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明星级中国室内乐的诞生

//m.zimplifyit.com 2013年06月21日11:2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杭

  室内乐注重的不是吸引观看,而是表达,不是为了演奏本身,而是为了发现并再次发现音乐。

  在今年国家大剧院的五月音乐节中,中国室内乐组合的纷至登场成为焦点,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景象。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偏重交响和独奏,室内乐一直薄弱、冷清。长期以来,室内乐似乎停留在交响乐团排练的余兴,缺少职业室内乐团体,演出也很少。中国乐迷不少,但热衷室内乐者寥寥,多数对室内乐曲目了解有限。即使世界级大师级室内乐团来了,上座率也不高。我们不会像追柏林爱乐、芝加哥爱乐,追阿巴多、波利尼那样,去追艾默森、哈根、莱比锡或玛赛克这些其实同样耀眼的弦乐四重奏乐团。而在为数众多的中国琴童和琴童父母眼中,或许只有明星独奏家。各大剧院也热衷于做大项目,那就是交响乐、歌剧和明星独奏家,和这些比起来,室内乐远不够“气派”。

  室内乐不重要?室内乐伴随古典音乐的整个历程,交响乐之父海顿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室内乐规模小?室内乐往往有和交响乐一样的结构和长度,未配器的交响乐就是四部和声,室内乐最基本的样式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就像恐龙的骨架。室内乐作品不多?至少占半壁江山,写过四五部交响乐的经典作曲家,一般都会写十几部以上的室内乐。为什么需要室内乐?如果音乐不是奢侈品,音乐会票不是新年礼物,就会到处都是室内乐。西方家庭中几个孩子会学不同的乐器,所以总在演室内乐。室内乐的强度不如交响乐?一部人物众多的大场面戏剧和一部只有两三人的室内剧,你认为哪个戏剧性更强?室内乐艰深?与交响乐通常的宏大主题相比,作曲家更喜欢用室内乐表达私密的、非常个人的、内心的感情。如果我们不认可音乐是个人的表达,不习惯关注内心,对待生活没有深沉和细腻的态度,就会认为室内乐不好听懂。反之则会感觉室内乐更加贴近。

  中国室内乐发展滞后的问题,不是室内乐的问题,是我们接受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有世界级水平的上海弦乐四重奏乐团,但它也是在墙外香遍才在国内有些名声,这支成立满30年的牢固组合,一直是中国室内乐的奇迹和个例。然而如今,仿佛看到了中国室内乐春天的一点前兆,其突出表现就是新的明星级室内乐组合已渐次诞生。仅从这次五月音乐节来看,5月9日,吕思清领衔美杰钢琴三重奏音乐会;10日,朱亦兵大提琴乐团带来瓦格纳歌剧改编曲;13日、14日,上海弦乐四重奏演奏了贝多芬之后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极艰涩的全部6首巴托克弦乐四重奏;而12日,去年刚成立的龙弦乐四重奏首度在北京亮相堪称完美,将这几天的美妙气氛推向高潮。

  这些新的室内乐组合几乎甫一诞生就具相当水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最优秀的独奏家来到了室内乐领域。吕思清的老派浪漫范儿感情强烈,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的舒伯特时而闯进贝多芬的英雄气概,时而浸入舒曼的深情,而在速度设计上让人感到那种现代的精确要求,因而造成一种紧张感。无论如何,这是一种风格,而风格对于一支成熟的室内乐团来说是必须的。龙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宁峰,已经让他那把名琴奏出了登峰造极的考究音色,秦立巍的大提琴从鲍罗丁的第一个乐句到终止都是富于表情的,中提琴金朕弘温和又严谨,四位演奏家的声音更好地融合了。他们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极为整饬,而对于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他们创造了几乎最慢也最抒情的版本,却绝不至于使音乐松懈、失去结构。以前听中国的独奏或室内乐演出,会觉得比较浪漫风格的音乐或像肖斯塔科维奇这样我们有共鸣的现代音乐通常演奏得比较好,而对看似简单的古典时期作品反而把握不好。龙四重奏演出的海顿学生辈作曲家罗姆伯格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则展示了如何把一首看似简单的音乐,演奏得精致恰切,发掘出质朴的歌唱性,让“清新”再度成为艺术值得钦佩的品质。

  室内乐注重的不是吸引观看,而是表达,不是为了演奏本身,而是为了发现并再次发现音乐。因而,我们的室内乐团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使命:通过演出多为听众介绍一些室内乐曲目,介绍好音乐。上海弦乐四重奏曾在中国首演过很多弦乐四重奏,包括门德尔松这样的经典和当代潘德列斯基的曲子。这次美杰三重奏也搭配古典和现代,还演奏了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那有趣的四首探戈舞曲“四季”。龙四重奏更是挖掘一些被遗忘的弦乐四重奏佳作,这次演出不知名的罗姆伯格就是一个开始。朱亦兵大提琴乐团的音乐会,无疑是今年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周年所有音乐会中比较别致的,因为他们把这位狂暴而冗长的大师最具歌唱性最动人的音符都挑了出来。叶小钢曾为北京三重奏的首演,也为这次龙四重奏的首演创作了室内乐作品。有这么优秀的室内乐团,也会刺激更多中国作曲家为他们写作室内乐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