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作品研究 >> 正文

诗意禅心

——以小说《桥》为例浅谈废名创作与佛禅的结合

//m.zimplifyit.com 2013年08月15日15:56 来源:《剑南文学》 吕智超

  佛教源于印度,传人中国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宗派,以禅宗最具代表性,在简化印度佛法的基础上,表现出了中国人关注现实人生的特点,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把握佛性与心性的统一。废名成长在具有浓厚佛禅根基的湖北黄梅,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年造《桥》的同时,也在参禅悟道,精研佛经。这种玄学背景势必会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此他的小说主要描绘的是“一幅幅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净化过的平常生活画面,它们没有多少人间烟火气,而是禅意盎然”。

  一、禅慧人物

  朱光潜先生说:《桥》里的“主要人物都没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是参禅悟道的废名先生”。小说中塑造了几个代表或者体现禅宗人生态度的人物,首先是小林、琴子和细竹,他们三个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林喜欢冥思静想,喜欢独处,追求内心的宁静,细竹出现之后,他变的更加大彻大悟,他对琴子说:“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故事让它就是一个‘命运’好了。”琴子的性格则可以用一个“静”字来形容,她爱小林爱的很深,表面上却很平静,对于细竹的介入,她也总能克制住心里的嫉妒,一切随缘,默默忍受。细竹的性格中有很多男孩子的特点,“她好比一个春天,她一举一动总来得那么豪华,而又自然的有一个非人力的节奏”。既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也不谨慎的克制什么,单纯、简单,活的非常自然。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最能代表佛禅的老尼姑和老和尚,用笔不多,却最直接的表现了佛禅思想。《碑》这一章中,小林先是发现了一块碑,上面写着“阿弥陀佛”,疑惑之时,又看到了一个和尚,联想到前一天做的梦,不觉有几分诧异。其实“和尚曾经是一个戏子,会扮赵匡胤,会扮关云长,最后流落这关帝庙做和尚,在庙里便时常望着关公的通红的脸发笑,至今‘靠菩萨吃饭’已经是十几年了。”这个飘然而至的和尚,也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他道破了超然物外又不离尘俗的人生本质。《沙滩》一章中,琴子在河边遇到了紫云庵的老尼姑。老尼姑给她讲述了一个忏悔的故事,借故事中的香客之口道出:“真星不恼白El,真心是松柏长青,世上惟有真字好”,故事的结局也把人生的归宿玄想化了。

  二、特殊意象:观世音与净瓶、坟

  小说中多次提到了观世音菩萨和净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用乱石堆成,错乱之中却又有一种特别的整齐,此刻同墨一般颜色,长了许多青苔,站在高头,超度并无罪过的童男女。观世音见了那凄惨的景象,不觉流出一滴眼泪,就在承受这眼泪的石头上,长起一棵树,名叫千年矮,至今居民朝拜。(《洲》)“观世音的净瓶”里一枝花,桃花。拈花一笑。(《箫》)“我平常很喜欢看观世音的像。”又这一说。细竹一笑,记起她的琴姐的“观世音的净瓶。”(《树》)观世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音菩萨,来自梵文,是四大菩萨之一,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有无穷的智慧,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小说中多次出现这一佛家形象,并对她表示了虔诚的敬意,增添了小说的禅味。

  一般来说,作家都很避讳“坟” 这样的意象,但废名在《桥》中却多次写到了坟,并且他所写的坟也不像以往作家那样强调凄清与荒凉。第一次是写家家坟,坟头的“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草本是那么平平的,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许多宝剑,青青的天,就在尖头。”草的装点和孩子们身上的活力,使坟充满了生机。还有一次写到坟是在《清明》,小林说: “谁能平白的砌出这样的花台呢? ‘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不但此也,地面没有坟,我儿时的生活简直要成了一大块空白,我记得我非常喜欢上到坟头上玩。我没有登过几多的高山,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在小林或者说在废名看来,死与生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不过都是漫长轮回中的一个环节。“死的寂寞、死的悲哀与生之美丽在无形之中互化了,一种空物我、薄生死、尚心性的意境融融而生”。

  三、诗化禅境

  禅强调静参与心空,受这种思想影响,废名下笔之时,着重描绘大自然的静态美,书写空旷、清幽的无人之境。绿洲、沙滩、杨柳、春草、桥、塔、桃林。.不只是在表现乡土风貌之美,更是在营造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体现了禅宗亲自然、求解脱、空物我的审美情趣。小说开头描绘史家庄:现在这一座村庄,几十步之外,望见白垛青墙,三面是大树包围,树叶子那么一层一层的绿,疑心有无限的故事藏在里面,露出来的高枝,更如对了鹞鹰的脚爪,阴森得攫人。瓦,墨一般的黑,仰对碧蓝深空。字数不多,却用到了五个颜色词,白垛青墙,层层绿叶,黑瓦蓝天,极具域面感,其中“青”又是整部小说中作者最喜欢的颜色,奠定了全篇的基调,不张扬不外露,幽寂又空灵。而大树和层层树叶包围中的村庄,大概藏了很多秘密在里面,暗示下面即将发生的无限的故事。

  四、语言特色

  《桥》在很多人看来像散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除了景物描写就是人物对话,而且用语十分简洁。废名自己也说,他受中国古诗词的影响,是在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不肯浪费语言。L4 写青石桥:“两边草岸,一湾溪流,石桥仅仅为细竹做了一个过渡,一跃就站在那边岸上花树下,——桃李一样的一棵,连枝而开花,桃树尚小。”句式简短,不假雕饰。

  废名的这种简洁质朴,不饰雕琢,空灵静谧,自然本色的语言正是与禅宗所强调的“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思想精神相契合的。但有时也不免有些过于字斟句酌了,刻意追求“简” 的感觉,反倒给人沉重之感。

  禅宗对废名的影响不只限于生活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哲学、审美意识、表达方式上。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桥》看为一部诗化小说或田园牧歌。厚重的文学底蕴,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加上禅宗思想的渗透使得《桥》成为一部兼具诗意与禅思的作品,耐人寻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