文化标识,每到此时,硬朗的叙事就不自觉地湿润起来。在《城市表情》的温婉笔致里,范小青潜伏着自己的基本生活态度甚至政治态度,当然,一贯喜欢着姑苏古城平民生态的范小青,即便身着庙堂正装,写着正步高音,也难以掩饰其内心关注的流苏,索性以这部小说,将日常钟爱这座城市的浓浓诗性的万般情愫,墨化为不无峻急的诸多现代都市表情,刻写了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秦重天等一批性格各异而突出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物质丰裕的情形下人们对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古城保护与重建等重大问题的沉重思考。整部作品情节紧凑、文笔细腻、叙事生动、格调高昂,关注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对变革时代的社会精神生活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秉笔直书,充满震撼力,体现了与时代共同进步、与百姓血脉相连的精神风貌。

  《城市表情》第一章开篇有这样一段关于麻将的描述:“搓麻将是南州一带的老百姓对大规模调整、安排干部的俗称,在北方一点的地方,可能会称作为洗牌吧。干部们既是搓麻将的人,又是被搓的麻将,因为你在搓你的下级,你的上级也在搓你呢。而麻将呢,又张张牌都是变化莫测的,就说一张三万,这副牌你想它比想什么都厉害,下一副牌到了你的手,就害你害大了。仍然说这张三万,到了张三手里,就清一色和啦,排到李四那儿,麻烦大了,扔又不能扔,不扔又不成事儿,这叫什么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不就是麻将嘛。但是干部毕竟不是麻将,老百姓将安排干部比作搓麻将也有许多不当之处,毕竟麻将是暗合在那里,靠一只手摸来的,干部却是明摆着,常委讨论出来的。”这并不是关于麻将技艺之术的玄思,作者只是透示一种政治文化信息。这部小说构置了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政治之网、人生之网,所有网中之人都在一种现实关系之中活动。

  《城市表情》是范小青“干部”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直面改革中的一系列实现矛盾,对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作了大胆而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讴歌了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大胆改革、与时俱进的意志品格。身处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作家的文学思考必将折射出其独特智慧和价值取向。苏州作为东方威尼斯与快速崛起的现代化都会,她的昨天与今天,都让人们无限眷恋和异常惊讶。读这部作品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美丽的苏州。《城市表情》正是在讴歌现代化进程的意义上,传递出作家极为强烈的使命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中南州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和中心点,包含了厚重的思想含量和巨大的审美内涵,这部长篇力作体现了范小青对重大题材的独特把握,在宏大叙事中融入文化个性,既是她个人创作的新突破,又是对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的卓越贡献。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之初,当代文坛涌现了大量书写城市的作品,但不容乐观的是,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仅仅是将城市作为他们描写的基点,作品也写城市生活,只不过是读物写作而已,城市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描写对象,那种所谓的城市是充分符号化的,更多的是描写他们在城市里的自得和自我幻象,以及在城市的小心情小遭际等等,对城市精神的揭示所作的贡献极小。范小青近年的作品特别是她有关政治文化题材的创作,在写城乡差别之下的城市和城市人方面,不仅有宏深的景观,更有深刻的对世道人心的把握,虽然“姑苏情结”挥之不去,但其作品涉及社会政治文化层面的高远大气,绝大多数的城市文学作品,确实无法望其项背,根本不具备可比性。或许,过去的城市概念受制于一种简单的解释,决定了范小青的写作格局,比如,她长期关注的苏州城市和市民的整体景象,很多时候的文学反映是单向度,但现代化的苏州从传统基础上的更新和崛起,在给范小青带来挑战意义的同时,也刺激着她的文学考量,她没有理由不关注。这是对传统城市在新时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命运的关注,也是对它的存在形态及其文化价值的关注。中国许多城市有着非常悠久的生成史、发展史,既辉煌耀眼又饱经沧桑,充满着历史刻度。近20年来,这些城市曾经拥有的绚烂随着时代进步的跫跫足音而变为新型城市发展的沉重拖累,严重阻碍城市的基本规模和现代化进程,成为对外开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正如《城市表情》所写的一样,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南州,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被势不可挡地推向前进,在新的城市发展机遇面临时,它的命运如何,是让自己的文化特色得以发展,还是因此而丢弃,毁坏其文化价值。范小青必须给予正面的回答,必须给出自己的表情,而不能像她以前写苏州的作品样淡然幽情。现代城市发展格局和世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中国执政者必须对城市原有状况进行根本的改变,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精力进行这项前无古人的艰苦卓绝的跨世纪浩大工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旧城改造与城市建设。其政治意义、经济意义乃至于其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全国几乎所省城市,涉及几乎所有市民,由城市建设(诸如城市规模扩充、旧城拆迁)进而影响到中国城乡社会,可以说,它波及到社会生活、社会主体的所有方面。中国读者对此并不陌生。那么,《城市表情》还能告诉人们多少新鲜的东西呢?范小青审视题材的独特眼光恰恰就在这种情况下显现出来了。她执着地从旧城改造的意义写起,从历史的角度、从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角度、从推动城市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的角度、从打破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从整个工程运作过程及与此相关的形形色色人们丰富复杂的精神心理状态入手,全面深刻地宣示一个结论:这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工作是当今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城市品位的全面提升是国家正在走向强盛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表情》是一部极具特色并颇显气象的小说。先说特色,一是指它写出了优秀共产党人在投身城市化建设中的进取精神和英雄业绩,写出了他们身上蕴积深厚的优秀地域文化精神,以及由此涵养着的坚忍不拔的文化性格,一句话,写出了弥足珍贵的当代优秀党员的精、气、神;二是指在总体立意、熔裁谋篇,直到驭文遣词上,都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范小青本人的创作个性,能够从中看出她的阅历、学历、才性和识断。说到气象,客观上是指《城市表情》题材的重大,小说状写了南州旧城改造与建设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宏伟结构、巨大规模和深远意义;主观上则是指源于创作主体的作品的气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世纪之交苏州的经济起飞,使范小青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她要把自己在东部开发中看到的一切告诉读者,把隐藏在那些古老街巷背后的人的历史活动揭示出来,特别是今天苏州人抓住历史机遇为家乡变革所做的一切,改变了范小青一度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是诗意的消亡的看法,使她通过这片热土而感受到了诗意,也使那些本无多少情感色彩的历史证物受她的情绪点染,遂由史料化为歌行。

  《城市表情》写到的南州,是一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江南古城,在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它无可避免地面临改造和新一轮的变迁,那么变迁之后的城市能不能保存它的文化个性,如果不能,那么今日之新,就是它的明日之死,抱残守阙,已经敌不过现代化浪潮的洗礼,而现代化却又从最大限度上威胁和瓦解这个城市的传统和个性,以至瓦解这个城市。“《城市表情》正是带着这种深切的政治和文化的双重焦虑,再现了这个被现代化操纵了命运的城市的现实。其实作者的洞察之处,还不在于现代化本身的力量,而在于她看到了‘现代化’已经不只是现代化,而是当今最大的“政治”,大而言之是中国的政治,小而言之则是这个城市的政治。这不仅是《城市表情》之所以被认为是‘政治小说’的一种理由,而且更是范小青写作这部“政治小说”的理由”②。

  范小青对政治的关注视角是现代化语境下城市政治利益的关系,仔细观察其中的人物活动及其所构成的城市政治故事,就不难看出这点。小说描述中心是以闻舒、江市长、秦重天、唐市长、田常规等为核心的南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干部”群落,她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感,非常完美地集合为一体,使她击破小说改革故事的表层,深入到为另一个更有意味的空间:城市建设中潜在的文化冲突与人物活动。作品与其他改革小说的既有模式显示了很大的不同,没有写腐败荒淫、权谋算计,更没有写情人、二奶,小说就写南州城市建设的一桩事:修一条锦绣路。这当然是南州市的一件大事,但小说没像同类小说写的那些给工程主管领导送欧元、美钞、港币、美女投怀送抱等等龌龊事件。这无疑是范小青的高明之处,小说提供的这种新的创作视角,在新的文学现实中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秦重天是范小青全力描写的一个悲剧性的政治人物,他献身于南州城市的现代化,作为这个城市的政治精英之一,他的理想与其说是现代的,不如说是传统士大夫的,他为城市改造一往无前,分明带着一种自杀式的殉道倾向。小说以他为中心人物,以他改造南州的心脏锦绣路为中心情节,是作者试图突出“现代化——政治”这一结构的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被作为一种政治目标、政治手段和政治实践,其间当然包含了明显的政治意味和指向。对南州而言,一段时间内,锦绣路的改造就是全市最大的政治,成为全市工作的中心。当现代化成为城市最大的政治诉求时,“现代化”的力量则通过政治力量而进一步膨大,政治力量也使现代化变得更具强制性,范小青从这个角度写南州的未来与命运,必然表现出鲜明的政治理念。秦重天一出场,作者就给了他一个精彩的点评:“他叫秦重天。情重于天?情比天还重?有那么重吗。连林清玄也只敢说‘人纵使能相忘于江湖,情是比江湖更大的’”,这几句话,实际已经点出了人物最终的命运:这是一个没有理顺“情”与“天”之间关系的人,因为身怀浓厚的传统士大夫的思想人格,他虽然是一个重要城市的第一副市长,别人眼中的政治家,但永远只是个业余政治家。

  秦重天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个性、敢作敢为的领导干部。他是当代政治精英式的人物,是南州进行现代化推进不可缺少的人物,秦重天的政治身份,使他在城市现代化的政治潮流中可以大显身手,似乎有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权威与豪情,然而最终还是做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悲情在秦重天的“筑路”(锦绣路改造)中布点,他义无反顾且顾念无暇,情重于天而情难以堪,气壮如牛又如牛负重,一条道路的修建过程成了他艰难政治履历的现实展开和人生寓言。

  南州市锦绣路改造工程的规划报告获得省政府批准,秦重天异常兴奋,“秦重天一进来,闻舒将一纸公文放到他面前,秦重天看着那个鲜红的印章,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市委书记闻舒却说:“秦重天啊,有你哭的时候”,闻舒此言可谓一语成谶,它成为秦重天从担任锦绣路改造总指挥直至去世的人生总结。锦绣路的工程获准上马,秦重天万般的辛酸苦辣使拉开了序幕,秦重天难道心理不明白,他太明白了。上任伊始,首先面临烫手的是通海宏发银行大厦成为省政协一号提案。由于该工程建在南州市中心的环秀湖旁,引来百姓骂声不绝,尽管大楼一天天以最快速度在增高,但百折不挠的反对者和控告者们,仍然百折不挠地反对着和控告着,言词越来越尖利、语气越来越激烈、火气也越来越大。有关方面能做的工作都做了,但仍然阻挡不了爆发的趋向,最后在大吵大闹中爆发了,为了锦绣路不被拔出萝卜带出泥,市委、市府只得丢卒保车炸掉这座已建到十五层的大楼。锦绣路工程的确如闻舒所说,让秦重天吃尽苦头最后还搭上老命。这条道路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变革现实(城市现代化)的需求跟历史文化的保留之间碍难两全而着意两全构成的冲突。这是最大的问题。当然,作品中还写到了道路建设涉及到的房屋拆迁、居民安置以及住房区位等问题,如规划局长尉敢为了工作需要,希望为古画鉴赏家黎江川之姐多弄一小套住房被区拆迁办主任张社拒绝,秦重天出面勉强争成却被群众告状,闻舒强硬地要求秦重天改正;再比如,家住锦绣路的黄强一家三口一个瘫痪,一个弱智,一个下岗,在锦绣路自家住房中破墙开店办了一小杂货铺,微薄利润基本可以维持全家最低水准的生活。然而,锦绣路动迁,不管哪种结局,都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一家三口服毒自杀,尽管都被抢救回来,但这件事给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和影响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消除的。虽然这类事件的确重大,但它与整个锦绣路改造在南州的意义影响相比,毕竟显得渺小得多。秦重天总指挥的位置是首当其冲的矛盾中心部位。在这个人物身上,范小青运用排除法,排除了常见的可能发生的权力抗衡(如果有,那一切都是从工作出发,最后依然以大局为重,如秦重天与闻舒、唐朝、尉敢等都有过不止一次侧面甚至正面冲突,然而最后都以党性化解了),排除了常常可能出现的腐败滋生等等。秦重天是范小青倾全力塑造的城市改革中近于英雄的正面人物,虽然他身上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他在锦绣路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让读者的确感受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应该说,秦重天不缺乏能耐也不缺少支持,省委周书记为之茶饭不思,老省长全力融通,市委书记闻舒为之夜不能眠,他也不失上下左右同僚的帮扶理解,不无对不可违的“天命”、不可抗的“民心”的了悟,“看得见的手”差不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他支撑,普通市民也做出牺牲进行了充分地支持与配合,按理说,应该得心应手。可是,秦重天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别人能感到他身心的疲惫,涌起悲哀的情绪。许多无形之手总是牵三扯四纠缠着他,层出不穷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他面前,他不得不在大事小事面前左奔右突,上窜下跳,扮演着灭火者的尴尬角色,常有老虎吃天的感觉。锦绣路改造工程规模大、战线长,涉及方面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众多,技术难度高(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棘棘手困难,取得的每一个重要进展,不仅关乎到秦重天的苦乐与荣辱,而且牵动着从中央到省、市、地方的各级领导的心,牵动着南州父老的心。秦重天工作果敢,有魄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那个级别的干部的异数:单纯、激情,人们熟悉的是中高级干部“特有”的不露声色、练达沉稳,情不外泄似乎已成他们的为人从政的重要风格与身份标志。秦重天却有着与之身份不符的诗人气质和冲动情绪。性格上的冲动使他的身份显得矛盾,即便是他对锦绣路改造工程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带有强烈的性格特色。如他动辄就“我的什么,我的什么”的口头禅,让许多人包括提拔他并作他坚强后盾的闻舒颇为不快,锦绣路是“他的”,会展中心是“他的”,什么都是“他的”,但我们能够看到,强烈的诗人气质和罕见的改革激情背后满含的是他对南州无与伦比的融入骨血的热爱,这使他对锦绣路工程有了一种蜜蜂般的执着和勤劳,如此,他在锦绣路工程中注定饱经磨难。在一个处处都要含蓄、周到、不事张扬的当代官场,秦重天却激情滔天喜怒毕现,本身就容易形成矛盾,甚至会因此丢掉“乌纱”,更何况,秦重天所钟情的,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工程。《城市表情》重点描写的不是他的政治个性,因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常务副市长,生活个性成为工作个性并不奇怪。小说着眼更多的是秦重天的文化人格,一种与南州城市的传统价值紧密相联的士大夫的文化精神。作为工程总指挥,他把整个心思都用在工程上,忽略了家庭、亲人以及自己的健康,真可谓鞠躬尽瘁。他身上,进取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地域文化精神是全面融为一体的。他敢于竞争、敢于开拓、敢为天下先,并锲而不舍。秦重天对工作的进击态度,犹如风行水上,为南州生活增加了动感,注入了活力,也使常见的政府机关官僚化、程式化的生活氛围呈现出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箭在弦、不得不发的紧迫感。秦重天作为南州的一名决策者,在南州的城市改造中不仅象征权力,更意味着对南州百万市民的责任,他与这个城市已经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这样的角度看秦重天,就从文化的视角深入到了这个政治人物的内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自觉肩负城市现代化的政治重任,另一方面骨子里支配他的行动方式的却是传统士大夫的殉道精神和心理,他的现代化理想,与其说是政治激情和冲动,不如说是士大夫式的道德担当。小说中,他似乎是推进南州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牺牲者,实际上是他没能走出自己的困境,最后只能以死来完成对自己的文化人格的塑造。

  范小青是一位对文学、对社会人生有独特认知的著名作家,绝非那些人云亦云、平庸浅薄之辈。他小说中的意识世界,不是泛滥的洪水,行进的轨迹不是浑浊不清,而是明晰可鉴,很突出的是时代意识、政治意识、平民意识、土地意识、道德意识等,这几种意识类型在秦重天身上表现都是异常分明的。作为一个执政者、总指挥,他希望以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换来工程的顺利进行,完成政府对市民的承诺,实现自己的某种人生规划,就为了这个军令状似的工程总指挥,真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把自己一次次推向前台,我们看到的是优秀的充满美学蕴藉的可敬可爱又有些可叹的党员干部形象,读来让你五味杂陈感慨良多。锦绣路的改造工程,顺应民心、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一项横贯千年的文明工程。《城市表情》所作的历史勾勒,是令人信服的。范小青用大量的史实和细节,满含深情感同身受地描写了锦绣路由于历史原因给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束缚,给市民生活造成的极大不便,于是这取利弥害、变害为利的锦绣路改造工程,就成为解决和提升南州城市形象的代表性举措和首要选择,因为它的地位和影响不仅在南州,而是在国内和国际,因此,其意义是深远的。写足了以锦绣路为代表的南州道路交通的窘境,也就写出了工程的势在必行。窘境在现实城市生活中是不堪忍受的残酷存在;但在小说艺术上,把它和盘托出,则是为展开对工程进展的正面描写蓄势,《城市表情》的气象,得力于此者不少,这对于刻写人物是极其重要的。秦重天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中被历史推向了前台,真正可以说是受命于紧迫之中,负重前行。

  “以南州目前的基数,再往上跨台阶,是相当费劲的,但是没有一个南州的干部会说,不行了,我跳不动了。所以,每个派到南州的干部,也都是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的,南州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富裕地区,但是到这里来的干部,却恰恰是来受苦受累的”。小说在田常规副书记到任时有这样一段关于南州干部任职背景的介绍。秦重天身上那种进取、吃苦、奉献的拼命三郎的忘我精神的确充分彰显了一个现代政治家的魄力与风范。他的一切行为,都在为南州市的利益和自己所代表的一级政府的形象而努力。他关注绢扇厂的命运,思考着同在锦绣路的豆粉园和绢扇厂的不同遭遇;为了最大限度地保住工程利益,他与邱政委拼酒,搞得头破血流,为了一个限制部队建筑超高的“天际线”弄得焦头烂额……当秦重天过五关斩六将,疏通了一切的渠道,终于使锦绣路正式开工,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又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他眼前,成为第一杀手。以他可能想到的认为可以争取资金的口子一下子几乎关闭起来,也几乎统一了口径,大家都视秦重天的困难不顾,他本来想做一手遮天的美梦,但是经济上的严重缺口,使得秦重天的手越来越小,哪里还遮得住锦绣路这片天?他甚至因为与部队平分的一块他最后的宝贝土地而开罪于闻舒,让人不免担心,在这个仍然唯一把手是从的官场,秦重天这样固执不去,闻舒还能容得下他多久啊?他费尽心力跑下省里关于南州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试行规定的批文,开了全省先例,筹集锦绣路工程的一笔资本金,通过叶白帆联系到这笔钱,因为点子费的潜规则使秦重天被牵连进去,他为了不连累下属和闻舒、田常规,大包大揽承担全部责任,最后被省纪委谈话,虽然事情真相大白,但因长期操劳被送进医院并再也没有出来。秦重天曾说自己看到过一篇文章,提议给悲剧一点掌声,人们不应该忘记最后归于寂寞的英雄。把这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记住了他,人们自然记住了南州锦绣路历史进步的全部曲折和悲剧。他曾以“导师”的姿态向部下尉敢布道:“我告诉你,给共产党干活,就是累的,给老百姓做事,就是累的,怕累?怕累你就辞职呀,占着茅坑不拉屎,休想。做共产党的干部嘛,你得在思想上准备好这几条,一、干得越好,调动的可能性越大,越是艰险越向前……二、前途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仅是苦干决定的,也不仅仅是能力决定的,是许多可知和不可知的因素加起来的;三、今天你在甲位上,为了自己这一块的利益和发展,你可以和乙位争得你死我活,不惜一切手段,贬低对方,抬高自己,但是明天你可能就换到了乙位上……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你知我知,当干部的,人人都知,但是你或者我,会不会因此就不干自己该干的活了,或者就拆拆烂污,马马虎虎了呢?至少你我,不会的吧?”也许,秦重天明知身后的悲哀,但仍然意气风发地工作,这是英雄壮举?还是愚蠢行为?秦重天的努力,没有想升迁的意思,就想做点事情。如他自己所说:“我这个人啊,心里事情太多,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到时候肯定是个死不瞑目的死家伙。”这句口头禅,飘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痛击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秦重天是英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也是优秀的政治家,在南州城市建设中功勋卓著。小说中有个小故事挺有趣:天空中呼啸地飞过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小鸟看到很惊奇,它问鸟妈妈:妈妈,它为什么飞得那么快?妈妈说:孩子,在你的屁股上放把火试试。秦重天就像那喷气式飞机,穿云破雾,永不停止,直到生命终结。他自认为不是兔子,而是狼,是虎,是豹子!但是自从锦绣路开工以后,秦重天的气势却是一天比一天小下去,叹气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尽管他拥有相应权力和强有力的支持,但依然感受到“风箱里的老鼠”、“笼中的困兽”、“戴镣”舞者的艰窘,常有“要扛的东西太多扛不起来”的尴尬,他生性杀伐总希望快刀斩乱麻,但他又早已感到自己的行为、动作,越来越犹疑,越来越动摇,越来越优柔寡断,果断的敢说敢做的作风已经渐行渐远,浑身的力量,只能消耗在方寸之间乱转乱蹦。秦重天是一个思想开放的干部,人们心中的他,从来都是一位开拓型帅才,但是在锦绣路的问题上,秦重天却越来越陷入被动局面。“秦重天只能不停地使出第二招、第三招、第四招土政策,就这么一关一关地卡,每卡掉一批,秦重天就要遭遇一点麻烦,张领导打电话来询问,李领导见了面不冷不热的,王领导更是不甘心,又会搬出更有力的法码替建筑公司做担保”,“秦重天又瞪了尉敢一眼,说:‘……锦绣路进行到现在,才多少时间,从我这里,大块大块地剥夺,大片大片地抢走,我手里还剩什么?会展中心再让出去,我不是一无所有了?!’秦重天说着,忽然抬头向上仰天长笑几声,道:‘天大的笑话,我一个工程总指挥,竟然连一块地、一个项目的主也做不了?!’”“慰敢还想说什么,但就在他欲开口的一刹那间,借着工地上的灯火,慰敢看到秦重天的眼睛里,饱含着两眶泪水,秦重天的脸色,在不太明亮的灯光下,显得十分的苍白和憔悴。慰敢心里,不由生发出一阵强烈的疼痛感。”在南州的市长班子里,秦重天是以不检讨不忏悔出名的,错了也不怕,但后来在锦绣路工程中,他似乎变了一个人,变得瞻前顾后,变得患得患失,变得他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连那些同僚们也忽然对曾经意气风发的他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来。好生有力也好生累乏的秦重天终于在紧锣密鼓的锦绣路改建通车前夕心力交瘁地倒下了,一个干死了的党的干部的优质人生画上了意味深长的句号,功成而身死的无奈,传导了范小青对秦重天人生“本该如此”而又“不该如此”的深深叹惋和悲悯。《城市表情》对秦重天的政治理想和为南州创造的业绩,怀有相当复杂的感情,也有浓墨重彩的表现,但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因为说到底秦重天是由中国当代政治塑造出来的人物,其个人悲剧隐含了许多非常复杂的因素,小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小说的旨归触及到秦重天政治角色的转换的深层问题,那么,转换是否可以避免他“英雄末路”的悲剧的产生呢,这恐怕已不是秦重天所能左右得了的,小说要凸显的并不是以品格和业绩筑就的干部碑林,而是那些动人的努力以及“道理”与“理由”在复杂现实中遭遇的拮蹶困顿,凸显秦重天们难以逢源的举步维艰——在沉重历史洪流的推进中,生发的苦涩的人生况味,在一幕壮剧的演绎中,渗透着范小青深沉的思索和深长幽远的慨叹,播布悲悯的情韵。同时,小说郑重提示我们,秦重天倒下了,但无论他是不是这个城市的英雄,南州的命运都不会由个人主宰,读者应跳过他的悲剧,去发现领悟更多的文化旨蕴。《城市表情》以此显示其深层部位,标示其高光和华彩。

  范小青虽生于上海,但几岁就开始在苏州生活,绝对地道的苏州人,来自吴文化圈,血脉流淌着吴越文化的精髓,在《城市表情》的字里行间,充溢着小青对苏州风物、文化,特别是父老乡亲的挚爱,一派姑苏人的文化自豪感,以文风而论,除了掩映的才情和浪漫的情调能窥见南国余绪,吴侬软语的秀丽旖旎和轻倩,则基本不见,代之以文化的忧患情绪,政治文化作品劲健鹰扬的气度浸淫其间。《城市表情》有一股高屋建瓴的气势,虽不乏对局部的精雕细刻,但更注重反映南州改造的整体战略布局,使读者对南州的总体发展形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小说的表述多采取大处落墨的方法。这种作品形式也向范小青提出新的要求:作家不单是写人叙事的行家里手,还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学知识,具备深厚的城市文化内蕴及精到的文化认同,使作品对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现状既有出于感性体验的描摹,又有源于理性辨析的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思索,从而在描写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事项的真实面貌或总体氛围中,比较深刻地揭示时代的趋势和底蕴,揭示具有支撑意义的城市文化的历史神韵。这也是读者对作家寄予的厚望。这一点,范小青做得非常漂亮,让人真正为之击节。

  《城市表情》反映南州的经济建设却不罗列经济行为,而把落点之一放在对南州文化背景的审读和对人的观念变革的疏理之上,这其实也是贯穿小说的基本线索,作品以豆粉园为南州地域文化的象征,叙述南州文化保护的迫切以及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读者看到了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很多非物质文化产品早已到了除了自我封闭再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可怕境地!很多人把遗产当包袱,熟视无睹,对文化遗迹保护的寒酸见惯不惯。小说对一种思维和文化惰性发起了挑战的宣誓。不可否认,《城市表情》作为政治文化小说,它是写城市现代化化进程的,但这种城市化改革模式在小说中却被大大突破了。更多的,作品借秦重天的锦绣路工程运行流程表达了一个既有深刻责任感又参透了传统文化精要的作家的文化情怀和文化承担。南州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而是一个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名城,其历史地位、影响在国内匹敌者寡,其独特的城市韵味深具世界影响。在这座古城中,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建设新城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州的锦绣路改造工程,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我们当代的经济改革与文化传承的矛盾问题,这个矛盾并不只是在南州才遇到的问题,在中国很多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它甚至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南州锦绣路工程中,这组矛盾是秦重天们必须解决的,不能有半点推诿和犹豫。表面上,它是保持南州城市风格的细节问题,但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看待文化和历史遗迹的问题。《城市表情》中有如此记录:“南州的小巷里,常有参天大树,这些树能让人安静,南州小巷里小院,小天井,正房面南,厢房面东面西,采光好,后院连着小河,生活方便,再看小巷接小巷,街道连街道,南州的路是四四方方的,南州城是棋盘格局,找什么角角落落的地方都不难找,所谓南州路路通,都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的”。叙述本身表达了文化是怎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浸进市民的血液之中,它们对人们的文化震撼力是长期的。南州的古建筑是人性化的,是有灵性的。一座古城史迹的消失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城市表情》对秦重天塑造的过程,实际就是将文化人化的理念充分展开的过程。知识分子出身的秦重天,在锦绣路工程之初,他对文化因素的融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只是单纯地出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给市民提供方便。随着工程的推进,他才逐渐在他人启发和自省下,意识到城市历史文化对于南州的财富力量,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理性地从人化的角度看待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使他不断对原有方案进行科学规划,体现了一个从善如流的领导开放大度的执政胸襟。这一点小说是从外面写起的,由面而点,即由秦重天的同事、专家、名流、市民说起,再经由他展示主题旨归:文化人化的现实意义。在南州市委为锦绣路工程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市委副书记田常规说:“我们无论是从宏观上谈城市建设,还是具体地谈某个建筑,都不应该回避人在其中的作用和需要”;政协副主席黄兰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代人的利益,我们一定得考虑怎么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这需要树立现代城市理念,要有长远目光,不要急功近利,要作出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当然,真正做起来,难啊!”这里涉及的文化的人化,可以具体化为传统文化的保护。秦重天作为锦绣路改造的策划者和领导者,有必要有责任处理好城市现代化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这实际上也是对共产党执政水平的测试和执政能力的考验。范小青抓住这一矛盾大做文章,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认识积淀,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历史城市的城市文化形象,其风貌越陈越香,原汁原味更能代表先进性,如果用“现代”去摧毁城市的历史文化格局,也许市民和游者能享受到现代生活服务,却可能失去大量资本进入城市的文化理由。“在南州城最早的格局里,锦绣路就是古城中心。这是一条典型的河街并行、水陆相邻的古街坊,街上古迹很多的,有很多的明清建筑,像文星阁……军械所……老宅……古桥、古树、古井、古牌坊更是星罗棋布,名人故居也有好几处,还有一座古老的园林豆粉园”。毫不夸张地说,这条路就是一个博物馆。与其说人们强烈关注锦绣路和它的未来,不如说是生存于南州的人们与他们的城市命运休戚相关,他们的所有情感均寄托于此,他们为自己的城市过去的一切自豪,也为城市的将来迷茫,他们或许还不太明白抑或干脆根本不需要明白南州的城市政治意义,但他们对南州的文化意义却比谁都更有深刻的感验。都更有自觉的承担意识。他们固守这个城市的传统和理念,以此“抗衡”现代化,绝非遗老遗少式的乡愿。现代化是一种变化和理性选择,城市的文化精神却需要在变迁中小心地加以维护。这是支撑城市的骨子,城市的历史中,文化精神是一个活的基固,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城市的发展才有活力,城市的历史方能亘延不断,人们精神才有寄托,才会在物质之外具有文化价值感,生存才会更有质量。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成为一种自觉化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小说借文史家吴一拂之口说出了这种文化认同:“建筑是有灵性的,过去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没有道理?太有道理!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有没有道理,太有道理!现在失去史迹,这就等于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就是一个白痴啊!”《城市表情》写到的那些南州人,正是在这种认知层面上为他们的城市寻求生存的文化基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不可能把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置之度外,并且不能不承认来自文化精神的制约。所以,无论是九十高龄的文化顽童吴一佛,还是初涉世事的记者雨庭,无论是旅居异国的南州世家传人顾家语,还是沉浸在昆曲研究之中的新一代学子谢北方,无论是以书为生的城市闲人夏同,还是虽在政界却依然诗人本色的梁小兵,以及王博、尉敏等等,他们对豆粉园及其他历史痕迹的保护的表现,在文化意义上,显示了一个历史城市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拥抱,他们要保留这个城市的园林艺术、昆曲艺术、评弹艺术等体现的文化精神,而现代化却对此构成威胁,出于文化本能的抵抗,他们要作最后的守护,虽不是惊心动魄,却表现得异常柔韧不屈,令人怦然心动;他们的努力和成功尽管微不足道,却亦令人肃然起敬,不可小视!他们构成的文化群落,即便是范小青的一种理想化表达,也能让读者在城市化实践中与她一样多少减少了几分忧虑。尽管秦重天在性格上显得刚烈和简单一些,但他的追求的结果却是极富文化重任感的。他是在:“南州人何其有幸——有幸接受如此丰厚的历史馈赠;南州人何其艰辛——加速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古城风貌与宝藏的重任,同时落在双肩”的情形下启动锦绣路工程并开始卓有成效地进行传统文化保护的。在这一为众人瞩目的民生项目中所建造的新的东西怎样才能体现南州传统的风貌,怎样才能体现出南州浓浓的文化味,或者说独特的南州味,同时又具时代特点与20世纪末的南州风格,这些都是他在工程进行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我们已经从小说中看到,新开通的锦绣路宽70米,是原来的7倍,沿线的建设正热火朝天进行,人们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南州古城继续传递它优秀的传统,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一种敢于为历史文化负责的主人精神。

  范小青的文化立场很明确,她希望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尽可能多的古老的历史信息,而不是粗鲁破坏。小说中“城市天际线”问题和吴学澜故居的保护中都可以看出作家的企望。为此,范小青设计了最能体现自己意图的人物方雨庭,她与南州及其文化转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城市文化转型期,她也是表现非常睿智的女性。作为一名文化专栏记者,她熟悉这座古城,并对南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深邃的感情,她写了很多文章强烈反对破坏南州城市建筑的历史风貌。小说中尉敏背诵了一篇她的文章,恰切地传达出了她的这种感情:“如果说,园林是南州的掌上明珠,古塔寺庙是南州的镇地之宝,那么老宅又是什么呢?散落在每一条小巷每一条老街的经经络络中的那些故居老宅,千百年来,他们被道德文章熏陶,被名人的气质浸透了,知识的养料,也在这里渗足了,与此同时的千百年,老宅又将它们吸纳的这些气息经久不衰地散发开来,弥漫开来,让他们布满在南州的土壤和空气中。这样的生生息息,老宅故居,便成为处处燎原的发源地了,在史册的每一页,我们都能看见有浓浓的文化烟火从这里升腾起来,在过往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感觉故人的精神气在这里行走……”当然,雨庭早已意识到城市转型的必然,当她坐在馨香厅看着那破败的建筑和瑟瑟发抖的观众时,她就已经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与固执的吴一拂相反,雨庭是赞成通过发展的途径来实现文物保护的。她清楚地看到旧城街道的腐朽,同时她知道,如果不改造,老旧只有走向死亡。所以,在锦绣路工程整体规划将遭到部队突破尉敢让她写有关“天际线”的报道时,她才放弃了利用吴一拂之口的想法,改由自己写。在顾红请求她写文章呼吁政府关注吴一拂的木雕收藏时,她断然拒绝。雨庭内心渴望城市改造,渴望拆迁锦绣路,移建豆粉园,在改造中保护这座古城,保存古城的精气神,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体现了范小青一种开放大度的文化理念,也是很多城市在改造中应该着力思量的问题。

  《城市表情》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情节紧密,丝丝入扣,不落俗套。如小说中尉敏和雨庭及谢北方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写得很漂亮。表面玩世不恭,内里却用情用心的尉敏苦追雨庭,雨庭却恋上谢北方身上独有的迂腐和坚持的气质,而谢北方一头钻进自己的昆曲研究,对雨庭的暗示甚至明示无动于衷,也许读者会认为谢北方最终会接受雨庭的苦求,或者雨庭会放弃谢北方重回痴迷于她的尉敏身边,尉敏被抓,雨庭苦守一夜,他被放出来时,雨庭激动的哭喊:“尉敏,我不能没有你,不能失去你!”人们以为这也许就是结局了,作者却说那是尉敏和雨庭的错觉,当然也是读者的错觉。当生活重新平静后,雨庭知道自己放不下的依然是谢北方,如再次向谢北方表白真情,后者却说自己不喜欢这样的感情,读者真是气得发昏,直骂谢呆子简直就是一个混蛋!

  同雨庭之于谢北方没有结果相对照,与秦重天组成家庭的王依然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事业“成全”丈夫的事业。秦重天虽然贵为一市之长,却有甚至不如普通人的偏见:并不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在电台“依然热线”作心理咨询的妻子的工作让他不光彩,要她别再上这档节目,王依然以超常的隐忍辞掉这份心爱的工作去了心理学会。秦重天时常以事业狂的姿态君临王依然,长期繁重的工作又使他根本无暇顾及与妻子的沟通,也让他的家庭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读者不能不从文本进入沉思:向秦重天的悲情人生作出礼赞的同时,表达关注生命情感失落的考诘和健全人格的叩问:这个实际解体的家庭,为什么会十分可贵地走出了代表“前方”向“后院”专横地要求不可理解的“理解”。这种人生悖论对秦重天的政治奋斗是不是短暂的麻醉?如果是,难道对他悲剧的生命不正是一种幸福和安慰吗?

  最后有一点仍需说明,秦重天坚定不移忘我拼命地改造锦绣路,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的强力运作,他周围的政治人物,都在为其推波助澜摇旗呐喊。特别是以闻舒为代表的南州政治首脑,更是以自己称雄一方的政治意志和政治权威,把小说的中心故事演绎得出神入化,令人叹服!小说中写出了秦重天与同僚的意见、分歧甚至矛盾,如与唐市长的矛盾就由来已久,甚至与闻舒也一样。但这里却有充分的政治全局观,实际也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唐朝一向是与秦重天唱对台戏的,然而唐朝对秦重天的工作精神,内心深处是相当敬佩的,只是唐朝嘴硬,从来不肯承认罢了。南州上下都知道,秦重天是闻舒的人,但闻、秦二人心里都清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欣赏人和被欣赏人之间,犹如夫妻情人一样,也有一个蜜月期,过了这个时期,关系就会淡下去,甚至出现破裂。可贵的是,闻舒作为班长以党性维持了这种关系,如果说彼此有利益的话,那就是为事业为工作的共同目标使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当秦重天被省纪委找去谈话,闻舒在省委周书记面前替秦重天说话,表现了他对秦重天的由衷欣赏:“有时候,甚至越优秀、越是想干事情的干部,越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一级领导,有责任保护好他们!保护好这些赤胆忠心的好干部。”小说写道:“怀疑自己也不能怀疑秦重天,这就是闻舒自始至终对秦重天的高度的信任。”大家都知道闻舒是秦重天的后台、后盾,但其实,闻舒心里明白,事情恰恰是反过来的,秦重天是闻舒心中的一座大厦,在南州,这是一座无私无畏为党工作的挺立着的大厦。范小青没有停留于秦重天表层性格的普通化上作文章,而是深进其外部行为掩盖下的内心世界,写出他灵魂深处改革英雄与普通人两种性格因素的矛盾冲突,以及随之产生的困惑、孤独、痛苦、欢乐等复杂情绪反应,正是通过这些人物内心风暴的真实描绘,作家为读者奏响了一首植根于现实环境中的当代共产党人的英雄交响曲。

  《城市表情》直面城市化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尖锐矛盾,对当前城市进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作了大胆而极富挑战性的探索,小说包含着厚重的思想含量和巨大的美学内涵,堪称同类经典!

  注:

  ① 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②  费振钟:《城市:现代化政治与文化命运》,《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5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