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陶行知为何看不起胡适:他靠外国人吃饭

//m.zimplifyit.com 2013年08月08日14:49 来源:环球网

  ⊙胡适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任职时,制订了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计划,物色了五个人,来共同翻译: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梁实秋。但其他几人试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难,都放弃了,只有梁实秋坚持了下来,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

  ⊙梁实秋主编《新月》时,一连就“人权”问题发表了多篇胡适的文章,引起很多力量的干涉,有时杂志一出刊,便被“奉旨没收焚毁”。某期,梁又编发了胡适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消息传出去后,中国公学秘书长亲自找过来,让梁撤回该稿,一向性格温和的梁,却断然回绝:“除非是胡先生自己要求撤回,我碍难照办。”于是照发不误。

  ⊙据说梁实秋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有一次胡适请吃花酒,别人都有自己相好的姑娘,只有梁“大窘”,只好由胡适代叫了一个姑娘。吃了一顿饭,连姑娘是什么模样都没敢看一眼,梁回到家后,向妻子汇报,总结说:“买笑是痛苦的经验。”

  ⊙抗战中,老舍和梁实秋在募款劳军晚会上一起说相声,接连两个晚上,轮流挂头牌,先是老舍“逗哏”、梁实秋“捧哏”,而后是梁实秋“逗哏”、老舍“捧哏”。演出前,梁实秋反复叮咛老舍:表演到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千万只可“略为比画而无须真打”。老舍唯唯答应。到了台上表演,老舍不知道是一时激动,还是有意的,抡起大折扇狠狠地敲打梁的额头,正好把梁的眼镜打落,梁赶紧伸手接住,台下观众立刻叫起好来,高呼“再来一回”。

  ⊙梁实秋在北师大上课,给学生讲Burns(英国诗人彭斯)的一首诗,情思悱恻。一女生听得泪下如雨,讲到惨怛处,这女学生索性伏案大哭起来。儿子问梁实秋:“你是否觉得很抱歉?”梁实秋回答:“不。Burns才应该觉得抱歉。”

  ⊙七七事变后,梁实秋痛哭失声,对大女儿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

  ⊙北大成立,普通教授之外,还有名誉教授和研究教授。1934年,梁实秋初到北大做外文系主任时,才三十出头,被聘为研究教授,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一次,有人故意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我这个教授是既不名誉也不研究!”

  ⊙杨振声任青岛大学校长时,邀请胡适来学校演讲。不料轮船抵达时,因风浪太大,无法上岸,胡给杨发了一封电报,说:“宛在水中央。”杨接到电报后,回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930年5月,胡适迫于政府压力,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由马君武接任,胡适说:“马先生是孙中山同盟会的秘书长,地位很高。只是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用鞋底打宋教仁的巴掌。他不肯信任人,事事要自己抓,连倒痰盂也不放心,要去看过。不肯信任人,人便不敢负责;事事自己去抓,便行不通。”果然,马接任校长才一两个月,学生闹风潮,马就被赶走了。

  ⊙1926年7月,凌叔华和陈西滢在北京结婚,凌是崭露头角的女作家,陈则已是北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婚后两人各用各的书房,凌写好了什么小说,都对陈“保密”,陈写好文章后,也不给凌看。

  ⊙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陶行知的名字也出现在暗杀黑名单上,朋友们提醒他要提防着点,陶坚定地说:“我等着第三枪!”

  ⊙赵元任和杨步伟结婚时,给亲友的通知书上写着:当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已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结了婚;除了两项例外,贺礼绝对不收;例外一是书信、诗文或音乐曲谱等,例外二是捐款给中国科学社。胡适作为证婚人,送的礼物是一本胡适作有注解的《红楼梦》。

  ⊙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自任校长,以“半工半读”来管理学生,校训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这位陶校长亲自带头,上课时穿长衫,下课后穿蓝布服,和学生一起下地干农活,人称“挑粪校长”。

  ⊙1944年,《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到燕京大学演讲,告诫大家:如果因为讲真话而获罪,被“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子,钢刀一举,咔嚓一声的时候,小子,你要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顶得住,才算得是一条好汉,一个好记者”。

  ⊙陶行知在美国读书时,跟孙中山的大公子孙科住同一宿舍;一年后转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门下,杜威就是胡适的老师,所以跟胡适又成了同门师兄弟。但陶行知对这两人都看不惯,他说最看不起两个同学:一是胡适,靠外国人吃饭;二是孙科,靠老子吃饭。

  ⊙一次宴会上,胡适称赞了郭沫若几句,郭在旁边听到了,特地走过来,在胡脸上kiss了一下,以表谢意。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就很有名,是物理系的才子,一天杨和另一位才子黄昆聊天,黄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说看了,黄又问觉得怎样,杨把手一摆,很不屑的样子,回答:“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上海有一份小报纸创刊前,主编张丹斧给胡适写信,请这位大名人为创刊号写篇文章,撑撑场面。胡适回信婉拒说:“你的来信,我应该遵命,但是此时忙,倘有工夫,我一定作点小文字送来。《小日报》出版时,请送我一份。”主编就将这封信刊登在创刊号的头版。

  ⊙胡适提倡写新诗、不写旧诗,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嘲笑。上海《晶报》主笔张丹斧说,胡适写不好旧诗,所以提倡写新诗,以便把写新诗的方法教给那些旧诗比他写得好的人。张恨水说新诗是“嚼在嘴里硬邦邦的干燥燥的干菜”,“不香不艳不清不秀不甜不辣没有看头”。

  ⊙文人多有雅癖,“补白大王”郑逸梅热衷于收藏名人尺牍、折扇、印章、名刺、古钱等,《晶报》主笔张丹斧爱收藏古镜,袁寒云则收藏古花瓶、古币、古印和古玉。有一回,袁寒云在《晶报》连载小说《辛丙秘苑》,突然半途收笔不写了,原来他看中了张丹斧收藏的一个陶瓶,张不肯转让,袁寒云就以中断连载相要挟,最后没办法,张丹斧只好认栽。

  ⊙章衣萍年轻时是个穷才子,胡适看他可怜,很照顾他,所以章衣萍的口头禅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他第一次去美专给人上课,开口就说:“陈公博、曾仲鸣、胡适、周作人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1926年9月,张季鸾开始主笔《大公报》,并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930年4月,胡适写信给杨杏佛,称“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胡适维新,批判中国传统的“八股文、小脚女人、太监、姨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族、廷杖板子夹棍的法庭”等丑陋现象。辜鸿铭则维旧,一一进行辩驳,他以茶壶比作丈夫,以茶杯比作妻子,一个茶壶可以配多个茶杯,所以造成多妻制和纳妾制;极力美化“小脚女人”,并宣称“随地吐痰是中国人注重精神生活之表现”。

  ⊙梅兰芳访美时,一位美国老太太十分痴迷,每场必到。一次演出后她找到梅兰芳,拉着梅的手赞叹不已,说:“这是多么好看的一双手啊!为什么演出的时候要用袖子遮起来呢?”

  小档案:

  梁实秋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

  身份:理论批评家、作家、翻译家、大学教授

  得意之作:独自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创作

  争议: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有“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恶谥

  婚恋:有过两次婚姻,都很幸福

  一生遗憾: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现在也有同感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与胡适等一起先后创办《努力周报》、《独立评论》,有“学术界的政治家”之称。

  罗尔纲(1901—1997):广西贵县人,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出版有回忆胡适的著作《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

  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哲学家、逻辑学家,西南联大毕业,师从金岳霖,后来去台湾,被认为是胡适自由主义的重要传人。著名学者李敖、陈鼓应等都是他的学生。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学者。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留学哈佛,回国后在北大等任教,《语丝》撰稿人,“论语派”代表作家,后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历史文物研究专家。出身行伍,二十来岁开始文学创作,民国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

  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人,生于天津。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并称清华四大导师,1938年后长期任教于美国。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曾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等,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张季鸾(1888—1942),生于山东邹平,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为民国最著名的报人之一,长期主政《大公报》,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