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是冷寂的,但又好像有无尽的话语想对人诉说,所以,又是那样的令人迷惑。刚到甘肃敦煌的那一天,我们就来到鸣沙山,来到历千年而不枯竭的月牙泉,感慨这泉水不被流沙所掩埋的神秘。大漠的天黑得很晚,晚上八九点钟,太阳还不舍得回家;而碧蓝的天空上,月亮已高悬一隅,如一个守护神,默默凝望着这荒芜的大地。
在这无涯无际的戈壁上,人是渺小的,一切生物都是渺小的,似乎只有寂静和苍凉才是永恒的。举目望去,只有远处的祁连山雪域,遥遥的似一抹浮云,横于天际,给人一种神圣的召唤。面对这寂静的土地,我不禁会想,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在荒漠上一步一步跋涉,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孤独,又是怎样在漫漫长路中战胜自身的焦虑、不安、恐惧?古今凡是要成就大事者,总是要经历一个“望断天涯路”的过程。只有到了这样的荒漠,才能深深感悟到“苦行僧”的生命意志和坚韧精神。
突然,我看到一双被遗弃在荒漠上的旧鞋。这一闪而过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这是谁遗下的,它的主人今在何方?我们知道,在这通往罗布泊的无人地带,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折戟沉戈。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进罗布泊,再也没有走出来;1996年,徒步探险不幸遇难的探险家余纯顺,也曾沿着这条路前进。那一双鞋是谁遗下的呢?它好像变成了一块生命的碑石,风化凝固成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说,沙漠中的所有人工残遗物都可以引起人无尽的联想和感慨,一段快风化的缰绳也可以承载一段远古的大漠故事,一截矗立的胡杨残骸更如荒漠上的一具幽灵,似乎想告诉寂寞的旅人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
对中国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会知道,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兵家争逐的战场,是一个“春风不度”的地方。在古人眼中,西出阳关,便再也没有故人。为什么古人会在这里设立关卡呢?因为在大漠中,守住了水源就守住了生命线,玉门关、阳关的所在,都有水源,故傍水而建,扼守一方战略要津。今天,阳关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几乎没有留下一点陈迹,只有附近的烽燧还见证着一段历史;惟玉门关历千百年,仍静静地立于天地之间;疏勒河畔的河仓古城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却似乎在以最后的时光展示一段尚未被湮没的历史。
在大漠深处的一个关口,我看到一副对联:“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燧汉关今犹在 听塞外羌笛胡角马嘶张骞李广俱往矣”。上联大致写出今日大漠的景况,不过下联的“张骞李广俱往矣”则颇值得商榷。张骞、李广等都在历史中光耀非凡,并非轻易可以取代。这经历过无数次铁蹄践踏的荒漠,早已抹去了所有战火与烽烟的痕迹,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除了荒芜,还是荒芜。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在无情的时光风雨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过了玉门关,再往西行,就到了雅丹“魔鬼城”。魔鬼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风蚀而成的土丘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大漠就是这样的神秘,又这样的令人迷惑。但是,别以为这里像三毛所描述的撒哈拉沙漠故事那样充满浪漫色彩,这里有更多的苦难与艰辛的故事。
但是,有苦难的地方,便有神圣的光辉;历经磨难的人,反而能在千锤百炼中淬炼出高尚的人格精神。正是这荒凉的大漠,产生了光耀世界的文明。据传说,公元366年,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来到这不毛之地,筋疲力尽的他,在河畔的一处高地坐下,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对面的山金光万道,仿佛有佛光照耀。僧人决定在这里修行,于是找来工匠开凿石窟,坐禅修行。从此,来这里开凿石窟坐禅、礼佛的僧人及世俗人,越来越多;到了唐代,石窟已达到一千多座,故这片石窟又叫千佛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因位处中西文化的交汇要冲,兼收并蓄,产生了辉煌的文明,千佛洞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明朝以后又走向了衰落,千佛洞也被流沙掩盖了她的光华。直到上世纪初,被叫作“王道士”的人在石窟中发现了藏经洞,引来西方列强的盗宝者,大量无价之宝被可耻的文化掠夺者所抢劫。
敦煌重新被世人所发现和认识。敦煌,既是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地方,也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可以说并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另一方面,这虽然是一个艰苦而煎熬人的地方,但又是一个让人为之倾心的地方。
在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代代的大漠人在这里写下了他们传奇的人生。敦煌研究院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常书鸿,早在1927年便留法,学习油画,并定居法国。敦煌壁画在西方引起广泛影响时,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于1936年回到多灾多难的故国,并于1942年来到敦煌,在经费奇缺的情况下进行着洞窟的保护工作。现任院长樊锦诗说,当年她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到敦煌实习时,第一眼看见常先生,发现他的衣着跟当地的农民无异,可想,常先生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守护着这艺术宝库。他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壁画的临摹,付出了一生的时间,由此,被人们誉为“敦煌石窟保护神”。为敦煌石窟无私付出的人,何止常先生一个。樊女士说她自己刚到敦煌的时候,最初也很不甘心,不愿意留在这荒凉之地,可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战胜了个人的意愿。她留下来了,并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她说“现在就是叫我走,我也不会愿意”。为我们讲解石窟壁画的韩文君,本来是在兰州学财经的,完全有条件到外面找一份薪优的差事,却来到敦煌,做起一份讲解员的工作。我想,今天的莫高窟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正是由于一代代无私的人在奉献他们的生命,以他们的青春为石窟的壁画加添不会消退的色彩。
大漠是荒芜的,但是,大漠人的生命是富足的。我终于明白了月牙泉不会干枯、不被流沙所埋的神秘隐喻,就像大漠人在贫瘠中开创出生命的绿洲一样,月牙泉正是荒漠甘泉的象征,代表了不竭的生命之源和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