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人物 >> 正文

理查德·塞拉的中国式简约

//m.zimplifyit.com 2013年09月13日09:51 来源:中国作家网武子杨

  在艺术史上,“极简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视觉艺术的特点——强烈、简洁几何形构图,系列化秩序, 把造型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

  理查德·塞拉便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大师,在许多国家的重要场所都可以看见他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 他以厚重的钢板为材料,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造型元素——线、面、体积、重量与空间构成抽象雕塑,具有一种神秘力量,给人以震撼。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

  理查德·塞拉作品的基本元素,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造型出发点。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其极简主义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有很多共同点。

  《倾斜的弧》所用的材料为长方形的钢板,基本形态达到极简的地步;《排线》是充满画面的圆形;《圆环和球体之间》采用的平行曲线;而《无题》则是用油画棒和木炭在纸质上做出正方和圆的组合。

  一如中国式简约追求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少即蕴含更多”。理查德·塞拉作品中被尽量减少的颜色数量、色度,以及几何形状、线条和纹理的运用,展现了一种让人仰望的简约和神秘。

  “朴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国人崇尚淡泊宁静,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推崇“大巧若拙”,这些都与简约主义的沉静质朴风格相合。

  理查德·塞拉以造船用的钢板代替泥土,用做雕塑材料。锈蚀钢板厚重,有硬度力度。塞拉不作多余的加工和涂饰,尽量保持它的“原味”,钢板锈蚀后的斑驳、黝黑棕红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历史感和重量感。近观塞拉的作品,我们依稀可以闻到钢板的铁锈味。

  《支点》是伦敦利物浦委托定制的雕塑,高55英尺。雕塑以五大板块耐候钢构成,保留了锈迹斑斑的表面构造。对理查德·塞拉来说,朴素的材料是他艺术生命的一部分,材料的肌理和表面的质感,使人产生联想,给人某种启迪。

  理查德·塞拉的绘画,多用墨、木炭和蜡笔,构图简约,基本上只用黑色。其作品中朴素的艺术语言,臻于化境的内敛含蓄,与古老东方拈花不语的玄理禅境不谋而合。

  极简主义减少任何有关个性的标志符号,拒绝自我意识的体现。

  在作品《海平面》中,塞拉已经和他的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散发出不可分的整体视觉力量。一如东方的“天人合一”,“天”是自然,人顺天而行,人和自然互通互融。

  东方艺术在大大简化表象世界的同时,推崇艺术的精神性,这与西方极简艺术的表现手法很有共通点。只不过前者往往追求的是物我交融的和谐,而后者更强调一种理性的追问和表现。

  “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让空间发生变化”,理查德·塞拉如是说。当我们在塞拉半封闭的作品空间中走动,我们的确会感觉到一种空间的改变和延伸。

  正如观看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不能只是静态地欣赏,而是要动态地移动。

  理查德·塞拉曾经提到, 东方的禅宗庭院给了他很多灵感。他的早期作品都是小规模站立观赏的。东方的启示改变了他的创作理念,开始创作规模庞大的雕塑,并使人们可以走入他的作品中。

  在作品《序列》中,塞拉让两块巨大的S形的曲面钢板扭合在一起,东方太极般地延伸回旋。曲面之间的空地,在高高竖立的钢板里形成通道,迷宫般地伸展。观众可以从两条入口进入塞拉的作品,一条进入一个封闭的空间,一条进入通道。通道时宽时窄,通道内的光线也时明时暗,仿佛是一种诱导,让观众迷失在那神秘的空间里。

  塞拉制造了对“空间是什么”这一千古疑问的艺术式体验。

  简约主义理念,其本质意义是一种思想方法,让空间和形式摆脱人们的司空见惯,改变人们观看的方式,理查德·塞拉认为:“如果你能改变人们观看的方式,就可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

  理查德·塞拉在造船厂长大,年轻时做过焊工,和钢板为伍。也许是特殊的经历,形成了他对钢板材料的特殊敏感。他重视这种“个人的”感知,认为“只有自己独有的感知能给现实以意义”。这种老庄式的“任性逍遥”,是对审美标准的超越心态。“涤除玄鉴”,保持虚静,观照万物的变化和本源。

  塞拉坚信:“没有两个人的感知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是用我们的方式去感知,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真实感知才算。”“电视或者互联网等媒体所构造的虚拟现实,限制了我们的感知,不要让这以假乱真的虚拟偷走了你直接的体验。保持真实,保持它的即刻性。”

  理查德·塞拉说出了当代艺术走向未来的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感觉,因为只有个人的感觉才是真正不被潮流和标准所控制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与理查德·塞拉作品的比较研究中找到共同的契合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走向未来,面对艺术家们追寻的“东方的文化身份”和艺术的“再中国化”等命题,理查德·塞拉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