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在公元前五世纪初,赵已经面临着从晋国的组成部分独立成一个诸侯国的历史转变,谁能够完成这个转变?当时的赵家老大赵简子正从这个角度去衡量选拔接班人的事。摆在面前的是两个人选:长子伯鲁,幼子无恤。选谁为继承人呢?赵简子正犹豫着。
不可过分依赖优势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于是将赵家家训刻写在两本竹简上,一式两份,分别交给伯鲁和无恤,嘱咐说:“好好记住它。”嘱咐之后,中间隔了三年,赵简子突然袭击,向兄弟俩问起家训的事。长子伯鲁支支吾吾根本回答不上来,问他竹简在哪,对不起,老爸,已经下落不明。
而与长子伯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幼子无恤却熟练地背诵出这本家训,问他竹简在哪,无恤马上从袖子里拿出来说:“老爸,小本子我天天带在身边呢。”
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老大的选择,于是,赵简子立幼子无恤为赵的继承人。无恤真的使赵独立成诸侯国,他就是历史上的赵襄公。
且从这起赵国继承人事件深入分析当事人的心理。长子伯鲁具备一种优势心理,他是长子,出身高贵,按照继承人制度,他是理所当然的合法的也是合情的赵家下一代掌门人。优势心理容易导致麻痹心理,马虎心理,另一方面则丧失忧患意识,加之赵简子设置的三年空白时段,更加容易稀释他的警惕心理,于是,大热倒灶,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伯鲁意外落选。
而幼子无恤则不然,他本是小妾所生,是庶子,据说当年连和兄弟们同饭桌的待遇都没有,而且还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没有优势地位的他,自然没有优势心理,没有优势心理不等于没有自信,而是恰好以此鞭策激励自己。
而赵简子居然将无恤列入继承人候选名单,这对于卑微的无恤而言,绝对是一次人生难得的机会。没有优势心理却很想取得优势战略地位的人,做事会很用心,既然老爸反复嘱托那竹简上的家训,那里面一定有逆天的密码,将这竹简紧紧拽在手里,就是将人生的机会拽在手里。
在无恤眼里,三年当中无时无刻都会发生突袭战,老板随时会突击考试,于是他时刻准备着。
黑马也是马
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很多时候是职场上用心的黑马。黑马也是马,只不过平时不被注意而已。而在职场,不怕不被人注意,就怕自己不注意自己,一旦自己对自己用心,到时候机会注意你,自然有相关重要人士对你用心。
说句后话,无恤对落选的长兄还是挺厚道的,他后来灭了姐夫的国家——代,然后,将代国封给了伯鲁哥哥,无恤去世后,又将赵国传给了伯鲁的儿子。
国学小知识
竹溪六逸:公元737年,即大唐开元二十五年,诗人李白迁居到山东东部,在这里结识了五位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他们志同道合,一起隐居在徂徕山竹溪,他们在这里流连山水,纵酒长啸,吟诗作赋,形成一个天下闻名的文化名士集团,其实也是李白进入长安,进入唐玄宗眼球之前的一次事前演练,多少有点炒作的味道。
诗文名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唐 杜甫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在长安曲江边喝酒,看到一块花瓣被风吹落,预示着春色已减,再放眼看去,落花已经是“风飘万点”,落花的数量从一片到万点,随着面的扩大,诗人的伤感也扩大,因此产生“愁人”的感叹。写这首诗后两个月,杜甫被降职到华州,对于他的人生前途而言,颇有春意阑珊,花落无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