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美术活动 >> 正文
一座建于1856年前后的十香园,一座清代晚期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画所,一个孕育中国岭南画派的摇篮,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岭南画派宗祠。面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广州市海珠区是如何在提升海珠文化内涵的同时,扩大岭南画派祖庭十香园的影响力,并与时代诉求产生共鸣的呢?让我们走进岭南书画艺术节一窥究竟。
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或特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则反映出一个地区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与文化智慧。有着璀璨历史文化的海珠区,底蕴丰厚、人杰地灵,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众多,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六七千年前广州古海岸遗址,还有中国画坛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画派发源地。
深藏在寻常巷陌的十香园,1983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昔日古朴清雅的园内建筑,仅剩数十平方米的紫梨花馆,显得有些寂静与荒凉。虽然100多年来,岭南画派在海内外开枝散叶,成为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国画流派,但是诸多传人对十香园的眷恋却有增无减。为此,海珠区政府斥巨资修缮十香园,在2006年全面启动十香园的修缮保护工程,第一期工程在2007年9月首届岭南书画艺术节开幕前落成。园内的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等建筑,以及种植的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10种清香馥郁的花木,散发着10种不同的芬芳,再现了十香园“月在荔枝树上,人行茉莉花间”的美好景象。第二期工程在2010年9月完成,新建了美术展览区域及一步一景的园林,总占地面积为3879平方米,作为第二届岭南书画艺术节主阵地对外开放。
底蕴深厚的十香园
第一届岭南书画艺术节,其主题为根、叶、花。根代表十香园,代表岭南画派启蒙祖师的居巢、居廉;叶代表现当代,代表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岭南画派名家;花代表未来,期待岭南书画开出绚烂美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艺术节期间,“居巢、居廉与十香园”专题展览,以图片、实物、高分子仿真蜡像人、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居巢、居廉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以及十香园的历史沿革。艺术节吸引了海内外岭南画派的传人和后人,其中包括高剑父的妻子翁芝女士、儿子高励节先生;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赵少昂的弟子梁洁华女士;台湾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欧豪年先生;高剑父弟子黎明伉俪等前来。旧貌换新颜的十香园,促成了岭南画派的四代同堂大聚会,同时也吸引了海内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向十香园捐赠作品。其中居氏第四代后人居玉华女士捐赠了居廉、居巢白描手稿;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之子、香港著名画家高励节捐赠了高剑父生前用过的画笔;高剑父的学生、香港著名画家黎明捐赠他与太太共同创作的书画作品;还有广东名家林墉、杨之光、刘斯奋、陈永锵、潘鹤等,也向十香园捐赠了自己的作品。
在十香园举办的第二届岭南书画艺术节上,海内外约300位知名艺术家、岭南画派传人及后人出席了开幕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诗情画意溯流源——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先师纪念展”,将60多幅岭南画派代表作,根据画派历史发展序列,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每位代表人物配一幅代表作和一段历史,以“一人、一史、一画”的独特形式,从中梳理岭南画派的发展传承脉络,勾勒出岭南画派有史以来的完整族谱。其中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真迹和生平介绍,居廉、居巢的经典代表作等均为首次展出。这是海珠区充分利用艺术节,广泛凝聚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深入挖掘岭南画派精髓,汇集岭南画派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让人们领略岭南画派的艺术发展历程的有效举措。因此,海珠区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的项目奖,成为广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优秀社会文化项目;同时海珠区还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这也是广东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地区。
生机盎然的艺术节
在深秋时节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岭南书画艺术节,五彩缤纷的丰富活动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一是以十香归园为主题的居巢、居廉书画文献展,汇合两岸四地和十香园馆藏的居巢、居廉书画精品及相关文献。其中40多件如《居少楠先生遗稿》、《今夕庵烟语词》、《真相画报》等珍稀文献,对梳理从居巢、居廉到岭南画派的传承脉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80多件居巢、居廉的书画精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多种题材,还有首次露面的香港私人藏品《十香花图册》,不仅为十香园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研究居巢、居廉从创作取材到艺术语言生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是将十香园附近的自然风光,也是居巢、居廉授徒写生之地,被誉为岭南人文历史景观的瑶溪二十四景作为主题,由52位岭南书画名家联手以一书一画的形式,创作了长达60米的古溪新瑶二十四景书画长卷,再现当时岭南历史文化兴盛之图景。这幅长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岭南画派的《富春山居图》。随着城市发展的自然变迁,现在瑶溪二十四景的遗迹除石马岗、待月桥、合流津3处外,其余皆已不存。因此,这幅真实再现瑶溪沿岸河水清澈、花木扶疏、风景如画、自然天成的二十四景画作,对人们走进岭南文化的历史、了解岭南画派当时的创作情景、加深对岭南画派艺术风格的认识,别有一番意义。
三是以隔山祖师雕塑长廊为主题,由雕塑大师潘鹤创作的隔山祖师(居巢、居廉)雕像揭幕,包括隔山弟子以及岭南画派等已故人物的雕像,还有当下岭南画坛代表人物的手模浮雕(手印墙)组成的一系列人文历史景观,不仅立体形象地延续着岭南画派的传承脉络,也承载着岭南书画艺术创新发展的美好未来。特别是在居廉的诞辰日举办岭南书画艺术节开幕式,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
浓墨重彩的书画展
为什么说是浓墨重彩的书画展呢?因为每届岭南书画艺术节都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如第三届岭南书画艺术节就包括岭南美术大展、海珠书画精品展、海珠区美术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展等多项活动。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和岭南画派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岭南美术大展,第一次面向全国的艺术家征稿,是海珠区借助专业力量提升创作水准的展览活动。本次展览共收到1500多幅作品,其中评选出金奖5幅、银奖16幅、铜奖19幅、优秀奖数十幅。这些作品内容广泛,涉及到山水田园、社会民生等方面,在艺术性、专业性、学术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力和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举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艺术活动。
在艺术节期间,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书画之乡墨舞羊城——海珠书画精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展。有60多幅本土优秀书画家和特邀部分岭南画派名家的书画精品,全方位地展现出海珠区书画家的创作实力,与前两届艺术节偏重专业力量相比,可以看出海珠本土艺术家也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然而,海珠区的书画家不仅在广州最高的艺术殿堂登场亮相,还在市民活动较多的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海珠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全体会员的200幅优秀作品展。为了与更多的群众分享岭南书画艺术成果,他们现场挥毫创作,并免费将作品赠送给爱好艺术收藏的市民。
每三年一届的岭南书画艺术节,由海珠区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就连续3届的艺术节实际成效而言,一是修旧如旧再现原貌的十香园,找回了许多散落在海内外及民间的居巢、居廉绘画作品和历史文献;二是理清了岭南画派的历史发展脉络,凝聚了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和后人;三是许多岭南书画家向十香园捐赠自己的作品,丰富了岭南画派的内涵;四是扩大了岭南画派的影响,培育了更多的书画艺术家;五是提供了一个展示岭南书画艺术成果的场所,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开辟了向名家学习的园地;六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育了人们的文化参与热情,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提升精神的驱动力
历届岭南书画艺术节的闭幕活动,都以艺术跨界引人注目,今年是以十香园10种香花为主题,岭南名家绘画、岭南古琴配乐“琴画合一”的视听音乐会。众所周知,岭南画派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国画流派之一,它既有传统底蕴又不保守,具有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兼容精神。岭南画派鼻祖居廉在十香园写生之余,常在啸月琴馆弹奏古琴。而海珠区的古琴艺术(岭南派)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还是第二批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于是,以岭南文化元素为核心的音乐会将不同门类的艺术巧妙对接,古琴演奏与绘画艺术贯穿始终,10位艺术家即席挥毫,现场描绘十香园的10种花卉;10位音乐名家演奏以“十香”为主题的民间乐曲,特别是乐曲《高山流水》,犹如源源不断注入岭南书画艺术的新鲜血液。可谓是秋来琴声润,风来翰墨香,诗吟幸福梦,描绘新篇章。
已举办3届的岭南书画艺术节,其成功关键在于将传统的文化资源变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本,使岭南画派的开放精神得到延续,建立起一个过去与现在良性循环的传承发展平台,将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变成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在保持其鲜活生命力的基础上,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广大群众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在社会文化实践中满足精神需求,从而成为推动岭南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