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 >> 正文

欧阳友权:让网络类型化写作走得更远

//m.zimplifyit.com 2013年07月15日14:4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欧阳友权

  在我看来,时下的网络类型化写作有三个突出的文化表征:一是以丰富的类型形态、浩瀚的作品存量覆盖大小文学网站,形成大体量的类型小说繁盛格局,主导了网络大众的文学阅读;第二,类型化写作借力网络文化的自由精神,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非主流文化趣味,为网络文学娱乐化提供了适销对路的大众消费品;第三,依托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传媒大势,文学网站、网络写手、阅读受众相互催生,构成大众文化市场的利益共同体,用文化资本增值的商业模式确证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在场性和文学新锐性。

  与此同时,网络类型化写作存在明显的局限:一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资本最大化对文学品质的遮蔽和文学责任的回避,形成了类型小说数量与质量的落差;二是签约写手的功利心态造成“阅读拜物教”式的点击率崇拜,一些作者谄媚于趣味欣赏,选择娱乐至上,造成类型化写作的低端迎合多于高端引领;三是“注水写作”越拉越长倾向,日进万字的高产、动辄数百万字的篇幅,还有系列长篇的连锁性惊人容量,印证的未必都是文学创造力的旺盛,倒可能只是在证明写手耐力、体力的强健和对于商业性成功的渴望与执着。一味追求产量,对作者不啻竭泽而渔、创作透支,对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也是利少弊多。

  类型写作要紧随网络的承载和传播力让自己走得更远,需要买过几道门槛。

  首先需要校正和修补写作模式化的“重复短板”,为类型小说拓展更为开阔的创新路径。时下的一些网络类型小说,彼此雷同、自我重复的现象时有所见,同一类型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节奏、语言风格,乃至遣词造句习惯等都大同小异。如武侠小说总是离不开寻宝、复仇,玄幻小说一般都少不了异火、丹药、功法,修真类小说往往都是察灵感气,聚异成丹,逆天成仙;而宫斗类型小说无非是后宫妃子勾心斗角,或绵里藏针害人于无形,或锋芒毕露手段毒辣,或与世无争清淡如水,却不知天子心在何处……类型小说人物脸谱化倾向也很严重,主要人物往往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如男主角总是能力出众、英俊潇洒、妻妾成群,女主角无不美丽性感,红颜薄命,不是“花瓶”便是“花痴”,性格缺少刻划,心理没有变化,很少涉及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有“拳头加枕头、上房加上床”一类的噱头式写作,很容易造成作品内容的苍白和形式的老套。情节千篇一律,故事雷同撞车,人物跟风模仿,文笔互相抄袭,表现手法单调重复,有的甚至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已经成为一些类型化小说不得不克服的创作短板。

  其次是要消解艺术想像力“枯竭焦虑”。从一定意义上说,类型化写作限制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也给作者和读者的想像力设定了某种限制,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单调和僵化。如在一些网站广为收揽的“穿越”小说,老是在一个设定的虚拟空间施展穿越式想像,要么让主人公穿越到过去,要么便穿越到未来,或平行空间穿越,或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穿越,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让A穿越到B身上,又让B穿越到C等等。写作者可以是天马行空,释放自己的想像力,也可能是胡编乱造,张冠李戴,不经推敲。由于一些作者的“类型化想像”缺少现实根据和生活积累,也欠缺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结果难免会让自己捉襟见肘而使写作“就地打转”或“迷宫乱蹿”。一些描写现实题材的类型小说,由于写手生活阅历、知识视野的限制,其情节、细节常常有悖常理,虚假以凑,让面壁虚构的想像漏洞百出。更有甚者,有的写科幻、灵异、玄幻、仙侠的类型小说,其文学想像的资源甚至就来自某些网络游戏,写手为写足期待的字数殚精竭虑却灵须萎缩,陷于“枯竭焦虑”,摆不脱自我重复的窠臼或难以为继的尴尬。这样的类型化写作,必将让枯竭的想像变成艺术想像力的桎梏。

  类型化写作要解决“模式窠臼”和想像力贫乏的关键,需从主体创作资源上解决好“架天线”、“接地气”和“打深井”问题。其中,“架天线”是要注重吸纳传统文学资源,从中外历史上成功的类型小说创作中汲取滋养,而“接地气”和“打深井”则是倡导文学创作体察现实、深入生活,让笔下的成色多一些人间烟火、人性温暖和人文的承担。网络类型写作是市场经济滋长出来的文学支脉,它能让文学在互联网上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存状态,让市场、生活甚至跌宕起伏的股市都知道有文学的存在。质言之,类型化写作的最大局限正在于隔断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依存性关联,使网络文学面临自我重复、猎奇猎艳、凌空蹈虚的困境。这样的写作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隔膜的,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会矛盾是回避的,与读者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很少。事实上,无论是类型化写作还是其他创作,但凡是文学行为,都需要与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时代、与我们脚下的土地建立起一种情感的体察、价值的赋予和艺术审美的关联,让类型化写作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学性生产,而不仅仅为时尚阅读提供一个类型化读物。为此,类型化写作除了紧密跟踪阅读市场变化外,尤其需要不断强化关注社会的人文立场,增加艺术创新的审美元素,让网络类型文学的兴盛不仅文坛添加类型品类和作品数量,还能成为文学发展史的一个历史节点。

  (作者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