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作品研究 >> 正文

文明戏舞台上的《赵阎王》

——洪深、奥尼尔与中国早期话剧转型

//m.zimplifyit.com 2013年08月30日14:05 来源:《戏剧艺术》 朱雪峰

  1924 年,洪深改编并导演王尔德名作《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获空前成功,茅盾称之为严格遵循欧美戏剧格局的第一台中国话剧演出。其实一年前在上海文明戏剧场“笑舞台”,留美归来的洪深已开始尝试欧美格局的中国现代演剧,剧本是他仿效奥尼尔表现主义名篇《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 1920)创作的《赵阎王》。1920 年,奥尼尔因《琼斯皇》在纽约轰动演出而声名鹊起,《琼斯皇》也被誉为“美国戏剧走向成年”的标志。洪深在上海排演《赵阎王》时,距《琼斯皇》纽约首演尚不到两年,但与前者的盛况相反,《赵阎王》首演遭遇惨败,让踌躇满志欲革新中国戏剧的洪深大失所望,这次演出也几乎被中国现代戏剧史遗忘。不过,正是这场失败的演出让《赵阎王》成为中国早期话剧舞台上承前启后的剧作,其创作及演出既是中国早期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典型个案,也是中国话剧从文明戏向现代转型的动态缩影,为中国戏剧现代性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改编《琼斯皇》:表现主义与问题剧

  1922 年洪深写作《赵阎王》时,深受日本新派剧影响的中国新剧或文明戏已有十五年历史,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生成写下了前章。但此时的文明戏往往过度追求情节性和剧场性,秉承自春柳社的严肃演剧难以为继,中国早期话剧的转型已势在必行,为其鸣锣开道的一场热身演出,就是洪深摹仿《琼斯皇》而作的《赵阎王》。根据琳达·哈琴的《改编理论》(A Theory of Adaptation),改编的宽泛定义是“对某一特定艺术作品持续、故意、公开的重访”,照此定义,在人物、主题、情节、风格上均仿效《琼斯皇》并得到洪深承认的《赵阎王》也是一种“再创作”(re-production)意义上的改编。奥尼尔以《琼斯皇》开启了美国现代戏剧大门,他的同门师弟洪深则是把西方现代演剧制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通过改编《琼斯皇》,率先把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运用于中国戏剧创作及舞台实践。

  《赵阎王》全剧分九幕。第一幕,某军阀营长卧房内,忠勇士兵赵大(绰号赵阎王)意外发现营长克扣全营军饷,因情势所迫,他枪伤营长后卷款逃入树林。第二幕,赵大在黑夜的树林里迷失了方向,而身后追兵的鼓声阵阵紧逼,恐惧让赵大产生了幻觉,神志恍惚中开始回到自己的一幕幕过去。第三幕,1922 年直奉战争长辛店战场,他为抢占八十元铜钱而活埋战友。第四幕,他与另一战友赌博,输尽回家的盘缠后诬告战友为叛徒,战友因此被枪决。第五幕,1910 年辛亥革命前夜,赵大随众士兵在百姓家中烧杀淫掠,被受害者的老母亲灵魂附体。第六幕,1907 年赵大在晚清衙门受审,赃官逼迫一妇人和老者诬告他为凶手,赵大蒙冤。第七幕,1900年某西洋传教士抢占赵家田地兴建教堂,羞辱赵大并逼死他的母亲和心上人,赵大奋起反击。第八幕,赵大加入“扶清灭洋”义和团,在铜鼓声中开坛作法,请神降魔。第九幕,天色渐亮,精神分裂的赵大已耗尽随身携带的六粒子弹,被追兵击毙。《赵阎王》二至八幕不仅回溯了赵大的个人历史,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近现代史的闪回再现,个人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碎片经由赵大精神分裂的头脑,以内心意象外化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