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溥仪“阿玛”现身钞票上 溥仪因稚气未脱未登票面

//m.zimplifyit.com 2013年07月15日16:53 来源:辽沈晚报

  没错,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头像上了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元,而不是宣统帝溥仪本人。

  大清银行兑换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官方开办、具有央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也是我国首次采用钢版雕刻凹印技术印制的纸币,在中国金融史和货币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昨日,记者在沈阳金融博物馆见到了馆藏的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元钞。

  壹佰元券主图右侧为农耕图,凸显了农业生产在大清帝国的重要性;上部以“飞龙在天”象征清朝千秋永垂;左侧浪头上有一椭圆形边框,框内人物是一位年轻的清朝贵族,他就是宣统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

  那么,载沣的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图案中呢?研究室副主任刘磊介绍,清政府对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发行非常重视,光绪三十四年,特意从美国请来著名的钢版雕刻技师海趣进行图样设计和钢版雕刻工作,而中美双方均同意采用皇帝头像作为票面图案。

  可是,当海趣先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时候,光绪皇帝已经驾崩了。当时的宣统帝溥仪还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儿,所谓“御容”稚气未脱,无法作为票面肖像。

  于是,担任监国摄政王、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载沣,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票面人物肖像的不二人选。

  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产生了,负责雕版的海趣从没见过载沣,而仅凭极其有限的图像资料,又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虽然这位醇亲王不肯屈尊来印刷局让海趣素描写生,但总不能不让下属去拜见他吧,于是一个有些搞笑的场面出现在众人面前:美国人海趣穿着中国裁缝为他专门缝制的朝服,跟在众中国官员后面进醇亲王府拜见载沣,目的只是为了见见这位王爷的庐山真面目。

  当海趣见到时年26岁的载沣后,深深为这位王爷年轻英俊的外貌、高贵儒雅的气质所打动,回到印刷局的工作室后,立即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开始了印钞钢版的雕刻工作。

  最终,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图案设计和钢版雕刻通过“御览”审阅,美国钞票公司随后印制了多套试色样票,供皇室成员及相关大臣选择,其面值分别为壹元、伍元、拾元和壹佰元,正面皆定为黑色,背面则定壹元绿色、伍元紫色、拾元蓝色和佰元黄色为正式发行版。

  宣统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正式付印,目前只见有加印流水号码的拾元券通行,其余三种面值的钞票因武昌起义及溥仪退位而未及发行,仅有为数不多的样票流出,如今能凑成全套者极为罕见。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元钞样票正面。 (资料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