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2013年《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改稿班 >> 正文
十年前曾在一所大学里和学生们有过一次交谈。 当时谈论的主题是 “作家的灵感”,我在介绍完自己的创作经历之后,便直接进入了问答环节,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谁都可以写作,但不是谁都可以有像作家一样的文笔,到底什么是作家?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从17岁到现在,写过诗,小说,话剧,电影剧本,专栏,游记,却从没想过到底什么是作家,也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因此没有立即回答那位学生的问题。我思考了一下,便这样回答道:
作家是能与一切事物都可以进行对话的人。对话必然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天上的太阳,甚至于在花瓣上凝结的露水,灵魂,或是与上天,都可以进行对话。因为作家需要通过这些对话来得到启示或是创作的灵感。
我父亲(金哲)是一位当代著名诗人。有人问到父亲如何成为一名诗人时,父亲曾回答:“如果要成为诗人,得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角和感觉。”就是说得具有像诗人一样的视角,才能得到像诗人一样的灵感。
当问到父亲从哪儿获得灵感时,父亲回答说:“我是一个‘贫穷’的诗人,在回忆往事中虽然是‘百万富翁’但在思考问题上确是十足的‘乞丐’,因此才会努力去成为思考的‘富人’。”
诗人的视角是来自于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深入思考后诗人的灵感才会渐渐浮现出来。
基督教有一句常用语,就是“神的启示”, 也叫“心灵交感”。那么作家通过生活实践以及对事物的不断探索及思索,从而得到的启示,感觉,或是创作冲动,会不会就是只有身为作家才会拥有的“心灵交感”呢?
灵感是思维的一种,也可称作灵感思维。是一种瞬间浮现在脑海里的创作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创意性启发的思维。就像作家所拥有的知识,对事物不懈的追求,更加深刻的思考,将这些综合起来并将之升华,便是作家的灵感。
作家获得灵感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作家会通过美术,音乐,电影等类型的作品中获得灵感,有的作家会通过梦境获得灵感,还有通过冥想获得灵感的作家。在这里,我想提出一点,体验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我的经历,获得创作灵感的必要因素就是生活实践以及对事物的不断思考。
在我的作品中,中篇小说“啊 童年”是根据我童年的回忆而写的自传体小说。中篇小说“青春略传”是描述我的知青时期的生活和周边朋友的命运。根据3代女性的命运而写的电影剧本“蒲公英”是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而完成的作品。十篇小说连成的系列小说“首都里的乡巴佬”是调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之后写的小说,讲述改革开放后向首都进军并发展的各种小人物的故事,这部小说也是作者的亲身体会下而写出的作品。
下面来说一说中篇小说“精神病理学研究”。
这部小说是精神病院这种特殊的环境里,讲述的是外表是正常人却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的命运。。
当走入患者的病房时,便立即有一位老患者向我行了一份军礼。那位老人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受到过战火的炮火声而过度惊吓,从而成为精神病患者。在女子病房里,一位涂抹着胭脂的女性在认真地跳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忠诚舞”,另一位因为金钱而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一直在不停的嘀咕着,并数着自己的铜钱。当看到这些场面的时候,我感到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停留在他发病的那个时间段,他们是那一段历史的“活化石”,精神病院并不只是医院,而是讲述历史的另一种“博物馆”。那么正常人又是如何呢?
身为院长的朋友说:
“正常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疾患,但正常人之所以正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失去控制精神的能力,如果失去了控制力,便是精神病患者了。”
小说发表后,我把小说改编成话剧。以“被遗忘的人们”这个题目编写的话剧仅仅演了3场之后,便被遭到了禁演。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结束11年之后的1987年,“极左”思想的影响依旧存在。虽然当时这部话剧遭到了禁演,但是还是在第二年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话剧创作”银奖。
我认为,诱发作家灵感的生活实践和思考是以作家的使命感为基础的。对于作家的使命感,可能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作家的使命感是“怀有对人类的爱之心,去描写自己生活的时代”
我在韩国,见到韩国著名小说家赵廷来先生,在闲谈时赵廷来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
“小说家和默默在田里耕地的农夫是一样的。”
虽然农夫在默默地耕着地,但是他们在梦想着秋天,作家也如同农夫一样,在创作的世界里梦想着收获的季节。最后以天才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来结尾吧。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