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本刊在6月13日发表了《董必武一生践行“吃饭决不能铺张”》一文,讲述了董老简朴的生活作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期刊载在董老身边做过十年服务和警卫工作的梁方建先生写的《我在董老身边十年》,讲述他在董老身边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编者
1961年,我调到董必武同志身边工作,直到1971年离开;这十年,是我人生中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十年。
我刚去的时候,做内勤:整理董老的办公室、在办公室值班、生活上给予他一些照顾。工作不累,但很琐碎需细致。后来,工作时间长了,更重要的是董老主动要求精简身边工作人员后,我还承担了警卫工作。
“如果没有,就算了”
董老的饮食习惯比较简单,餐桌上从来没有海鲜,也不喝酒;但常会有他的夫人何连芝同志腌制的四川小菜佐餐。我在董老身边十年,注意到,董老吃饭时,如果不小心有掉到餐桌上的米粒、菜,他都会捡起来吃了。在他的饭碗里,从不留一粒米、一勺汤。
生活上,他用的洗脸毛巾,常用的地方慢慢地薄了、成网格了,开始有洞了,他曾要我把毛巾的两头对上,缝起来,然后再剪开对折的地方,把破的地方剪掉,沿边撩上。这样,一条长型的老毛巾,就变成小方型的新毛巾了。这块经我加工的毛巾,董老又用了好长时间。
记得,还有一件事:那天,董老主持一次晚上在大会堂的招待会,宴请外国友人,是我陪他去的。我们晚上十点多钟才到家,一进门,董老就说:“小梁,你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剩米饭。如果有,就让大师傅炒一小碗鸡蛋饭。如果没有,就算了,不要再专门做。”从此后,董老参加这类活动,就要先在家吃一点稀饭,垫垫底,再参加公务活动。
“看古书,就是休息”
老人家的嗜好,我觉得一定要说有,那就是看书、报和文件。从早到晚地看。如果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不提醒他起身活动活动,他绝对会忘记这个需要。所以,请董老走出办公室,是我们工作中很重要又很难办的一件事,难办是因为要请他出去,每次都要催很多遍,他常常答应了,却丢不下手上的文件和书、报,甚至连眼皮都不抬起来。我有时就站在旁边等,偶尔也奏效,他会理解地报以微笑,从而站起来,走出办公室。
记得,有一次我去提醒他出去散散步,休息一下。不料他说:“我这不是在休息?”说着,扬了扬手中的书。我说,你一直在看书。他说:“看古书,就是休息。”
还记得,有一次我随董老到大会堂开会,我走到前面几步去开门,突然听到后面董老发出声音,就忙停住脚,回头问:你叫我?说着,我看见董老手上多了一张小纸条。董老跟过来,一边进门一边说:“外语不抓紧,一放下,就会忘了。”
现在常听人说董老的书法好。当年,我们只知道董老把写毛笔字当做锻炼身体的方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写的字数,一天不落。万一在行程中没有条件写,到了驻地,安顿好,老人家还要每天多写一些,把落下的字数补回来。
我随董老到黄山,董老写了一幅字给我。我离开董老后,去看望他,那时他已84岁,又写了一幅字给我。
“不要搞特殊”
董老年纪大了,每年都会到外地小驻。每次动身前,都会向管理生活的同志交待:出门要按中央要求标准安排就餐,不准做山珍海味,不准摆放各种酒、饮料和烟。不允许提额外要求。
记得1968年冬季,董老到广东休养,入住广州军区招待所。一天下午,军区柳政委来电话告诉我,说,晚上七点半军区礼堂有文艺晚会,请首长参加。我再三问:是不是为董老安排的专场演出?柳政委反复申明,说:不是。我就向董老报告、请示了。董老听后,说:是不是为我安排的专场?如果是,就一定要辞掉。我又一次将柳政委电话保证如实汇报一遍。董老这才同意参加。
到了晚会现场,丁司令员走上前,握住董老的手,说:“董老啊,你这些天辛苦了,今晚给你安排一个晚会。请你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晚会结束,回到驻地,董老就对我提出严肃批评。说:“怎么搞的!平时多次给你们讲过:到了驻地,不要搞特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些话,你没有记住吗?”说着说着,董老动了气,连衣服也不换了。
我很委屈地听着他的批评,等他发火稍微停顿时,不由得争辩:我不止一次地问过柳政委,他肯定地说,不是为你组织的专场;再说,晚会现场又有满场的观众,也不像专场演出;丁司令那番话,我觉得,只是表示一种对你的尊重,是一种客套话。
董老边听我说边缓解了一脸的严肃,可能也看出我十分委屈的样子。就笑了笑,说:“啊!你说得有道理。委屈你啦!”此后,我做事情更加细心、更加慎重了。
“让小梁跟我去”
记得,1970年8月下旬,董老召集身边工作人员开会,说:我要去外地考察工作。这次中央要求只准带一个随员。我们这里,让小梁跟我去。
散会后,董老留下我,告诉我:整理并带好办公桌上的文件,带上几本他指定的书,再带上几件换洗的衣服。不要带多余的东西。
次日上午九时半,我们到达机场,没有进休息室直接登机。我在登机行进过程中,也注意到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的首长也在各自登机。我的心情陡然紧张起来,陪着董老走到舷梯旁,搀着老人家走进前舱,安顿他坐好。我一面调整心情,一面四处观望,了解环境,并准备到后舱去,可能是董老看出我有些紧张,便提示我坐在他身边,聊天似地说:“小梁啊,你知道我们去哪儿?去干什么?”我说:“你不是去考察工作,而是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保密的会议。地点不是庐山就是上海。”他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到了机场,就见到主席和好几个领导人都在机场,有的也在登机。”他又说:“对。是去庐山开会。你对这次出差有点儿什么想法?”我说:“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让我一个人跟着你出来,担子太重了!这是我跟着你近十年来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我思想压力很大,很怕担负不起来。”他说:“只准带一个工作人员,这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要求。”接着,又宽慰我:那么多人,会议的组织、安排会周到的,不要担心。
那次会议开得很紧张,白天开会,晚上不停地会有文件来。董老非常关心我,常提醒我:文件登记和会议时间安排的事情不能马虎。
“平等互相监督”
9月上旬,会议结束时,董老跟我说,会议最后宣布了一个通知、一个要求:通知是来时坐哪架飞机,回去时还坐那架飞机;要求是,把会议中间所做的记录、发的文件一律销毁,不准带出庐山。他说:“现在,你把你的记录拿出来;我把我的记录和文件拿出来。我们两个人面对面地看着,一起把它烧掉。我们两个人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分年龄大小,不分从事工作的职务,不分参加革命早晚,同样都有平等互相监督的权力。”
我们俩先讨论在哪里销毁。在屋子里销毁会有烟,也不安全;决定到室外。我汇报说,我们住的房子外面,有一个属于这个房子的、小的日常垃圾站。我建议在那里。董老同意了。董老看着我,我点火,焚烧,所有的纸都变成灰。我们,一老一少,两个共产党员按照会议要求把所有的记录、文件全部烧掉了。
在回京的路上,董老告诉我:江渭清同志(时任江西省委书记)邀请他到南昌休息几天。董老婉拒了。董老说:我不回京,这架飞机还有别人乘坐;如果为等我而留下飞机,不好。其实,我想早一点回去,是你累啦!这次回北京,你多休息几天。回京后,真的让我一连休息了四天。
我离开董老快半个世纪了,这些小事还经常在我心里翻腾。我常常想:有机会陪伴董老十年,亲眼见到第一代革命者平易俭朴的生活,亲耳聆听老革命的教诲,亲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如何对待党的纪律。我真是太幸运了!
这是董老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