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活动 >> 文学活动 >> 正文
在当下的电视荧屏,综艺娱乐节目无疑是所有节目类型中创新意识最强、受众面最广且兼具平民情怀的节目领域,但由于播出过于集中(短时间内形态类似的节目播出扎堆、同质化严重、海外引进模式单一化),过于传达“急功近利”、“唯名利是图”的价值观,造成了电视文化生态的恶化、电视文化身份的遗失。如何看待当前综艺娱乐节目的“火爆”,其背后又折射出当前电视文化生态中存在的哪些深层次问题?
是什么助推综艺
娱乐节目的“火爆”
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彰显电视台的实力与品位 打造一档到两档在全国叫得响的综艺娱乐节目是众多电视台和频道的文化追求和产业理想。众所周知,既能体现市场化运营能力又能彰显整体实力的节目只有电视剧与综艺娱乐节目两类。纯粹“制播分离”的电视剧基本体现的是电视台的资金实力,而难以体现频道的制作实力,与频道品牌构建也形不成强相关关系;大部分综艺娱乐节目虽然在实际运作上注重市场化,但播出平台的惟一性与独家性则保证了它与频道品牌构建之间的强相关关系。在各省级卫视中,湖南卫视凭借《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综艺类节目在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江苏卫视凭借系列益智类节目、浙江卫视凭借《我爱记歌词》和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赛季类节目也后来居上,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产生了良好的播出效益。这些节目的成功都离不开准确的节目定位、灵活的制作方式、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当然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品位,而这恰恰是综艺娱乐节目能够赢得观众、赢得口碑的关键所在。
第二、观念变化多端,形态丰富多样,便于市场选择 近20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观念更迭频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占主导的“综艺表演”,过渡到世纪末的“游戏、益智”,进入新世纪后又以“真人秀”为主导。即使推崇“真人秀”的十余年中,每年荧屏的热点也都不同,如最初的2001年至2002年,是以《生存大挑战》为代表的野外生存类节目崭露头角,到2004年至2006年,转而掀起以《超级女生》为代表的全民选秀热潮,选秀热潮退去后形成2009年以《我爱记歌词》为代表的歌唱对抗类娱乐节目、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交友类娱乐节目、2011年以《非你莫属》的职场挑战类娱乐节目、2012年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音乐选秀类节目。2013年模式类娱乐节目集中爆发,先是掀起了以跳水、歌唱为代表的明星竞技类热潮,后是以音乐选秀为主体的赛季类模式节目。应该客观地说,这些频繁更迭的娱乐观念和形态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新鲜感。这里,综艺娱乐节目的形态多样性是它不断走红荧屏的原因之一,它既包括娱乐资讯、娱乐谈话、专业表演、综艺娱乐等常见样式,还包括游戏竞技、 益智博彩、才艺竞秀、技能挑战、婚恋交友等诸多真人秀、赛季类节目,甚至还包括情感故事、身份置换等纪实类节目,节目形态的多样性,保证了综艺娱乐市场出口众多,年年改头换面年年都有热点。此外,海外引进节目的本土转换也在改变综艺娱乐节目的生态构成,一定程度上助推着该节目的制播“火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标准成为业内的制作标杆,国际水准成为电视的努力方向,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制作精细化、精致化、精品化的重要推手。
目前,电视正面临着新媒体的强势挑战,综艺娱乐节目就是应对其挑战的主要武器。无论是电视台发展还是观众收视需求,无论是形态的生命力还是媒体间的竞争需要,综艺娱乐节目都有理由成为电视台的重要着力点。
本土节目模式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诚然,当下综艺娱乐节目的问题不少,在时间上这些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在空间上更可能是整个电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恣意传播“追名逐利”的价值观会对社会产生误导和负面作用 提到娱乐选秀节目,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句话:“出名要趁早”,但这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广泛传播的价值观。应该说,所有电视节目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载体。然而,中国电视荧屏上很多节目的价值观并不明晰,甚至有些无序、混杂,但“出名要趁早”的理念却是深入人心的,一些严肃类、文化专题类节目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社会正能量,很可能会被娱乐节目中露骨的“追名逐利”所摧毁。
第二、娱乐化与低俗化并行,电视文化生态趋向恶化 生态的要义在于多样性和丰富性。近年来电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正在被娱乐化与低俗化所改变。娱乐节目的主要手段当然是娱乐化,除了传统的表演、音乐、跳舞等艺术形式外,婚恋、交友、情感、技能、成长、求职、创业等等非传统内容都有可能成为娱乐的对象。娱乐化必须要以“通俗化”的面貌示人,但最终“通俗”总是难免沾染上“低俗”、“恶俗”、“庸俗”之气,“三俗”之名由此得来。娱乐无边界直接导致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通俗无底线则直接导致电视文化生态的恶化。社会责任不是一句空话,尽管它不可能是娱乐节目的惟一担当,但娱乐节目无疑有责任、有义务做到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以一种健康和负责任的面貌示人。
第三、过于集中引进海外模式反衬电视创新整体乏力 创新的本质在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应该说,海外节目模式近年来集中引进中国,首先解决了中国“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这仅仅是创新的第一个层次,其中的部分模式节目实现了“从有到优”的第二层次,如《中国好声音》等,但“从优到特”目前基本还处于空白,要做到“特”肯定不再是直接从海外引进,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本土创新,总之就是要为中国最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找出一套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今年的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科教频道)、《汉字英雄》(爱奇艺与河南卫视共同打造)就已经有了一点本土创新的意思。从节目类型、内容设置、观众参与、文化含量上看,都有效规避了时下娱乐节目的类型模式。本土节目模式创新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要找到节目制作、文化传播、受众接受、市场认可之间的平衡点。在这一方面,电视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