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编者按:最近,“人民币女郎”、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病重就医的消息引发网友极大关注,据媒体报道,梁军老人经治疗身体状况已明显好转。人们在为老人身体好转而高兴、祈祷的同时,一探人民币上人物图案原型及真实风景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其实,从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其上的人物与图案,很多都与我国少数民族有关。如果您有兴趣,那就与编辑一道欣赏藏在人民币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故事。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
10000元牧马券
第三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过蒙、维、藏、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法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人民币上的藏文、维文、壮文为自左至右横排,蒙文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
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5000元蒙古包券和10000元牧马券两张票券背面花符上,分别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是首次在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500元瞻德城券、1000元牧马券、5000元牧羊券、10000元骆驼队券4张票券背面花符上都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些票券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固定一致,规格对称统一。
在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3个票券的背面花符中间,全部印有蒙、维、藏3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各票券设计、印制格局完全一致,其位置均在票券背面大花符中央浅淡的底纹部位,3种少数民族文字与汉字行名、面值有机布局,上下左右错落有序,对称和谐,上为汉文,下为蒙文,左为维文,右为藏文,艺术效果极佳。
在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1960年版枣红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票券左侧花符正中首次出现4种少数民族文字,由上至下分6行排列,依次为蒙、藏、维、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镶嵌在由两个正方形重叠组合的八角图形内,犹如悬挂的红灯笼,很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相对固定下来。这不是简单的一种票面设计、印制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而是反映了中华各族之间传统的、空前的大团结,表现了文明进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化,也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另外两种1962年版1角券及2角、5角券,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排列与上述枣红色1角券相同,但其位置均改在票券背面右侧国徽图案之下,在底纹衬托下与国徽交相映衬,文字效果格外醒目突出。而1元、2元、5元、10元4种主币,其4种少数民族文字均设计在票券正面左上角花团部位,与花团明暗相衬,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
在第四套人民币中,4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列又有新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1、2、5角券和1、2、5、10元券均印在票券背面,由左至右横向按蒙、藏、维、壮文字顺序一线排列,其中1、2、5角券的4种文字设在整幅图案之下,与全部图案等长,成为整个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1、2、5、10元券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则移到图案下边深色边框之内,有隐含效果。二是50、100元券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竖向4行排列,印在票券背面右下角花团部位,与花团互为衬托,艺术效果突出。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设计更趋合理,它与汉语拼音行名平行,位于票券背面右上角,并且右侧竖印面值,这对少数民族人民识别辩认极为方便,同时也增强了美感。
人民币上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均为这些少数民族的通行标准文字。蒙古文是蒙古族使用的文字,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聘请西藏喇嘛八思巴用藏文字母制定的,公元14世纪初,又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重新制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行蒙文由29个字母组成。藏文据藏族史记载,为7世纪图弥三世菩扎参照梵文字体创造的,是今天藏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后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1959年,我国维吾尔族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因此,第三至第五套人民币上的维文与第一套人民币不同。壮文最早是南宋时由壮族祖先利用汉字的形、声、义及上下偏旁构成的方块字,1955年改为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字母,1957年由国务院批准推行。所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采用的壮文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新文字。
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既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说,这也是人民币的主要特点之一。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和名胜
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发行的新版人民币,1角至10元的正面分别为两个少数民族人物像,1元到100元的背面分别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一、正面的少数民族
1角左侧为高山族,右侧为满族。高山族人口0.3万(以下人口数均为1990年人口普查数),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满族人口982万,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
2角左侧为布依族,右侧为朝鲜族。布依族人口255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朝鲜族人口192万,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
5角左侧为苗族,右侧为壮族。苗族人口74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壮族人口1549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
1元左侧为瑶族,右侧为侗族。瑶族人口213万,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侗族人口251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
2元左侧为彝族,右侧为维吾尔族。彝族人口657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维吾尔族人口721万,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南。
5元左侧为回族,右侧为藏族。回族人口860万,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陕西;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10元左侧为蒙古族,右侧为汉族。蒙古族人口481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青海。
二、背面的风景名胜
1元币背面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全长63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2元币背面是海南省三亚市西24千米处的“南天一柱”。它位于天涯海角风景区内。这里海天 一色,奇石累累,景色壮观,一块耸立于海滩的巨石上刻着“南天一柱”4字。
5元币北面是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它位于川鄂交界处,全长40千米,以曲折、幽深、秀丽而闻名。
10元币背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尼边境,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冰川巨大,山势险峻,有“世界第三极”之称。
50元币背面是黄河壶口瀑布。它位于晋陕交界处的黄河中游峡谷地段。500余米宽的洪流从断崖石壁上倾泻直下,注入30余米宽的深槽中,惊涛拍岸,气势磅礴。
100元币背面为井冈山。它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山外环山,林木参天,形势险要,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有“革命摇篮”之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币上使用民族的头像和少数民族文字,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