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杜金卿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带领一个原本在全国同行业并不显山露水的出版集团顺利完成转企改制,并通过推动资源整合、战略重组、转型升级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连续四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一举跨入全国同行业八强。他被评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9月下旬,伴随着作为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项目之一的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石家庄基地投入运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产业转型升级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杜金卿又把目光投向了新传媒产业园的建设。
杜金卿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他做过百货公司经理,还当过县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副书记。2008年3月,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局长调任河北出版集团一把手。他这样给自己的新身份定位:出版集团老总既是文人又是商人,应当是一个承担文化使命、富有人文情怀、具备战略眼光、操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商人。
履职之初,出版集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体制改革滞后、出版资源分散、产业规模实力和出版能力偏弱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精心准备,杜金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对原事业体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企业化改造。谈及这场改革,杜金卿这样说:“改革没有退路,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通过狠抓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内部人员和资源的重组,如今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建立了一套富有效率和活力的管控模式和企业运行机制。
2010年初,集团转企改制全面完成,各项业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之后,杜金卿又把目光投向长远,战略性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一百亿元的“双百亿”目标。在当时年营业收入不到40亿元的情况下,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在许多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杜金卿敏锐地把握全国出版传媒产业重组、融合步伐加快的趋势,大手笔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先后兼并重组、投资控股了十几家国有报刊和民营文化企业,精心打造了一个包含编辑出版、报刊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物资贸易、文化投资和会展培训等业务板块的现代出版产业体系。
杜金卿常说,作为出版人,应当对书抱有不同常人的特殊情感,对这份职业充满激情和挚爱,以酿造出令自己也让他人陶醉的精品佳作。在他的组织推动下,该集团近年来相继推出了《苏轼全集校注》《中华大典·宗教典》等一大批重大文化学术名著和优秀畅销读物,有50多种出版物荣获国家级大奖,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在传统出版传媒领域全面发力的杜金卿,以企业家的敏锐,牢牢把握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大势,及早布局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一方面,大力实施“数字化、全媒体”发展战略,推进实施了20多个数字出版重点项目,推动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谋划实施了以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Park118新传媒产业园等19个重点项目为支撑、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出版产业创新工程”,已成为该集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
历经5年时光,杜金卿掌舵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脱茧蜕变,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利润、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比改制前分别增长了125%、182%和65%,在全国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综合排名中位列第8名。今年前三季度,集团销售收入已经超过75亿元,“双百亿”目标也将在今年底提前两年完成。
原定目标马上就要被超越,杜金卿把标杆又大胆地提升了一截,他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由前列变前茅,把企业打造成具备较强战略投资力、文化生产力、出版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全国一流现代出版传媒航母。”(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邸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