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清朝皇帝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礼仪礼俗、祈福祈愿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无不打着政治思想的烙印。其中每年开年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大年初一举行的“元旦开笔”写吉字。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吉字内容颇能反映清朝皇帝治世思想的变化。
开笔仪式寓意: 金瓯永固 玉烛常调
清朝时期称春节为元旦,元旦开笔,又叫“元旦举笔”“元旦动笔”,本来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习俗,即元旦这天,人们在红纸笺上写两句话,第一句话写“元旦开笔”,第二句话写自己当年最大的心愿,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清朝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仿民间习俗举行元旦开笔,但是清帝的元旦开笔活动,较民间不仅增加了庄重的礼仪程序,而且在内容上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
其开笔仪式具体是,皇帝大年初一起床洗漱后,须赶在子刻时分,到养心殿东暖阁研墨开笔。东暖阁窗纸通明,故曰“明窗”“取明目达聪之义”。是时,在紫檀长案上,先置一寓意大清疆土、政权永固的“金瓯永固杯”盛入屠苏酒,然后点燃一支蜡烛,再用朱漆雕云龙盘,中盛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将笔管先在炉上微熏,然后用这笔端曰“万年青”、笔管镌“万年枝”的专用万年枝笔,写下对新一年的希望、期盼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吉字写在两种纸上,一般先用红笔在黄纸上写数句,再用墨笔在红纸上写数句;或在黄纸上,先用红笔书中行,再用墨笔书左右行。写完后,皇帝亲自把所用物件收拾好,交人收贮,备来年开笔时再用。写好的吉字则放入专门的黄匣内封存,不许任何人拆看,等到第二年开笔,写的吉字仍放入该匣。一直到这位皇帝去世,他所写的元旦开笔吉字均完整地封存在内,甚至要求其子子孙孙,都“不许开看”。
开笔吉字内容:江山巩固 农业丰收
清朝皇帝元旦开笔的内容,不像民间那样仅仅写两句话,其开笔吉字,多者上百字,少者几十字。祈望政权巩固、国家安定和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是清朝每个皇帝开笔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两项内容。如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朱笺上分别写下的吉字是“春韶介祉,开笔大吉”和“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吉”。
除江山社稷和农业收成外,针对上一年发生的大事难事,在清帝开笔中也有所祈求。如,雍正是经过一番兄弟相残的激烈争夺当上的皇帝,他虽然用严厉手段逐渐剪除了异己势力,但宫中并不安宁,所以雍正帝在位前8年中,有6年的元旦开笔他都祈求“一入新年……宫中清泰平安”“……宫中清吉和宁”等。雍正八年,皇帝得了一场大病,经过一场生死大劫后,在九年元旦开笔中他写下“新年节令……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期望的是自己身体健康。
乾隆帝初掌政权时,用的是雍正帝留下的老班子。这些雍正旧人,尽管都对这位新皇帝俯首帖耳,但乾隆帝使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他深感缺少自己十分中意的人才,所以在乾隆二年至四年的元旦开笔中,每年都有“敷政宁人……贤才挺生”“贤才汇征,为邦家光”的祈望,表达了他迫切渴望多得人才的心情。
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西南、西北战事期间,皇帝开笔中年年都有“西海早靖”的祈愿。十四年开笔中写道:“早平金川,奏凯班师,大吉。”二十年写道:“天下太平,远夷归化……四海宾服,九州丰乐。”二十四年写道:“平定回部,大吉大利……早开捷音,如期应愿。”
开笔吉字解读:清帝治世思想变化和清朝兴衰转折的反映
虽然元旦开笔仅是春节文化的一种习俗,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祈望反映的是其执政思想和理念,解读他们的开笔吉字,不仅可以看出其本人的思想变化,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清朝社会兴盛衰亡的影子和思想根源。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社会的鼎盛时期,细细品读雍正帝和乾隆帝留下的开笔吉字,除“雨旸时若”“和气致祥”“三羊开泰”“吉祥如意”等雷同的吉祥语外,每年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在元旦开笔中都有体现,并且他们每年还都有一些新的祈求和愿望,正是在这不断的期望、不断的奋斗中,清朝社会不断发展。
乾隆中期以后,清朝由盛转衰,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的元旦开笔吉字变化中,已经传递了这种信号,特别从嘉庆以后各位皇帝的开笔吉字中,更明显地反映了这种状态。
乾隆二十五年,历时5年的平准、平回战争结束,至此,乾隆帝基本完成了康熙、雍正帝未竟的事业,统一了西北。大功告成,乾隆帝开始产生“武成功定”的骄傲自满心理。在这年的元旦开笔中他写道:“二十五年元旦,天下太平,万民安泰……武成功定,修养生息。”这种思想一经产生,便一发不可收拾,反映在元旦开笔中,从乾隆二十七年开始,除笼统的吉祥话外,再未有任何新的目标和祈求,其每年的元旦开笔形成了固定不变的24个字:“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在此后他当政的33年和当太上皇的4年间,每年开笔所祈所求,内容再无一字改变。
从每年大年初一满怀信心的写下新一年的期望和目标,到37年间无任何新的期望和追求,这背后传递的是最高统治者指导思想的变化。在极端专制的时代,皇帝的思想和意志不仅能够影响、甚至能够主导社会的发展。乾隆帝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当他志得意满、思想开始僵化、开始倦政、再也没有新的追求时,社会弊端开始快速积累,前进的步伐也就逐渐停滞。所以,虽然清朝中衰停滞的事例大多发生在乾隆四十年后,但追溯其思想的发端则在这之前。
可叹的是,到了嘉庆时期,这种状况不仅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嘉庆帝的每个开笔吉字都是从其父那里原原本本抄录下来的,并且一抄就是25年。嘉庆朝25年,加上乾隆朝33年,合起来计算,这份24字的空话、套话,经两任皇帝共念了近60年。再到晚清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几个小皇帝的开笔吉字大都是由大臣提前拟好后,再由小皇帝抄写的,连吉字的内容寓意,他们可能还都不十分明白,更谈不上有新的祈望和目标了。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至此也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