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理论研究 >> 正文
台湾有许多为少年儿童写散文的作家,冯辉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很喜欢的散文高手。
我是十多年前才有幸读到冯先生散文的。当时,主持台湾《民生报》儿童副刊的散文名家桂文亚,为丰富“学生书房”,策划出版了大量图书,这当中有好多是散文集。在她寄给我的书册中,冯先生的散文集就有两本:《岗背的孩子》和《阿公的八角风筝》。那年在去看望父母途中,我读完了《岗背的孩子》这本书。火车的轰鸣,车厢里的嘈杂、拥挤,没有影响我的阅读。我被冯先生文字的朴素之美深深感动了,被弥漫融化在字里行间的亲情、乡情深深感动了。当时我曾想,要是大陆的孩子们也能读到冯先生的作品,那该多好啊!这个想法,今天居然像梦一样的实现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桂文亚主编的“海岸线书系”,冯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永远的钟声》名列其中。
冯辉岳先生的家乡横岗背(简称“横岗”或“岗背”),是台湾桃园县的一个小山村。冯先生的父母不识字。父亲一生务农,“不管天晴或下雨,天一亮,父亲就荷锄到田里去”。锄头“天天陪着父亲出门。就像士兵离不开枪,锄头是父亲的好伴侣”。(《父亲和他的锄头》)母亲呢,种菜、养鸡、养鸭、帮着干农活。这是一个勤劳温厚的农家。从小父亲就带着他下田干活,教他各种耕作的技巧,希望他初中毕业以后,也当个下田耕作的农民。他自己本来也想像父亲那样,“做一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农夫”。因为老师的“训勉和鼓励”,也因为他的聪慧与勤奋,在一所新建的山区中学读完初中,他考取了师范学校,最终继承的是老师的衣钵,不仅成为一名小学名师,而且成为出色的广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
读冯先生的作品,你会注意到,他的散文总离不开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横岗背,也总离不开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也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岗背,是贫瘠落后的。不过,在他的记忆中,“村人微笑的脸,永远淳朴、温馨,那里的山川田园,永远美丽动人……”经过岁月淘洗过滤留下的童年影像,依然那么鲜明,经久不息地在他脑海里闪动、游移。“照水镜”的神秘、水牛洗澡的情景、阿公和胖师傅、田里的白鹭鸶、春天的树林、买油、卖茶、刮台风、露天澡堂、送猪肉的一天……这些平平常常的人事和景物,让他怦然心动,感怀不已。于是,在温静的黄油灯下,他摊开稿纸,浓墨饱蘸,把故乡与童年永远的淳朴、温馨和美丽捧献给读者。
我们知道,情感是散文的血脉。好的散文,总是以真挚丰盈的情感打动人,感染人。辉岳先生对家乡一往情深,岗背的山水田园,滋润了他的笔墨。你看他这样写在稻田里“除草”的情景:“我学父亲跪在水田里,慢慢的爬动,两手不停地左搓右抹,再把杂草埋入泥中。因为手的搓抹,田水和泥巴发出啪啦啪啦的声响。小青蛙以为大怪物来了,一只又一只,哔哔剥剥地跳着逃开。……我很少有机会这样接近泥土。跪在田里,鼻尖闻到泥土喷涌上来的气息,忽然觉得满田的黑泥巴是那么可爱;青青的稻苗在微风中向我点头问好。”这是在赞美劳动,歌唱劳动呀!对泥土的亲近,劳作的辛苦与欢欣,淡淡的叙写中饱含深情,亲切动人。在《母亲和她的菜园》一文中,他写道:“母亲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工作是她快乐的泉源。她没有办法让自己空闲下来。在菜园里,母亲工作的神情十分专注,一截低垂的茎,一片枯萎的叶,一朵早凋的花,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母亲像一个尽责的园丁,关心每一棵蔬菜的生长。我常常听见她低声骂菜叶上的小虫,也常常听见她赞美翠绿的蔬菜。”情感的血脉,在字里行间流动,母亲在菜园里诗意荡漾的劳动情景,以及清澈明莹的心境,闪耀美的灵光。于是文末有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五月,菜园里的菜花开了,一朵朵,有金黄的,也有白色的。菜园里没有康乃馨,母亲也不知道什么是康乃馨,她只知道牵挂孩子的身体,牵挂圈里的鸡鸭,牵挂园子里的菜。我不识字的母亲,像许许多多乡间的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作者对母亲感恩、敬爱的柔软之情,澎湃在心中,流淌在笔端,读者的内心不禁也泛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相共鸣。
在友人、同事的眼中,身材高瘦的冯先生,“气质儒雅,说起话来,轻柔敦厚,是个书生味道很浓的人”,真所谓“文如其人”,冯先生可爱的身影,就摇曳在他朴素亲切、“轻柔敦厚”的语言文字里了。散文讲究语言文字,是一种需要静心品赏的文体。冯先生的散文堪称“美文”,文字精到别致。冯先生自己也说:“我的语言是缓和的,我的字句是浅显的;我抛开了雕琢的工具,也脱去了华丽的外衣。”这正应了四川的一句俗话:“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尊崇的是一种本质意义的内在的美,一种返璞归真的朴素的美。这也正是冯先生散文的特质和魅力所在。《阿公和胖师傅》写乡村理发师胖师傅,每隔半个月,就要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来剃头。年纪大的阿公,总是最先理,孩子们只好苦等。胖师傅嘎吱嘎吱剪理的时候,“阿公眯着眼,娓娓说起年轻时代的趣事,好像回到过去的时光。胖师傅一边轻声应着,一边在阿公额头刮着刮着,似乎想从那皱纹里,寻觅一桩桩神秘的往事”。原来,胖师傅的父亲是阿公的好朋友,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每次,阿公跟胖师傅谈起他父亲的种种,胖师傅就放慢剃头的速度,专注地听,脸上的表情也好像特别愉快。”缓和的语调,浅显的文字,把两位老友,以及胖师傅对父亲的怀念,写得情真意切!冯先生不是像匠人似的雕琢他的文字,而是像农夫一样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出他的每一个字!他不用难字,而是用他的心,用他温馨的微笑着的感情浸润他的每一个字,磨亮每一个字。他喜欢他的文字。他曾经表达过他的这种由衷的感情。他说,一篇文章完稿后,他竟舍不得马上寄出去,“反而当做宝贝似的摆在抽屉里,一有空闲,就抽出来逐句‘品赏’、回味。”这是作家苦乐自知的心境,让人莞尔的可爱。冯先生正是用他的宝贝文字,平平实实、朴朴素素写出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一方水土原汁原味的民俗与风物。
冯辉岳先生的散文短而精,长者不过千余字,大多都以数百字收笔。这不仅方便诵读欣赏,而且是少年朋友练笔作文极好的范本。他的散文能让我在火车的轰鸣与杂乱中保持宁静,我想也会让少年朋友们获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