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1927年夏,17岁的陈梦家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学校改名中央大学。在这里,陈梦家成了当时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之一,还遇到了人生难得的一位红粉知己——女诗人方令孺。
方令孺是陈梦家的校友兼诗友方玮德的九姑。方令孺出身于安徽桐城方氏的书香世家,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任教复旦大学;50年代末至“文革”初,任浙江省文联主席。1929年,方玮德入学中央大学外文系,方令孺也从美国留学回到南京。她19岁就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南京大银行家之子陈平甫,但双方志趣不投,同去美国后就分居,回国后虽没有正式离婚,但丈夫在外已有了侧室……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其实早已结束,方令孺的生活也多了几许哀愁。
因为方玮德,因为诗歌,陈梦家认识了方令孺。方玮德的九姑也成了陈梦家的九姑,甚至成了他们诗歌圈的九姑。
方令孺的二女儿肖文还记得,1930年夏天某日,母亲从青岛大学回南京度暑假,大表哥方玮德带了他的朋友陈梦家来她们家,陈梦家身穿深蓝色的大褂,穿着比大表哥朴素一些,个子比大表哥矮一点。她说,母亲非常欣赏大表哥和陈梦家的才华,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谈诗论文;这时,大家都忘了年龄,自己得了好诗,一定会相互点评击赏。那一年,陈梦家20岁,方令孺34岁。
当时,陈梦家正处于爱情的纠葛中,方令孺正好成了陈梦家烦恼生活的倾诉对象。在他们的交往中,方令孺扮演了一位大姐的角色。在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江南烟柳间,他们漫步,他们聊天;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就以信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叙述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小弟弟向大姐述说了自己内心的痛楚,而大姐则悉心开导,他们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友谊中。他们之间1930年5月到8月的通信,其实就是优美的散文,陈梦家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文题:《你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飞》,发表在1930年12月《新月》杂志第3卷第3号。方令孺则把这些信件中自己的部分,以《信》的文题收入以《信》命名的散文集,于1945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在这些通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份友情的珍贵。方令孺说:
“今年初夏,在玄武湖上看见你同玮德,都像春花一般的盛开在金色的黄昏中微笑,现在又常常从空中飘来你洁白的馨香的片语,我又静默了,又怕一出声这种愉快消失,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理会?
“生活是一件极平凡的事,玮德说我虽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一齐飞,我听了有些伤感。我想,我只好比那鲛人的珊瑚湖上的永无鸟立在她堕落的巢上在湖中漂泊。你同玮德正在飞呢;尤其是你,那样充满生命的力!
“你的长诗,我细细读过。我觉得你有好的想象力,美的句子,同真实的热情。
“你走了以后我们觉得一种陡然的空漠。那天在玄武湖上的风景,可以象征我们的友谊,澹泊的光里,两个生命在波动,都向着人生直爽的路走,你想是不是?
“你告诉我你自己的事,我听了既不觉得你是夸张,又不觉得是诉苦。
“我非常喜欢得认识你,这使我不致时时要用心机做人。
“一枝白蜡流着泪对我,它为什么这样扰动我心里的凄凉。”
方令孺温润的言语,处处可见一位大姐对小弟弟的关爱和赞赏,而陈梦家对方令孺,似乎渐渐生发出一种依恋,他把什么都告诉方令孺,包括自己忏悔的初恋,渴望得到大姐的理解和安慰。他对方令孺说,你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飞,文黛自然是指方令孺,彼得是陈梦家自指。文黛和彼得是英国作家巴厘的童话《彼得·潘》中的人物,彼得是一个不愿长大也永不长大的孩子,他给小姑娘文黛和她的两个弟弟身上撒了魔粉,一起飞到了虚无岛,让文黛做了孩子们的小母亲……共同过着奇妙精彩的生活。在陈梦家的心里,宽厚的九姑方令孺正如一位小母亲,关心和体贴着他,给他烦杂的心灵以慰藉。
当然,他们之间更多的交流还是诗歌。1930年初夏,陈梦家与方令孺一相识,就和方玮德三人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这年七八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的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徐志摩立即发信征稿,与陈梦家筹备《诗刊》。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出版,云集了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前期新月诗人和陈梦家、方令孺等南京诗人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孙毓棠等北京青年诗人。后期新月诗派正式形成。这时,20岁的陈梦家已经成了新月派的一员虎将。
就在《诗刊》创刊的这个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好评如潮,诗名大噪。同年7月,《梦家诗集》再版发行时,陈梦家给诗集增加了第五卷“留给文黛”。从陈梦家与方令孺的通信,可以推断,这些1931年春天写的诗,毫无疑问,这都是诗人写给方令孺的。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方令孺在陈梦家内心的分量,陈梦家几乎爱上了这位大姐这位小母亲了,《供》里说:
我低低念着小小的情诗香烟吐出的圈围着了你但他也明白方令孺的心意,只把他当弟弟看待,《铁路上》说:
你,我,一样的方向因了两条铁轨走……
停了步,我凝望你:“永不碰着的相近!”还有《告诉文黛》一诗,同样表露诗人的失落:
告诉文黛,飞,只管飞!
可总不许提到“明天”
潘彼得从来不知道有一个“明天”在面前……
1931年夏,陈梦家从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获得律师执照,住处也从校园移到蓝家庄三姊陈郇磐的家。但他没有做过一天的律师,同年7月,就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陈梦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选定前、后期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十八家的诗作八十首,于9月交由新月书店出版。《新月诗选》也选了方令孺的两首诗。其中《诗一首》中写道:
爱,只把我当一块石头,不要再献给我:百合花的温柔,香火的热,
长河一道的泪流。陈梦家说这诗是“一道清幽的生命的河的流响”。其实,这也是方令孺的内心的表白,希望守着一份静穆,把炽烈的爱轻轻按下。据沈从文和梁实秋模糊地透露,方令孺在青岛大学经历了一段情感涟漪,另一方就是同在那里任教的著名诗人闻一多,但最后以方令孺离开无果而终。方令孺的《诗一首》应该是那段感情的写照。
这一个夏天到秋天,触动陈梦家心灵的是两件事,一是他心仪的方令孺大姐始终不为他的情感所动,始终只做他的大姐;二是他的恩师徐志摩于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坠机身亡。这些,都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荡和深沉的思索。在失去恩师的悲痛里,陈梦家编完了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又整理了自己1931年夏季后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接着,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告别迷惆,先奔赴上海“一·二八”战场,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后北上青岛大学,担任闻一多先生的助教,他开始了新的生涯。临行前,他把自己的诗稿《铁马集》寄给九姑方令孺保存,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烈。
当然,他把诗集交给方令孺,或许是要让方令孺明白自己的心意。因为此集中的诗,是诗人1931年下半年的心情流露。那《雨》、《我是谁》、《我望着你来》、《燕子》等应该都是写给方令孺的。后来,因事逗留北平的方令孺就把陈梦家的诗稿寄回给他,随诗稿还附信一封:
梦家:检束你的诗稿寄回你,心上是别有感慨。想你从军前检理稿件寄我时,是心上发生光芒罢?现在,上海近郊已为异帮人的马蹄所践,我伤心那几万生灵的消灭。
从前元微之病在佛寺的时候,嘱人把他的诗稿寄给白十二郎;这回你从军去时把诗稿寄我,梦家,我已领悟了往昔友朋的深谊,世界不能给我比这更多的了。
祝你在青岛好!
方令孺二十一年(月份印刷错误,不得而知)十日北京
陈梦家与方令孺的频繁交往也只是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两三年时间。后来,陈梦家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读研究生,深得院长赵紫宸先生的赏识,并与其女儿赵萝蕤结为伉俪。他也从一个新月诗人转变为一名学者,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