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2008年8月6日,玛卡回到阔别32年的第二故乡呼和浩特,在这里发行了她用8年时间打造的第一张专辑——《吐尔扈特公主玛卡》,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作曲家阿拉腾奥勒、指挥家永儒布等都到场为之祝贺。玛卡激动万分,她说:“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发行我的个人专辑,是为了向母校内蒙古艺术学校汇报,同时为曾经栽培过我的老师献礼。”
玛卡,新疆歌舞团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母亲曾经是吐尔扈特部落最后一位女亲王,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公主歌唱家”。从下乡知青艰难步入音乐神殿,“格格”玛卡所经历的,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献血400毫升,得到报考文艺团体假期
作为新疆吐尔扈特部和布克赛尔策伯道尔的后裔,玛卡身上流淌着18世纪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吐尔扈特蒙古族的血液。她的母亲巴力吉特贵为第八代王位继承人,为嫁给自己所爱的人而放弃了王位,后来参加革命,成为国家干部。不过,作为“格格”,玛卡受到的牵连远远大于她受到的礼遇,而且母亲放弃王位争取的婚姻也没能天长地久,但玛卡的童年还是幸福的。玛卡的母亲非常喜欢音乐。每逢家中欢聚时,母亲一边愉快高歌,一边翩跹起舞,甜美的嗓音,美妙的场景永远镌刻在玛卡的记忆中,也让玛卡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音乐。
玛卡喜欢唱歌,别人唱不上去的调子她都可以唱上去。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母亲成了被专政的对象,玛卡小小年纪就下了乡。苦恼的时候玛卡经常一个人跑到远处的芨芨滩去唱歌,大声地唱,因为这里没有人会听到。她唯一的老师是收音机,她竭力模仿收音机里播放的有限的几首歌曲,心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梦想:当一个歌唱家!
1973年对于18岁的玛卡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年份。她在下乡当知青数年后被分配到了博湖县商业局门市部当收款员。玛卡虽然身处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县城里,想唱歌的愿望却从来没有放弃过。那个时候,想去报考文艺团体,非常不好请假。玛卡总是努力表现,争取机会。每次库房拉来货,她就主动去卸货,其实这不是她份内的工作,她背上沉重的货箱腿直打颤,她希望通过积极的表现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赞扬,能得到一个好的鉴定。
局里有一个职工出了车祸需要输血,玛卡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到了医院要求献血,医生看她脸色很白,人又很瘦弱,说:“你这种弱不禁风的身体为什么还要来献血,不想活了吗。”她流着眼泪坚持献血400毫升。她有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就是献了血以后有1个月的假期,这个时候刚好是各专业文艺团体招生的时候,她想去乌鲁木齐。
从艺屡遭挫折,州长一句话改变命运
献血的当天玛卡就赶回了库尔勒家中,在姐姐的陪同下前往乌鲁木齐。她同时报考了新疆军区歌舞团和新疆歌舞团,都考取了,却都因为政审没有过关。玛卡和姐姐立刻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姐姐用头巾缝了一个长口袋,里面装满了馒头。她们坐了3天4夜的火车,晚上轮流钻到座位底下蜷缩着睡觉,饿了就着白开水啃冷馒头。到北京时馒头上都已经长了绿毛,姐妹俩没有舍得扔掉,把绿毛剥掉继续吃。在北京她报考了二炮歌舞团,总后歌舞团,最终还是政审关没有过。由于献血后没有休息,也没有得到营养,再加上紧张劳累过度,玛卡脸色变得苍白,连走上二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即使是这样,玛卡又连夜赶到济南,考了济南军区歌舞团,仍然是白考一次。当她怀着巨大的挫折回到县里时,因为超假1个星期,商业局开全体职工大会要她作检讨,把她当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她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写了检查,在大会上一边哭一边念检查,那极其深刻的检查让她刻骨铭心。
她几乎要被这种失败打垮了,身体遭到了很大的伤害,严重的贫血从此困扰着她。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她顽强地振作起来,“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考上”!
1974年考西藏军区文工团,玛卡又没有通过政审关,她几乎彻底绝望了。这时候老州长巴岱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团推荐了她,他说:“出生不由己,还是要重在表现。”州长的这句话终于改变了她的命运,她没有考试就直接调入巴州歌舞团任独唱演员。团里没有专业老师,她完全是靠自己在摸索,在团里唱女高音,那时候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女高音独唱。
到内蒙古艺术学院进修,真正走入音乐世界
1976年团里派玛卡去内蒙古艺术学院进修1年。她的歌声音色浑厚、音域宽广。听了玛卡的歌,学院声乐老师钟国荣吃惊地看着她问:“这几年你一直在唱女高音?没人对你说过你是女中音?”他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你再唱高音就会彻底唱坏你的嗓子,这简直是在犯罪,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幸好还不算太晚,否则这个世界上会少了一个优秀的女中音歌唱家。”
玛卡这才真正进入了音乐的世界。走惯了野路子一下子进入严格的声乐训练,对玛卡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她每天起早贪黑泡在教室里,学到了科学的发声方法,玛卡逐渐体会到了声乐的奥秘,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和深奥。在她刚刚跨进声乐世界的大门时,短短的一年时间已经到了,她不得不回到巴州。
新的困难又出现在她面前,因为学习的时间短她才入门,用新学到的技巧无法演唱,关键的气息问题还没能够解决,她不能登台演出了。这时候闲话四起,甚至有人提出要把她退回博湖商业局去。玛卡没有退却,找到团领导,恳求他们留下她,她一定会解决好嗓子问题。对于玛卡来说,唱歌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无论如何不能被困难吓倒。她凭着一年里学到的知识,不断摸索、改进,自己为自己制定方案,完全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凭着顽强的毅力,她终于走出困境,重新走上了舞台。
3个月蒙语过关,创作第一首歌《啊,我的家乡》
作为吐尔扈特部和布克赛尔最后的女王的女儿,玛卡讲不好蒙语,真有点儿让人不能相信,因为从小上的是汉语学校,从小是维吾尔族奶妈带大,玛卡会讲流利的汉语和维吾尔语却独独讲不好蒙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里安排玛卡到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一个牧民家里生活3个月,让她提高蒙语水平。完全溶入到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中,使玛卡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深刻了解,强化了专业知识,搜集了民歌,蒙语也过了关。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促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啊,我的家乡》。
1980年玛卡被选入新疆艺术团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她出色的演唱引起了关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评论她音色的文章,成功终于向她招手了。她获得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奖——独唱优秀节目奖。她流出激动的眼泪,这一点成功对于她太重要了,她为了眼前的成功付出了几乎所有的一切,她知道,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放松,只要有一次对自己的放弃,只要有一次意志薄弱,她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
1981年在《天山之声》音乐会上玛卡获得了演唱一等奖,《啊,我的家乡》获得作品一等奖。从此以后,标志着成功的奖项常常伴随着她。
拄着双拐考试,如愿进人中央音乐学院深造
在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优秀奖的领奖仪式上,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问玛卡想不想继续深造。玛卡无法拒绝音乐最高学府的召唤,对音乐艺术执著的追求使她下决心再奋斗一次。
然而,新的磨难又在等待着她。1983年初夏,玛卡到北京迎考,还剩4天就要考试了,她去学校琴房合伴奏回来,路遇4个半大男孩在追打着另一个孩子,一块拳头大的石头猛地砸到了她的左脚踝关节上,一阵巨痛使她眼前一黑,无法站起来。几个好心人把她送到医院,结果是严重组织损伤,骨头略有错位,医生给她打上了石膏。她的脚完全不能着地了。
考试是在二楼,玛卡拄着双拐一级一级地跳上楼去,第一场考完以后,再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跳下楼去吃饭喝水了。已经这样跳了4天,下午是最关键的声乐考试,她的嗓子因为疲劳,因为口渴,因为哭泣很痛。主考教师进来,看到她的腿吃惊地说:“怎么搞的,是不是弄错了,我们学校不招残疾。”“不是的,我是受伤了。”她脚不能着地,拄着双拐根本不能发声,老师搬来一只椅子,让她受伤的腿搁在椅子上,这时候她已经全身湿透,汗水顺着头发根一串串地往下流,眼泪也如泉涌,她的情绪和嗓子状态都太糟了。但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她立刻平静了,全身心地进入到歌唱当中。
玛卡终于如愿以偿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然而因为起点低,第一个学期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放假后玛卡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补习,补考时成绩优秀。从第二学期开始,玛卡所有的功课都跟上了。玛卡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选修的课程特别多,为了省钱买参考书,她经常以方便面充饥,加上她本来就严重的贫血,两次昏倒在教室里。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精神,玛卡以优异成绩毕业了。从此她的演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把吉它,记录着一个艺术家的辉煌
在玛卡的家里挂着一把吉它,它记录着一个艺术家的辉煌和成就。1994年早已调到新疆歌舞团的玛卡,被巴州歌舞团请了回去,随团参加去蒙古国的演出,出国到达第一个演出地点,玛卡就被一大群牧民围住了,他们提着奶茶,拿着奶酪,捧着哈达,赶了很远的路来,就是为了看看和布克赛尔女王家的公主。这些老人都是很早以前移居到这里的,这么多年了,他们没有忘记故乡,没有忘记从前的女王。
玛卡的到来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当地报纸用最优美的语言,最华丽的词汇来赞美她,只要她唱起《故乡情》这支老歌,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和着她的歌声一起唱起来,听众涌到后台紧紧拥抱她,常常是大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半个月时间她都在鲜花、掌声、欢笑中度过。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像卫士一样天天跟随着她,用诗人般的语气对她述说:“请留下来吧,我心中的公主,留下你动听的歌声,留下你美丽的大眼睛,留下你高贵的心。”离别的时候他向她捧上了一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心爱的吉它,让它永远陪伴着自己心爱的姑娘。
玛卡被授予蒙古国金质勋章。负责接待他们的艺术团长请求她留下,给她最好的房子、汽车和最高的待遇。玛卡笑着拒绝了,她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事业、自己所热爱的土地。
8年时间,打造专辑《吐尔扈特公主玛卡》
获得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玛卡非常平静,她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他想做的事,做好他想做的事。我应该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虽然我经历过许多,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爱我的歌唱事业,用演唱来表达我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民的爱,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玛卡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出一张个人专辑,想把母亲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搬上荧屏,但这都需要很多的钱。而玛卡没有多少钱。“歌星的一场出场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样的事对我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我从来不做这种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定位,音乐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玛卡说。
要实现自己的愿望,玛卡必须努力节约,“当时团里领导对我很关心,给我分了套三室一厅的集资房,要交4万元钱,我拿不出,所以没有要新房。”她的家温馨简朴,除了一台亮铮铮的钢琴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她甚至没有一台音响,她的桌子上摆着一台老古董般的台式收录机,她笑着说:“缺钱并不意味着我缺少幸福,我过得很愉快也很充实。”
终于,玛卡用8年时间打造出第一张专辑——《吐尔扈特公主玛卡》,在新疆、北京等地,玛卡为她的专辑发行忙碌着。2008年8月6日,《吐尔扈特公主玛卡》新闻发布会暨发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专辑收录了《吐尔扈特家乡》、《孤独的牧羊人》等16首经典歌曲,包括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的民歌。玛卡分别用七种语言、采取双语演唱方式,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是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演唱,以便听众更好地欣赏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歌曲。她说:“我的爱在音乐里,我的歌声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的最大心愿。”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他想做的事,做好他想做的事。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虽然经历过许多,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爱我的歌唱事业,用演唱来表达我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民的爱,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玛卡
小传
玛卡 新疆歌舞团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74年调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76年赴内蒙古艺术学院进修声乐。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大专班。1987年调入新疆歌舞团。她的歌声优美、音色浑厚、音域宽广,演唱极富有感染力。演唱作品有《啊,我的家乡》、《爱情圆舞曲》、《孤独的牧羊人》等。为电影、电视剧演唱过许多插曲,在歌剧《魂系东归路》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歌剧在全国艺术节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
1994年6月,荣获蒙古人民共和国金质勋章。199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文艺百佳、德艺双馨”演员。200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授予“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