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生平研究 >> 正文
应郑振铎之邀,李健吾离开北京来沪担任暨南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八一三”之后因腰腿之疾及家庭之累,未到大后方去,遂滞留于孤岛。八年抗战期间,除1945年夏为躲避日寇魔爪再次降临,迫不得已奔赴皖南屯溪避难月余之外,李健吾几乎未离开上海。正是在此期间,他迸发出蓬勃的戏剧热情。自从通过暨大学生、戏剧积极分子张可结识了地下党员于伶,李健吾就成为上海剧坛的一员干将。尽管从原创剧本来看,抗战期间的李健吾似乎不及战前,但他在战时新创的《草莽》、《黄花》、《青春》,翻译的《爱与死的搏斗》,改译的《金小玉》、《王德明》、《阿史那》等,都颇具艺术水准,且总体数量更多。更重要的是,李健吾全方位参与戏剧实践,案头场上并行,编导演兼顾,还曾亲自组织剧团推动剧运。抗战时期的李健吾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家。
孤岛时期,李健吾的戏剧活动主要是在上海剧艺社(“上剧”)进行的。“上剧”是孤岛存在时间最长、演出剧目最多、艺术水准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剧团,堪称孤岛剧运的中流砥柱和上海剧坛的一面旗帜。早在“上剧”的前身上海艺术剧院组建时,李健吾就是七个发起人之一。但艺术剧院未获租界当局批准,仅在游艺会上公演两次就夭折。剧人从中吸取教训,就找了块洋牌子做靠山,以“中法联谊会戏剧组”主催的名义成立了上海剧艺社。李健吾自一开始就直接参与了“上剧”的艺术活动,是剧社的业务骨干。为了“上剧”的发展,李健吾投入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心血。从剧社组织工作来看,李健吾是“上剧”开创者之一,并亲自撰写法语呈文,利用自己的人脉打通关系,获得租界当局的批准,为“上剧”争得“合法”的地位。在“上剧”创始之初最困难的时期,李健吾拉着妻子尤淑芬一起认购“上剧”股份,“上剧”演出《爱与死的搏斗》、《早点前》时,他还捐出自己的上演税、导演税“代社缓急”。“上剧”初期,李健吾曾直接负责剧社的总务工作,精打细算地维持剧社运转,孤岛后期于伶离沪赴港,李健吾还曾临危受命,一度出任演出部长,与李伯龙一起主持“上剧”大局。从剧社的演出活动来看,整个孤岛时期,李健吾为“上剧”提供了(包括创作、翻译、改译)《爱与死的搏斗》、《这不过是春天》、《说谎集》、《委曲求全》、《撒谎世家》五个剧本,导演了《早点前》、《说谎集》,并亲自在《这不过是春天》、《说谎集》、《正在想》等剧中粉墨登场。
“上剧”每有新戏上演,李健吾经常以他那生花妙笔和超卓的艺术感悟写下激情洋溢的批评文字,为之介绍、宣传、评论不遗余力,常有画龙点睛之笔。如他撰写的《〈夜上海〉和〈沉渊〉》,第一次将于伶剧作的风格定义为“诗和俗的化合”,这一说法后由夏衍发扬光大,成为话剧史定评。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体现着李健吾对“上剧”事业的满腔热忱。1939 年初,署名“旅冈”者在香港《大公报·文艺》发表了《上海剧运的低潮——孤岛剧坛总检讨》一文,对孤岛剧运多有指责,尤其对话剧运动作了较低的评价。李健吾在第一时间作出辩驳,义正词严地维护孤岛剧运,并带动吴仞之、于伶等连续撰文响应。张骏祥自美返沪,李健吾亲到码头迎接,再三挽留他为“上剧”工作,虽然未果,但张骏祥对此感怀于心,到大后方后,他与曹禺一样愿意把剧本寄给“上剧”,主要就是出于对李健吾的友谊。黄佐临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也是凭着曹禺的关系由李健吾介绍入社的,从而为“上剧”再添生力军。1941 年秋“上剧”闹分家事件,李健吾先是居中调停,后又义正词严地在大会上揭露许多不良现象,而当终究难以挽回局面时,又难过得声泪俱下。排演曹禺《正在想》时,为保密起见,李健吾千叮咛万嘱咐,要演员务必保管好各自剧本,不料初排之后,徐立、孙芷君的剧本不翼而飞,李健吾大发雷霆,着令二人务必找回,此举虽有点令人哭笑不得,却同样彰显了李健吾维护剧社的拳拳之心。甚至在他欣赏的学生张可为“上剧”翻译并主演奥尼尔的《早点前》时,他情愿在后台伸出一只手来做“活道具”。这样一位著名作家、批评家、教授、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为了“上剧”真可谓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