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电视剧应当克制“话语膨胀”

//m.zimplifyit.com 2013年07月05日15: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小立

  近日,有四家卫视同时热播了电视剧《宝贝》,观众对该剧褒少贬多。笔者最突出的印象是“话语膨胀”,密集的人物对话已经让人感到听觉上的审美疲劳,比话剧还要“话”剧。

  诚然,一部剧作要讲好一个故事,塑造几个成功的人物,台词既是作品文学功力的展现,又是对镜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和互动,观众总是希望能从不同风格的影视中享受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语言上的力量,有些影视剧的台词甚至成为经典而长久存留在观众心中。有特色和个性化的台词,能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然而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艺术语汇,作为影像艺术的电视剧属于视觉艺术,理应充分展示镜头语言的叙事功能。

  观看近期热播的几部电视剧,感觉有些相当成熟的编导,过多依赖人物对话推动剧情进展的倾向,却越来越不重视镜头语言的运用。早些年看过的一些中外经典影视剧,在注重台词的同时,特别注重运用场景、道具和人物表情,反映剧中人的性格及情绪,从而深入故事、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观众看电视,更多是通过画面受到感染和感动,并非只依靠人物对白。电视剧作为家庭观赏艺术,不能脱离镜头语言的本体。

  应当承认,精彩的台词有助于深化表演。但当下诸多电视剧的台词,要么是故作深沉,要么是刻意耍贫嘴,游离于剧情之外。特别是某些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剧,把调侃当幽默,把网络用语或段子当时尚,并以此标榜为 “关注现实”。电视剧《宝贝》中的三对夫妻,只要到一起就少不了耍嘴皮子,你来一言,我回一语,唇枪舌剑;在《新编辑部故事》中,不是俏皮话,就是网络段子,无用甚至无聊的台词塞满了每场戏的空间,有些台词和剧情毫无关系,观众闭上眼睛就权当是听广播剧了。话语膨胀,不仅没有给剧情添彩,反而让观众感到剧情拖沓,听觉疲惫,导致人物形象模糊。

  “话语膨胀”的倾向,透露出电视剧编导在镜头语言表现上的退化,演员对以形体语言表现内心活动的无能与无奈,同时也暴露出相当一些电视剧越来越不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用对白走捷径,观众很难看到那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更谈不上“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了。

  如果电视剧完全靠台词交代剧情,还将会助长某些偶像派演员对表演的理解更加简单化,或是对塑造人物的误读,以为只要能大段地背诵台词,再来点时尚的俏皮话乃至歇斯底里的喊叫,就是表演到位了。其实真正的好演员,功夫不全在嘴上,台词只是表演功力的一个方面。真正的好演员要张弛有度,有伸展力亦有控制力,有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表演才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