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人物访谈 >> 正文

诗歌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载体——访彝族诗人吉狄马加

//m.zimplifyit.com 2013年06月20日13: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率领青海民族文化代表团近日到西班牙和阿根廷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西班牙期间,青海民族文化代表团在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大美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随后与科尔多瓦市共同签署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西班牙科尔多瓦国际诗歌节合作交流协议书》。在阿根廷,举行了吉狄马加西语诗集《时间》首发式。吉狄马加回国后接受了电话采访,他表示,诗歌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载体,两个诗歌节之间的合作将促进中西诗歌的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

  “诗歌节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创办于2007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累计已有近60个国家的诗人参加,第四届诗歌节将于今年的8月7日至12日举办。科尔多瓦国际诗歌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诗歌节之一,也是西语国家诗人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由于近几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加之近年来中国和西语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科尔多瓦市政府倡议两个诗歌节之间应加强联系,于是双方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书》。之后,双方将互派更多的诗人参与对方的诗歌节,同时还致力于鼓励和推动两国诗歌作品的翻译出版以及汉语在西班牙、西班牙语在中国的教学推广。

  在吉狄马加看来,西班牙语文学对中国作家、诗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小说和诗歌这两方面。比如,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迦、拉菲尔·阿尔贝蒂等“二七一代”的诗人,还有西班牙本土以外的用西班牙语写作的作家,像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尼古拉斯·纪廉、奥克塔维奥·帕斯等,都受到很多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的喜爱。但是,由于翻译人才的缺乏,双方在文学交流上并不充分,对对方的文学现状并不是太了解。因此,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要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吉狄马加介绍说,同科尔多瓦国际诗歌节开展合作之后,诗歌节组委会就可以更方便地与当地的诗人取得联系,邀请更多的西班牙语诗人参加诗歌节,同样,也会有更多的中国诗人参与西班牙的文学活动。这样,两个诗歌节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促进两国诗歌界的互相了解,从而推动两国出版业的进一步合作。另外,在今年8月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举办期间,将会举办“从聂鲁达到博尔赫斯——一条隐秘的文学之路”展览,会把聂鲁达和博尔赫斯的一些遗物、珍贵的照片和资料拿到青海展出。随后,还会将这些展品送到北京,与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合作,继续展出,以扩大诗歌节的影响。

  目前,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世界十大国际诗歌节中已经排在了前列。为了让“国际”两字变得更名副其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确定了这样一条邀请诗人的原则:“不附加任何条件,让不同意识形态背景、文化背景的诗人探讨在物质主义时代如何对抗精神的困境。”诗歌节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的诗人与会,尽量让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优秀诗人都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吉狄马加高兴的是,每一届与会的诗人中,国外的诗人都会占到四五成,而且邀请来的“真正重要”的国际诗人越来越多。大家就论坛所设定的主题进行发言,促进了不同民族诗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从2009年开始,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还设置了“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扩大了诗歌节的国际影响力。第一届的奖项颁给了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第二届颁给了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今年是第三届评选,获奖者为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和美国诗人西蒙·欧迪斯。吉狄马加说,“往届获奖者只有一个,而这一届却有两个,这是因为今年的候选人在评选中票数比较接近,经过评委的讨论,决定由两人一起分享。颁奖典礼将于第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举行。”另外,由于诗歌节是隔年举办,青海去年还举行了国际土著民族诗人帐篷圆桌会议作为补充,邀请近40位国内外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就各民族诗人在当代世界语境下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使命、各民族文化之于当今和未来人类生存的意义等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吉狄马加表示,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提升诗歌节的国际化视野,促进中外诗歌之间的交流。

  “应重视诗歌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在组织和参加一些国际诗歌节的过程中,吉狄马加越来越感受到诗歌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说,现在每个国家都很重视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渴望自己的文化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认可和吸收。但是,我们在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时候,搞了一些比较大型、很热闹的演出,但不一定完全被人家接受。如果把一些场面很大、很热闹的活动的表面浮华去掉的话,留给别人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的时候,通过诗歌进行沟通可能会更容易相互理解。因为诗歌直接来自于人的心灵,而这些诗人都是他们民族的符号和民族的代言人,诗人所表达的往往都是他们民族心灵世界里最真实、最感人的东西。”

  吉狄马加认为,诗歌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载体,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背景、哪一种宗教信仰,都有很多人热爱诗歌。现在全世界有很多民族很重视诗歌的对外交流,他们把本民族中优秀诗人的重要作品推荐到世界各国去,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其实诗歌就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密码,读者阅读一个诗人的作品,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接纳一个民族的心理,从而对这个民族产生认同感。就目前来说,“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但这必然会涉及到语言和翻译的问题。每一个民族的诗人大都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把诗歌翻译成另一种民族的语言,实际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吉狄马加谈到,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世界上还是有众多诗人的作品被翻译成不同国家的文字,被别的国家和民族阅读。中国这些年来的诗歌翻译也相当活跃,一代一代的翻译家为读者呈现了许多国外重要诗人的诗作,让我们得以了解这些民族的“心灵秘史”。现在,随着我们国家影响力的增强,外国作家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渴望要比以前更强烈,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从事诗歌翻译。另外,诗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变得更加有必要,这不仅仅是出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更在于文化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对于当代诗人来说,继承民族的传统是重要的一方面,向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诗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吉狄马加看来,诗歌创作和阅读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审美活动,非常古老又非常年轻,诗歌会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被不断创造、欣赏下去。只要有人类的精神生活存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就会愈久弥新。而出于一种相互深入了解的渴望,通过诗歌进行的交流也不会停止。

  “我的诗要力争表达一种人类意识”

  西语诗集《时间》在阿根廷的首发,让吉狄马加的外文诗集又增加了一种。他目前已经拥有德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韩文版等约15种外文诗集,这在当代诗人中应该算是比较多的了。这是吉狄马加第二次出版西语诗集,之前他曾在委内瑞拉出版过一个版本。据介绍,这本诗集精选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164首,由委内瑞拉诗人何塞·曼努埃尔·布里塞尼奥·格雷罗翻译,由北京大学教授赵振江审校。诗集选取的主要是表现诗人生活背景,包括彝族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品,也有一些涉及到国际题材的作品,比如对和平的赞颂等。

  为诗集撰写序言的阿根廷诗人罗伯特·阿利法诺表示,吉狄马加的诗虽然是在不同语境下创作的作品,但对阿根廷读者而言,每首诗的内容和精神他们都能理解和读懂,能用心感觉得到,因为他的作品是献给人类、自然和生命的。这与诗集译者在评论文章《远在天涯,近在咫尺》中所说的几乎一致:“吉狄马加内心深处拥有与我们拉丁美洲诗人同样的情结。”这和吉狄马加自身的创作理念密切相关,他自己曾说,“大诗人的作品必须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必须具有一种更广阔的人类意识,哪怕他写的是一个小小的部落,他也要透过这一部分人,表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至高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的诗要力争表达一种人类意识。”

  而波兰诗人玛莱克·瓦夫凯维支这样评价其诗作:“吉狄马加在自己的诗歌里证实了他是世界公民,这不只是他到过许多国家、认识了当地人民……他没有在那些地方刻意寻找差异,而是寻觅到能够使人们更加亲近的因素,因为他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吉狄马加认可这样一种评价,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关切人和土地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生存状况。他说,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良心,它除了见证这个时代,还必须捍卫真理。

  也正是这些“带有共性”的诗学追求让吉狄马加的诗歌能够在国际上被较为广泛地接受。但是,他更认为,一个诗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永远不能被别的声音所替代的。所以,他虽然借鉴普希金、桑戈尔、洛尔迦、帕斯等人的诗作,但是更注重从自己民族的传统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和语调。

  谈及最近的创作情况,吉狄马加表示,虽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但是作为一个诗人,必须要不断有新的作品出来。他现在正在构思一部长诗,间或也会写一两首短诗,试图在作品中思考民族的精神走向,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黄尚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