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食鱼帖》流拍十多年至今未见

//m.zimplifyit.com 2013年10月14日10:40 来源:艺术财经
1

  怀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本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以其“狂草”著名,史称“草圣”。他用笔圆劲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后世将其并与张旭齐名,有“张癫素狂”或“癫张醉素”之称。怀素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等诗人都有交往。

  怀素的《食鱼帖》,为水墨白麻纸本手卷,尺寸34.5×52.4厘米。《食鱼帖》书法放逸流畅而不怪狂,结字和他的《自叙帖》相近,保持了怀素书法的典型特色。

  《食鱼帖》是一封56字的短信:“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

  寥寥数语,不仅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洒脱狂放的文人形象,而且从中可以看出怀素从长沙到长安后,因为吃不到鱼而生病。虽身在异乡,但对长沙的鱼仍特别思恋。

  怀素是出家人,但他做和尚确实经常出格,食鱼又吃肉,还喜欢饮酒作乐,不分场所,到处涂写,遇到墙壁写墙壁,遇到衣物写衣物。然而,另一方面,因为他的真实、可爱,令那些希望脱俗的人们心怀崇敬。怀素生性嗜酒,“酒”使他热血贲张,禅宗的超越精神自然地与“酒神精神”融合一体。兴到运笔,如疾风骤雨,飞龙走蛇,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正如文征明赞:“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食鱼帖》相继为宋代吴喆,元代赵子昂、乔篑成、张雨、张宴,明代项元汴,清代陈三省、何元英等递藏。收藏、鉴赏家印八十八方,历宋、元、明、清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

  《食鱼帖》曾藏山东潍坊丁家,后丁家迁青岛。“文革”期间,《食鱼帖》险些毁于一旦,红卫兵从丁家“抄家”后将《食鱼帖》堆放于青岛市博物馆。1978年,青岛市博物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来馆鉴定书画,徐先生从未清理好的书画中发现了此《食鱼帖》,并在1979年撰写《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一文。青岛市博物馆将此帖重新装潢。文革后落实政策,博物馆将《食鱼帖》退还给了丁家。

  1999年春日的一天,两位衣着素朴的男士来到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他们不露声色,拿出几件一般的藏品后,才说:

  “我们还有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嘉德工作人员问。

  “怀素。”

  “不可能。我们从来就没见过真怀素!”

  “我家是真的。”来者从容地说。

  嘉德公司请专家对来人拿出的画作几经认证,最终认定为是《中国美术全集》上登载过的青岛市博物馆的那幅《食鱼帖》。

  这可是一条大“鱼”!

  业内人士都知道,国内外拍卖行几乎没有拍卖过唐代的书法墨迹,况且是大书法家怀素的作品!听说《食鱼帖》出现了,徐邦达老先生竖起大拇指说:“《食鱼帖》可是顶尖的好东西呀!这回嘉德公司拍卖可是件好事。”

  徐邦达认为,《食鱼帖》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怀素作品很多,但时过千年,留下的已是凤毛麟角,公认的怀素存世墨迹只有四件,分别是上海博物馆的《苦笋帖》、台北故宫的《自叙帖》、辽宁博物馆的《论书帖》和这次突然露面的《食鱼帖》。

  怀素草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曾博得许多书画名家、名流雅士喜欢和效仿。毛泽东当年就十分喜欢怀素的书法。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曾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过一封信,信中不谈论国家大事,而谈起了草书字帖:

  “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何,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对书法尤其是草书仍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他的书法一直以临写怀素的草书为主,因此形成了笔力充盈、自然生动、气势磅礴的独特艺术风格。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我国访问时,毛泽东还把怀素《自叙帖》的印本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食鱼帖》流拍时正值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低谷时期。到如今已经快13年了,这幅作品也一直没有再在拍卖场上出现。

  如今它藏在何处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