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郭沫若与世界语者乐嘉煊的友情

//m.zimplifyit.com 2013年08月12日13: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付晓峰

  乐嘉煊(1907~1950)浙江镇海人。1927年,20岁的乐嘉煊开始学习世界语,从此投身于中国世界语进步运动,矢志以世界语报国。曾在汉口发起成立世界语同志会,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配合了当时的汉口工人运动。后来在宁波旅汉公学任职,办世界语进步刊物,成立歌咏团。1931年他与一位世界语者徒步旅行全国宣传世界语,自汉口南下广州,沿福建、浙江,北到上海。“九一八”事变,他们受阻于上海,他便走进了卡德路嘉平坊——上海世界语学会,(今石门二路169号)此后他投入到了波澜壮阔的上海世界语进步运动洪流中。

  抗战爆发,郭沫若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文化工作。为了加强多种文字对外国际宣传,此时郭沫若首先想到了世界语。早在“五四”运动爆发时,勇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并受到影响的郭沫若,就接触了世界语,他对世界语有着精辟的理解。为此,他与周恩来协商关于开展世界语对外国际宣传工作的事项。

  1938年4月,郭沫若特邀上海世界语学会(中国左翼世界语联盟)的乐嘉煊、叶籁士、霍应人、先锡嘉等世界语者赴武汉,在他领导的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负责世界语对外国际宣传工作。同时,郭沫若还聘用了来中国抗战的日本世界语女作家绿川英子做对日广播宣传工作。

  乐嘉煊来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郭沫若的身边,为此他兴奋得几夜未合眼。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格外地喜爱阅读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的烦恼》、《茵梦湖》等小说及《女神》《雪莱诗选》等诗。从那时候起,就想有朝一日能见到中国的大文豪郭沫若,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与郭沫若初次的接触,乐嘉煊深感到意外地惊喜,特别是郭沫若博学多识的谈吐与平易近人的谦和,给乐嘉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顺便以文学翻译方面向郭沫若讨教,郭沫若以自己的译作为例,与他虚心真诚地交流。郭沫若真诚的教诲和勉励,让乐嘉煊获益匪浅感动不己。31岁的乐嘉煊将郭沫若当做自己的兄长和老师,而年长于乐嘉煊15岁的郭沫若也很喜欢这位戴眼镜、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年世界语者,将他当做自己的小弟弟和学生。那时候乐嘉煊因为宣传世界语四处苦苦奔波,已患有胃病和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为此郭沫若常常询问和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乐嘉煊深为感动。

  乐嘉煊没有辜负郭沫若对他的关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对外宣传抗日救国的特殊战场,实现了他用世界语报国的宿愿。他与并肩战斗的世界语者的朋友们创办了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他们原在上海一度创办后来停刊的世界语刊物《中国怒吼》,如今又改名复刊。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杂志,每半月出版一次,发行四十个国家,大力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从而赢得了国际进步组织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他们对外的国际宣传工作,多次得到了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赞扬。

  1939年4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迁移到重庆。转年的6月,第三厅改组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乐嘉煊很珍惜他在郭沫若身边工作的岁月,他常常将自己所翻译的原稿让郭沫若来审核,郭沫若也从不拒绝。郭沫若鼓励他“多努力、多翻译、多创作”。乐嘉煊的刻苦和勤奋得到了郭沫若的欣赏和信赖,为此他极力推荐乐嘉煊主持文委会的财务工作。当时抗战物资匮乏,财金困紧,文委会需要一个善于理财可靠的人来掌管“钱财”,郭沫若想到了乐嘉煊,他又与周恩来协商此事。开头,乐嘉煊对此是踌躇的,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此重担。后来经周恩来的劝说,他就不再犹豫,毅然服从郭沫若的安排。乐嘉煊兼任了文委会的财务“大管家”,掌管了文委会的钱财。“他能承担负起重任吗”?文委会里也有些人为此担心。

  有些人担忧是有根据的:“乐嘉煊很贫困、很缺钱。”当时乐嘉煊离开上海时,他的妻子仇瑞隶正怀孕,带着年龄尚幼的四个儿女,在上海贫民区靠亲友接济苦苦度日。为此,乐嘉煊心里常常愧疚和无奈。后来使乐嘉煊欣慰的是1941年,他的15岁长子美新被世界语朋友带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他妻子仇瑞隶携长女美素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苏中根据地。手里虽掌管文委会财务的乐嘉煊,却不乱花一分钱,账目清清楚楚。因而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颇为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赞赏。郭沫若要给他困难补助,可他坚决不要。为此周恩来赞誉郭沫若慧眼识宝,用人有方。乐嘉煊没有辜负郭沫若的期望和厚爱,他这个文委会“红色大管家”干得很有起色,成了郭沫若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从此,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43年10月1日,在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三周年庆祝会上,豪情奔放的诗人郭沫若诗兴大发,当场挥毫书赠乐嘉煊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绝诗:

  大礼天同节,典型数所生,槁枯终不舍,情谊见精诚。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郭沫若对乐嘉煊的器重和勉励,诗中概括了郭沫若与青年世界语者乐嘉煊在抗战中的一段真诚的革命友谊。

  1946年初,乐嘉煊告别了他眷恋战斗过的重庆,告别了与他相处8个春秋并给他真诚扶持的郭沫若,随军调小组赴南京,后又进入了江苏淮阴解放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乐嘉煊的心中始终铭记着郭沫若对他的教诲和勉励,虽然他身体越来越差,他却仍在孜孜不倦地耕耘,将毛泽东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译成世界语。此世界语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是介绍到国外最早的毛泽东著作外语书籍,填补了东方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空白,青年翻译家乐嘉煊的名字永远铭记在国际世界语运动的史册。

  乐嘉煊把郭沫若赠给他的诗视为珍宝,在后来随军转战苏北和山东,他都一直随身携带,直到1950年3月15日,他不幸病逝于山东。付晓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