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柳琴戏的发展与保护

//m.zimplifyit.com 2013年10月15日15: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也称拉呼腔、拉后腔等,2008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扩展项目名录。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辐射30余县市。该剧种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广泛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对柳琴戏唱腔的影响颇大,使柳琴戏既有南方剧种的柔美低回,也有北方剧种的阳刚粗犷。

  新时期以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所属的柳琴剧团开始对柳琴戏进行改编、创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柳琴戏的内容和质量。内容上,新编历史戏有山东省临沂市精心打造的大型历史剧柳琴戏《王祥卧鱼》和滕州市柳琴剧团排演的《墨子与鲁班》;河南省永城市新编古装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和江苏省徐州柳琴剧团改编的《孽海花》均属于改编传统戏;描写当代生活的现代戏《迁变》则是由江苏省柳琴戏剧团创作并完成。

  综上,柳琴戏的创作内容主要以传唱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或者是当地的故事传说为主,这说明了该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柳琴戏浓厚的地方特色。

  艺术当随时代,无疑也包括柳琴戏。现代戏题材《迁变》,描写的是当前现代生活的社会问题,该剧无论是在剧情的创作方面,还是舞美、道具、演员的服装方面,在不改变柳琴戏本身的情况下,剧团人员大胆创新,使得该剧颇具现代感,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柳琴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国家对该剧的传承人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从某种程度上看,有力地促进了该剧的全面发展,加深了对传统剧种的保护,更好地提升了柳琴戏的人文内涵。

  柳琴戏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前,在学术领域上,学者对该剧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而言,该戏成功申请非遗之后,柳琴戏在学术界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出版的学术专著两部,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孔培培撰写的《腔里拉魂——从拉魂腔到柳琴戏的传承与变迁》、薛雷撰写的《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这两部著作无疑在柳琴戏的学术研究上给予了参考和借鉴,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柳琴戏的学术理论知识。

  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文化传播多样化的影响,戏剧也概莫能外,县级剧团更是举步维艰。柳琴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剧种,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国家和地方都相当重视该剧的保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国家对文化保护的坚定信念。地方政府响应政策号召也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支持,引导剧团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柳琴戏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戏曲文化事业的发展,意味着剧团的“春天”来了。诚然,单凭政府的扶持还是远远不够的,剧团自身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因为剧团长时间不演戏,缺乏市场定位与竞争意识,既缺资金、又少设备,骨干演员流失严重,再加上粗放型的管理体制,演员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剧本内容、故事情节的陈旧等等原因,阻碍了柳琴戏的长远发展。

  资金筹措方面,除了政府补贴外,可采取多种渠道进行筹款。例如,设立艺术基金会,使得资金能够良性运转。目前,我国基金会的宗旨和资助方向以教育和传统的救灾、济贫、救困、助残等传统慈善事业为首选,促进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为其次,其他领域诸如环境保护、艺术文化、社区发展、政策倡导和公益支持等,则少人问津。以民政部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为例,促进艺术发展的只有3家,分别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田汉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占总数的7.7%。鉴于创办人看重活动的成效,因此会选择比较容易见效的领域。当下,基金会的成立,可以使得剧团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有经济保障。政府可考虑将社会资金引向艺术发展,引导剧团与企业合作,合理引进民间资本,一来解决了不少艺术院团的资金问题,二来可以使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避免了一些重复投资和投资不平衡的现象。最终,院团的筹款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

  市场营销方面,要吸引更多青年观众。青年是戏剧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当下的青年人对于戏剧的了解不是很多。如今,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现代文化占据了市场的强势地位,使得我国的戏曲文化在市场占领方面处于劣势。近几年,戏曲特别是昆曲在全国高校进行巡回演出,受到了高校学子的青睐,许多高校纷纷成立了昆曲社团,发展了不少学生曲友。近几年来,柳琴戏也在其流行地区的高校进行演出,高校的学生对于该剧给予了广泛的好评。地方戏就像语言一样散发着魅力,戏曲作为欣赏课程也开始进入了中学与高校,对于剧种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传承人邵小环女士,被山东枣庄第十五中学聘为民间艺术辅导教师,让同学们不仅亲身领略了艺术家的风采,而且还声情并茂地感受了家乡的民间艺术。

  另外,以柳琴戏为代表的地方剧种可考虑增加演出频次,多听专家、学者、传承人的意见和建议。多演出,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场竞争意识,更好地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交流,可考虑与超市合作,消费者消费到一定金额加送戏曲票券,无形中就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

  用人方面,建议聘邀柳琴戏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为资深顾问。在戏剧作品创作内容上“接地气”,要关注当下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在培育新人上,大胆起用新人,大力培养新秀,同时还要增加演员的生活体验。演员有了生活体验,在舞台呈现上更有张力,在人物塑造上更加丰满。此外,适当提高演员的福利待遇,从而更好地留住人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